一种阀组件及包含其的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464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阀组件及包含其的涡旋压缩机,涉及压缩机技术领域,解决了涡旋压缩机容量调节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该阀组件包括阀本体,阀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段、吸气段和压缩段连通的排气流路、吸气流路和中压流路,阀本体内设置有能通过吸排气压力实现状态切换的调容件;当调容件处于不同状态时,吸气流路与中压流路处于连通或断开状态,以实现涡旋压缩机在部分负荷运行或全负荷运行时的容量调节;涡旋压缩机包括阀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靠吸排压控制阀芯位置的移动实现不同压力区域的连通,实现涡旋压缩机的全负荷运行和部分负荷运行时的容量调节,降低压缩机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组件及包含其的涡旋压缩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压缩机
,尤其是涉及一种阀组件及包含其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对于涡旋压缩机来说,在其设计之初,都会依照其运行过程中存在的最大负荷进行能力制定。但是,在运行过程中,部分时间压缩机所需发挥能力均达不到最大值,但压缩机仍旧按最大容量运行,如此,会影响系统整体性能,造成不必要的能量浪费。为解决该问题,传统上,通常在压缩机内部设置机械结构,如中国专利CN105026764B及CN106032799B中公开的涡旋压缩机,通过电磁阀控制动静盘的接触与分离,以此实现容量调节作用,这种机械动力控制涡旋压缩机内部动、静盘之间的接触分离的控制方式,不仅存在结构复杂的问题,还存在增加可靠性风险的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减载功能的阀组件以及包含该阀组件的涡旋压缩机,以此实现压缩机容量的调节,达到变容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阀组件及包含该阀组件的涡旋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涡旋压缩机容量调节结构复杂、可靠性差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阀组件,包括设置在涡旋压缩机内的阀本体,所述阀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段、吸气段和压缩段连通的排气流路、吸气流路和中压流路,所述阀本体内设置有能通过吸排气压力实现状态切换的调容件;当所述调容件处于不同状态时,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中压流路处于连通或断开状态,以实现涡旋压缩机在部分负荷运行或全负荷运行时的容量调节。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容件包括两种运行状态,分别为涡旋压缩机全负荷运行的第一状态和部分负荷运行的第二状态;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中压流路彼此分开保持断开,吸入冷媒全部参与压缩过程;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中压流路彼此连接保持连通,吸入冷媒部分回流,部分参与压缩过程。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阀本体包括一端敞口的阀座和封盖在所述阀座敞口处的盖板;所述调容件放置在所述阀座内,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盖板连接,能沿所述阀座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阀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气流路连接的排气接通孔、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压流路连接的中压接通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接通孔,所述吸气流路设置在所述调容件内,与所述调容件的侧部和头部均连通,当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中压接通孔与所述吸气流路连通。所以弹性件处于自然伸长状态时,所述调容件与所述阀座底部接触连接。当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大于吸气压力与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之和时,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一状态;当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小于吸气压力与所述弹性件的弹力之和时,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二状态。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涡旋压缩机的排气压力大于吸气压力与所述弹性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调容件包括规格形状与所述阀座内腔相同的阀芯、设置在所述阀芯头部的轴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阀芯侧部的径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阀芯外壁上沿轴向设置的环形凹槽、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以将所述阀座和所述阀芯外壁之间形成多个独立腔室的密封圈,所述吸气流路一端与所述轴向通孔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径向通孔连接;当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时,所述中压接通孔与不同的独立腔室连通,所述径向通孔位于与所述中压接通孔连通的其中一个独立腔室处。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独立腔室包括三个,分别为排压室、中压室和吸压室,所述排气接通孔与所述排压室连通;所述吸气接通孔与所述吸压室通过所述吸气流路连通;所述中压室位于所述吸压室和所述排压室之间,所述阀芯往复移动时,所述中压接通孔与所述中压室或所述吸压室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两个所述环形凹槽之间的间隔相等。