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模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3310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混凝土模板装置,该装置包括:四个呈L型的第一模板单元、多个第二模板单元和插板单元;其中,四个第一模板单元分别置于四个边角处以围设成一个截面为四边形的骨架;骨架的其中一面的两个第一模板单元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插板单元和多个第二模板单元;骨架的其余三面的任意两个第一模板单元之间均可拆卸地设置多个第二模板单元。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各模板单元可拆卸连接成一个整体,构成了混凝土的支设模板,其内部可浇筑混凝土,并且,各模板单元可拆卸连接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混凝土构件,实现了重复利用,避免浪费,插板单元的设置便于混凝土模板装置的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凝土模板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混凝土模板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混凝土构件的形状和尺寸各种各样,在施工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不同的模板进行支设。在模板搭设过程中,为了适应各种混凝土构件的尺寸,有些模板无法重复利用,造成了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模板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构件施工时部分模板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混凝土模板装置,该装置包括:四个呈L型的第一模板单元、多个第二模板单元和插板单元;其中,四个第一模板单元分别置于四个边角处以围设成一个截面为四边形的骨架;骨架的其中一面的两个第一模板单元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插板单元和多个第二模板单元;骨架的其余三面的任意两个第一模板单元之间均可拆卸地设置多个第二模板单元。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每个第一模板单元均包括:多个L型的第一模板和多个第一加强机构;其中,各第一模板沿纵向依次串联且可拆卸连接,并且,每个第一模板的至少三个边缘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斜板;各第一加强机构与各第一模板一一对应,每个第一加强机构均包括:多个第一横向加劲肋和多个第一纵向加劲肋;各第一纵向加劲肋沿横向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模板的外壁;各第一横向加劲肋沿纵向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第一模板的外壁,并且,各第一横向加劲肋与各第一纵向加劲肋为垂直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每个第一横向加劲肋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第二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接口;每个第一纵向加劲肋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以形成第一开口;置于底部的第一模板中的每个第一纵向加劲肋的第二端与第一模板相对齐,其余第一模板中的每个第一纵向加劲肋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二凸起部。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部分第一模板中的每个第一纵向加劲肋的第一端处的一侧为敞口设置,以使第一开口的截面为U型;和/或,每个第一模板纵向的两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勾设体和多个锁合环,每个第一模板横向的至少一个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勾设体或者多个锁合环;每个锁合环均与第一模板可转动地连接以与对应位置处的勾设体相钩接。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每个第二模板单元均包括:多个第二模板和多个第二加强机构;其中,各第二模板沿纵向依次串联且可拆卸连接,并且,每个第二模板的至少三个边缘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斜板;各第二加强机构与各第二模板一一对应,每个第二加强机构均包括:多个第二横向加劲肋和多个第二纵向加劲肋;各第二纵向加劲肋沿横向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第二模板的外壁;各第二横向加劲肋沿纵向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第二模板的外壁,并且,各第二横向加劲肋与各第二纵向加劲肋为垂直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每个第二横向加劲肋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三凸起部,第二端均开设有第二插接口;每个第二纵向加劲肋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且一侧为敞口设置,以形成截面为U型的第二开口;置于底部的第二模板中的每个第二纵向加劲肋的第二端与第二模板相对齐,其余第二模板中的每个第二纵向加劲肋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第四凸起部。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每个第二模板纵向的两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勾设体和多个锁合环,每个第二模板横向的至少一个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勾设体或者多个锁合环;每个锁合环均与第二模板可转动地连接以与对应位置处的勾设体相钩接。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插板单元均包括:多个插板和多个第三加强机构;其中,各插板沿纵向依次串联且可拆卸连接,并且,每个插板纵向相对的两个边缘处均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三斜板;各第三加强机构与各插板一一对应,每个第三加强机构均包括:多个第三横向加劲肋和至少一个第三纵向加劲肋;各第三纵向加劲肋沿横向设置于插板的外壁;各第三横向加劲肋沿纵向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插板的外壁,并且,各第三横向加劲肋与各第三纵向加劲肋为垂直连接。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每个第三横向加劲肋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五凸起部,第二端均开设有第三插接口;每个第三纵向加劲肋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以形成第三开口;置于底部的插板中的每个第三纵向加劲肋的第二端均与插板相对齐,其余插板中的每个第三纵向加劲肋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第六凸起部。