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3015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属于生物质燃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依次对燃料进行由小到大造粒的方式,通过将小粒径的内嵌型燃料浸于浮毛助燃液中,使内嵌型燃料表面产生具有去水生氧作用的绒毛隔层,随后将该内嵌型燃料再次混于原料粉末中,压缩形成较大粒径的内嵌型燃料,通过选择性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可制得内部掺有多层内嵌型燃料的掺粒型生物质燃料,并且,通过对掺粒型生物质燃料进行高温处理,其内部的多层绒毛隔层均进行吸水生氧过程,不仅降低了生物质燃料的含水率,同时还为其内部提供氧气,使燃料在燃烧时,其内外均可以实现充分燃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质燃料制备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生物质燃料:是指将生物质材料燃烧作为燃料,一般主要是农林废弃物(如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在目前的国家政策和环保标准中,直接燃烧生物质属于高污染燃料,只在农村的大灶中使用,不允许在城市中使用。生物质燃料的应用,实际主要是生物质成型燃料,是将农林废物作为原材料,经过粉碎、混合、挤压、烘干等工艺,制成各种成型(如块状、颗粒状等)的,可直接燃烧的一种新型清洁燃料。生物质燃料中较为经济的是生物质成型燃料,多为茎状农作物、花生壳、树皮、锯末以及固体废弃物(糠醛渣、食用菌渣等)经过加工产生的块状燃料,破碎率小于1.5%-2.0%,干基含水量小于10%-15%。提高生物质燃烧效率的方法主要有:足够高的温度;足够的氧;充分的燃烧时间;较少的能量逃逸。生物质燃料在进行燃烧时,因燃料内部密实,再加上内部供氧不足,容易出现燃料内部燃烧不完全的情况,导致燃料燃值较低,造成燃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它采用依次对燃料进行由小到大造粒的方式,通过将小粒径的内嵌型燃料浸于浮毛助燃液中,使内嵌型燃料表面产生具有去水生氧作用的绒毛隔层,随后将该内嵌型燃料再次混于原料粉末中,压缩形成较大粒径的内嵌型燃料,通过选择性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可制得内部掺有多层内嵌型燃料的掺粒型生物质燃料,并且,通过对掺粒型生物质燃料进行高温处理,其内部的多层绒毛隔层均进行吸水生氧过程,即:通过吸收生物质燃料内部的剩余水分,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储存在生物质燃料内部,不仅降低了生物质燃料的含水率,同时还为其内部提供氧气,使燃料在燃烧时,其内外均可以实现充分燃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值。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粉碎干燥:将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多种农业废弃物进行粉碎并均匀混合,通过筛分机对其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石子、铁钉等杂质,并进行干燥,得水分低于15%的原料粉末;S2、制备内嵌型颗粒:选取一小部分原料粉末,通过颗粒机压缩成内嵌型颗粒;S3、浸液半凝固:将上一步骤的内嵌型颗粒浸于浮毛助燃液中,并进行缓慢搅拌操作,待其完全浸渍后将其捞出,自然干燥至半凝固状态,浮毛助燃液在内嵌型颗粒外表面形成具有去水生氧作用的绒毛隔层;S4、掺粒压缩:再选取一部分原料粉末,将上一步骤得到的内嵌型颗粒均匀混合在该原料粉末中,随后将该混合料再次送入颗粒机压缩成内嵌型颗粒;S5、根据需要选择性重复进行步骤S3和S4;S6、最后一次通过步骤S4所得到的内嵌型颗粒即为所需的掺粒型生物质燃料;S7、吸水生氧:将步骤S6中掺粒型生物质燃料进行高温处理,掺粒型生物质燃料中的多层绒毛隔层在此高温下均进行吸水生氧过程,吸收生物质燃料内部的剩余水分,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储存在生物质燃料内部。本专利技术采用依次对燃料进行由小到大造粒的方式,通过将小粒径的内嵌型燃料浸于浮毛助燃液中,使内嵌型燃料表面产生具有去水生氧作用的绒毛隔层,随后将该内嵌型燃料再次混于原料粉末中,压缩形成较大粒径的内嵌型燃料,通过选择性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可制得内部掺有多层内嵌型燃料的掺粒型生物质燃料,并且,通过对掺粒型生物质燃料进行高温处理,其内部的多层绒毛隔层均进行吸水生氧过程,即:通过吸收生物质燃料内部的剩余水分,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储存在生物质燃料内部,不仅降低了生物质燃料的含水率,同时还为其内部提供氧气,使燃料在燃烧时,其内外均可以实现充分燃烧,从而大大提高了生物质燃料的燃值。进一步的,所述S5中后一次通过颗粒机制得的内嵌型颗粒粒径大于前一次通过颗粒机制得的内嵌型颗粒粒径,保证在压缩制粒过程中,所制得的较大内嵌型颗粒内部可以包裹有一个或多个较小内嵌型颗粒,从而最终可获得层层包裹的掺粒型生物质燃料。进一步的,所述S7中高温处理的温度为130℃-150℃。进一步的,所述S3中半凝固状态为内嵌型颗粒的浮毛助燃液呈不滴落状态,在此状态下,浮毛助燃液未完全干燥凝固,所得到的绒毛隔层还具有一定的柔软度和粘度,将该内嵌型颗粒再次混合在原料粉末中时,绒毛隔层对原料粉末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原料粉末通过绒毛隔层可大量粘附在该内嵌型颗粒外侧,从而在再次制粒过程中,方便制得内部含有该内嵌型颗粒的燃料颗粒。