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当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阀芯底部与所述阀座底部之间的距离H1大于所述中压接通孔与所述吸压室之间最大距离H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流路包括排气软管和排气通道,所述排气通道开设在分隔板上,一端与所述排气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排气软管连通。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排气段为静盘排气口或排气腔。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压流路包括中压软管和中压通道,所述中压通道开设在静盘上,一端与静盘的压缩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中压软管连通。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所述阀组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涡旋压缩机包括壳体、分隔板、静盘、动盘和曲轴,所述阀组件安装在分隔板上。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减载功能的涡旋压缩机,通过设置靠吸排压控制阀芯位置的移动实现不同压力区域的连通,从而实现涡旋压缩机的全负荷运行和部分负荷运行时的容量调节,可避免机械动力机构的使用,降低压缩机结构的复杂程度,提高压缩机的运行可靠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第一种实施例安装到涡旋压缩机后的剖面图;图2是图1中A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1中B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中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中阀座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中密封圈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中弹簧的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沿轴向切开后的切面爆炸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处于第一状态时的剖面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处于第二状态时的剖面图;图13是本专利技术阀组件第二种实施例安装到涡旋压缩机后的局部剖面图。图中1、静盘排气口;2、分隔板;3、阀组件;4、压缩腔;5、静盘;6、动盘;7、壳体;8、排气管;9、排气腔;10、排气通道;11、中压通道;12、排气软管;13、中压软管;14、盖板;15、垫片;16、阀座;1601、阀端面;1602、螺纹孔;1603、阀内壁;17、吸气接通孔;18、中压接通孔;19、排气接通孔;20、密封圈;21、弹簧;22、阀芯;2201、环形凹槽;2202、径向通孔;2203、轴向通孔;2204、外壁面;23、螺钉;24、曲轴;25、吸气腔;26、排压室;27、中压室;28、吸压室;29、吸气流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能利用吸排压调节压缩机容量的阀组件,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涡旋压缩机内的阀本体,所述阀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段、吸气段和压缩段连通的排气流路、吸气流路和中压流路,所述阀本体内设置有能通过吸排气压力实现状态切换的调容件;当所述调容件处于不同状态时,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中压流路处于连通或断开状态,以实现涡旋压缩机在部分负荷运行或全负荷运行时的容量调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涡旋压缩机内的阀本体,所述阀本体上设置有分别与涡旋压缩机的排气段、吸气段和压缩段连通的排气流路、吸气流路和中压流路,所述阀本体内设置有能通过吸排气压力实现状态切换的调容件;当所述调容件处于不同状态时,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中压流路处于连通或断开状态,以实现涡旋压缩机在部分负荷运行或全负荷运行时的容量调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容件包括两种运行状态,分别为涡旋压缩机全负荷运行的第一状态和部分负荷运行的第二状态;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一状态时,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中压流路彼此分开保持断开,吸入冷媒全部参与压缩过程;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吸气流路与所述中压流路彼此连接保持连通,吸入冷媒部分回流,部分参与压缩过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本体包括一端敞口的阀座和封盖在所述阀座敞口处的盖板;所述调容件放置在所述阀座内,通过弹性件与所述盖板连接,能沿所述阀座轴向往复移动;所述阀座底部设置有与所述排气流路连接的排气接通孔、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中压流路连接的中压接通孔;所述盖板上设置有与吸气腔连通的吸气接通孔,所述吸气流路设置在所述调容件内,与所述调容件的侧部和头部均连通,当所述调容件处于第二状态时,所述中压接通孔与所述吸气流路连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容件包括规格形状与所述阀座内腔相同的阀芯、设置在所述阀芯头部的轴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阀芯侧部的径向通孔、设置在所述阀芯外壁上沿轴向设置的环形凹槽、嵌设在所述环形凹槽内以将所述阀座和所述阀芯外壁之间形成多个独立腔室的密封圈,所述吸气流路一端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嘉单彩侠李立民郭求和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