进一步地,上述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每个插板纵向的两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勾设体和多个锁合环,每个锁合环均与插板可转动地连接以与对应位置处的勾设体相钩接。本专利技术中,四个第一模板单元分别置于骨架的四个边角处,骨架其中一面的两个第一模板单元之间通过多个第二模板单元和一个插板单元填充,骨架中其余三面的两个第一模板单元之间通过多个第二模板单元进行填充,使得骨架的四个面均形成封闭结构,则整体构成了混凝土的支设模板,其内部可浇筑混凝土,并且,各模板单元可拆卸连接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混凝土构件,实现了重复利用,避免浪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混凝土构件施工时的部分模板无法重复利用的问题,还能大大简化拼装过程,插板单元的设置便于混凝土模板装置的安装和拆卸。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第一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第一模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第一模板的又一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第一模板的又一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第二模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第二模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插板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拼接时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拼接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中,拼接时的又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参见图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混凝土模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混凝土模板装置包括:四个第一模板单元1、多个第二模板单元2和一个插板单元3。其中,每个第一模板单元1均呈L型,四个第一模板单元1分别置于四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混凝土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呈L型的第一模板单元(1)、多个第二模板单元(2)和插板单元(3);其中,/n四个所述第一模板单元(1)分别置于四个边角处以围设成一个截面为四边形的骨架;/n所述骨架的其中一面的两个所述第一模板单元(1)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所述插板单元(3)和多个第二模板单元(2);/n所述骨架的其余三面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模板单元(1)之间均可拆卸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模板单元(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呈L型的第一模板单元(1)、多个第二模板单元(2)和插板单元(3);其中,
四个所述第一模板单元(1)分别置于四个边角处以围设成一个截面为四边形的骨架;
所述骨架的其中一面的两个所述第一模板单元(1)之间可拆卸地设置所述插板单元(3)和多个第二模板单元(2);
所述骨架的其余三面的任意两个所述第一模板单元(1)之间均可拆卸地设置多个所述第二模板单元(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模板单元(1)均包括:多个L型的第一模板(11)和多个第一加强机构;其中,
各所述第一模板(11)沿纵向依次串联且可拆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第一模板(11)的至少三个边缘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一斜板(6);
各所述第一加强机构与各所述第一模板(1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一加强机构均包括:多个第一横向加劲肋(12)和多个第一纵向加劲肋(13);各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3)沿横向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11)的外壁;
各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12)沿纵向并列且间隔地设置于所述第一模板(11)的外壁,并且,各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12)与各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3)为垂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混凝土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每个所述第一横向加劲肋(12)的第一端均设置有第一凸起部(14),第二端均开设有第一插接口(15);
每个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3)的第一端的内部中空以形成第一开口(16);
置于底部的所述第一模板(11)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3)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模板(11)相对齐,其余所述第一模板(11)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3)的第二端均设置有第二凸起部(1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混凝土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
部分所述第一模板(11)中的每个所述第一纵向加劲肋(13)的第一端处的一侧为敞口设置,以使所述第一开口的截面为U型;和/或,
每个所述第一模板(11)纵向的两个边缘处分别设置有多个勾设体(4)和多个锁合环(5),每个所述第一模板(11)横向的至少一个边缘处设置有多个勾设体(4)或者多个锁合环(5);每个所述锁合环(5)均与所述第一模板(11)可转动地连接以与对应位置处的勾设体(4)相钩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模板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模板单元(2)均包括:多个第二模板(21)和多个第二加强机构;其中,
各所述第二模板(21)沿纵向依次串联且可拆卸连接,并且,每个所述第二模板(21)的至少三个边缘处设置有向外延伸的第二斜板(7);
各所述第二加强机构与各所述第二模板(21)一一对应,每个所述第二加强机构均包括:多个第二横向加劲肋(22)和多个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东升陈航宇吴春燕王航彭锦发王宇唐雪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二十冶建设有限公司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