进一步的,所述S3中的浮毛助燃液为制氧绒毛和液态助燃剂的混合物,通过液态助燃剂与内嵌型颗粒表面接触,可方便使制氧绒毛均匀全面地吸附在内嵌型颗粒表面,并通过液态助燃剂的凝固过程,使得制氧绒毛较稳定地形成于内嵌型颗粒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制氧绒毛包括可融膜,所述可融膜的内部填充有双态填料,所述可融膜采用熔点为108℃-126℃的低密度聚乙烯材料制成,在步骤S7的高温处理过程中,可融膜在上述130℃-150℃温度下可实现熔化,使得双态填料可吸收燃料内部水分,在高温状态下快速发生反应产生氧气,存储于燃料内部,不仅降低了燃料的含水率,同时在燃料燃烧过程中,通过燃料内部的多处氧气可使燃料内部可以得到充分燃烧,从而大大提高燃料的燃值,并且,在高温处理中会存在未与水反应的剩余过氧化钠粉末,当生物质燃料燃烧时,在燃烧高温作用下,剩余过氧化钠粉末会发生分解,生成氧化钠和氧气,从而再次为燃料内部提供氧气,进一步促进燃料内部的充分燃烧。进一步的,所述双态填料包括固体制氧剂和干燥空气,所述双态填料固体制氧剂采用过氧化钠粉末,过氧化钠可与水发生,最终生成氢氧化钠和氧气,通过在双态填料内填充一部分干燥气体,可使整个制氧绒毛在液态助燃剂实现悬浮,均匀分布,从而方便附着于内嵌型颗粒表面。进一步的,所述可融膜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吸水防护层,所述吸水防护层的外表面包裹有易损防水薄膜,易损防水薄膜对内部的吸水防护层起到暂时性的防水密封作用,使制氧绒毛在未使用时,吸水防护层不易吸收空气中的水分,从而不易给生物质燃料内部带来外界水分。进一步的,所述吸水防护层的内部填充有多个尖刺,多个所述尖刺呈多方向均匀分布,当包裹有绒毛隔层的内嵌型燃料颗粒再次混于原料粉末中时,在造粒过程中,通过颗粒机的压缩,原料粉末对易损防水薄膜实现挤压,吸水防护层在挤压力下发生压缩变形,当易损防水薄膜与尖刺接触时,尖刺可以刺破易损防水薄膜使其发生破损,破坏易损防水薄膜的密封性,使得吸水防护层可以吸收原料粉末中的水分并进行储存,在后期高温处理过程中,双态填料中固体制氧剂可以快速与水反应产生氧气,并且,在燃料存放过程中,通过吸水防护层还可以提高燃料的防潮性能,保证燃料的正常使用。进一步的,所述易损防水薄膜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绒丝吸附层,所述绒丝吸附层由多个碳纤维丝相互交错缠绕而成,将内嵌型颗粒浸于浮毛助燃液中时,通过碳纤维丝可提高制氧绒毛的附着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S1、粉碎干燥:将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多种农业废弃物进行粉碎并均匀混合,通过筛分机对其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石子、铁钉等杂质,并进行干燥,得水分低于15%的原料粉末;/nS2、制备内嵌型颗粒:选取一小部分原料粉末,通过颗粒机压缩成内嵌型颗粒;/nS3、浸液半凝固:将上一步骤的内嵌型颗粒浸于浮毛助燃液中,并进行缓慢搅拌操作,待其完全浸渍后将其捞出,自然干燥至半凝固状态,浮毛助燃液在内嵌型颗粒外表面形成具有去水生氧作用的绒毛隔层;/nS4、掺粒压缩:再选取一部分原料粉末,将上一步骤得到的内嵌型颗粒均匀混合在该原料粉末中,随后将该混合料再次送入颗粒机压缩成内嵌型颗粒;/nS5、根据需要选择性重复进行步骤S3和S4;/nS6、最后一次通过步骤S4所得到的内嵌型颗粒即为所需的掺粒型生物质燃料;/nS7、吸水生氧:将步骤S6中掺粒型生物质燃料进行高温处理,掺粒型生物质燃料中的多层绒毛隔层在此高温下均进行吸水生氧过程,吸收生物质燃料内部的剩余水分,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储存在生物质燃料内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粉碎干燥:将秸秆、锯末、甘蔗渣、稻糠等多种农业废弃物进行粉碎并均匀混合,通过筛分机对其进行筛分,去除其中的石子、铁钉等杂质,并进行干燥,得水分低于15%的原料粉末;
S2、制备内嵌型颗粒:选取一小部分原料粉末,通过颗粒机压缩成内嵌型颗粒;
S3、浸液半凝固:将上一步骤的内嵌型颗粒浸于浮毛助燃液中,并进行缓慢搅拌操作,待其完全浸渍后将其捞出,自然干燥至半凝固状态,浮毛助燃液在内嵌型颗粒外表面形成具有去水生氧作用的绒毛隔层;
S4、掺粒压缩:再选取一部分原料粉末,将上一步骤得到的内嵌型颗粒均匀混合在该原料粉末中,随后将该混合料再次送入颗粒机压缩成内嵌型颗粒;
S5、根据需要选择性重复进行步骤S3和S4;
S6、最后一次通过步骤S4所得到的内嵌型颗粒即为所需的掺粒型生物质燃料;
S7、吸水生氧:将步骤S6中掺粒型生物质燃料进行高温处理,掺粒型生物质燃料中的多层绒毛隔层在此高温下均进行吸水生氧过程,吸收生物质燃料内部的剩余水分,并将其转化为氧气,储存在生物质燃料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5中后一次通过颗粒机制得的内嵌型颗粒粒径大于前一次通过颗粒机制得的内嵌型颗粒粒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农业废弃物的生物质燃料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高温处理的温度为130℃-150℃。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勇平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智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