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7729291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电梯导轨填充组合料制备的聚氨酯硬泡使用中噪声大、长时间使用后易变形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以重量百分比计按1:1~1.5;其中组分A包括聚醚多元醇Ⅰ、密胺多元醇、聚醚多元醇Ⅱ、聚酯多元醇、泡沫稳定剂、催化剂、物理发泡剂、水和助剂组成,其中助剂选自开孔剂、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及其制备方法的技术方案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可用于电梯导轨的工业应用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聚氨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当今社会的建筑物在往高层方向发展,电梯的使用越来越多,对电梯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梯导轨是电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部件,牵涉到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普通的电梯导轨在电梯运行时,会产生较大的噪音,影响电梯使用的舒适性;同时电梯导轨长期受到轿厢的压力,容易产生变形,影响电梯的安全性。而普通的电梯导轨在出现损坏时,需要更换整个导轨,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聚氨酯硬质泡沫塑料,简称聚氨酯硬泡,在聚氨酯制品中的用量仅次于聚氨酯软泡;聚氨酯硬泡多为闭孔结构,具有绝热效果好、重量轻、比强度大、施工方便等优良特性,同时还具有隔音、防震、电绝缘、耐热、耐寒、耐溶剂等特点,广泛用于冰箱、冰柜的箱体绝热层、冷库、冷藏车等绝热材料,建筑物、储罐及管道保温材料,少量用于非绝热场合,如仿木材、包装材料等。一般而言,较低密度的聚氨酯硬泡主要用作隔热(保温)材料,较高密度的聚氨酯硬泡可用作结构材料(如,仿木材)。目前,已经出现将聚氨酯硬泡用于电梯导轨中的应用探索,这也逐渐成为聚氨酯硬泡研究工作者逐渐追求的一种新的研究方向。中国专利CN1900132A公开了一种高强度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的制备方法,其制备的聚氨酯硬泡的表观密度为140kg/m3,压缩强度≥1.2Mpa,尺寸变化率≤0.7%,虽然其与一般聚氨酯硬泡相比,具有较高的压缩强度,尺寸变化率也较小,但其泡沫结构主要为闭孔结构,将其应用于电梯导轨填充时,吸音降噪效果差,且其压缩强度、尺寸变化率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否则在长时间使用后泡沫容易出现收缩变形的风险,无法满足电梯导轨填充材料对于安全性的需求。现有技术中材料吸音性能的主要测试标准为《GB/T18696.1-2004声学阻抗管中吸声系数和声阻抗的测试第1部分:驻波比法》,此标准中采用设备的测试范围为100Hz~6300Hz,制样要求为将试样裁剪成直径分别为9.6cm和3cm的圆形试样,直径为9.6cm的圆形试样用于测试低频吸音系数,直径为3cm的圆形试样用于测试高频吸音系数;依据125Hz、250Hz、500Hz、1000Hz、2000Hz、4000Hz频率下测得的吸音系数算出平均吸音系数,平均吸音系数越大,材料的吸音性能越好。一般认为吸音系数大于0.2的材料为吸音材料,吸音系数大于0.5的为良好吸音材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是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普通电梯导轨填充组合料制备的聚氨酯硬泡使用中噪声大、长时间使用后易变形的问题,提供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该组合料用于电梯导轨填充后具有噪声小、不易变形的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二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三是提供一种与解决技术问题之一相对应的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的用途。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1:1~1.5;其中,组分A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醚多元醇Ⅰ:15~20%,密胺多元醇:20~30%,聚醚多元醇Ⅱ:10~20%,聚酯多元醇:15~35%,泡沫稳定剂:0.1~0.5%,催化剂:0.1~0.45%,物理发泡剂:5~8%,水:0.2~0.45%,助剂:2~6%;其中组分A中:聚醚多元醇Ⅰ为4~6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300~1000的聚醚多元醇;密胺多元醇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0000mpa·s;聚醚多元醇Ⅱ为2~3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为2~3官能度,羟值为240~400mgKOH/g的聚酯多元醇;泡沫稳定剂选自非水解硅碳类表面活性剂或聚硅氧烷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物理发泡剂为氟化烷烃;助剂选自开孔剂、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乙酸钾、异辛酸钾、三乙烯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3-二甲基氨基丙胺、五甲基二乙三胺、五甲基二丙三胺、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或2,4,6-三(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中的至少两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物理发泡剂选自一氟二氯乙烷、1,1,1,3,3-五氟丁烷、1,1,1,3,3-五氟丙烷、1,1,1,2-四氟乙烷、二氟乙烷或七氟丙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开孔剂选自GrandTechTMK340、ORTEGOL501或CHK-350D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抗氧剂选自抗氧剂245、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035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分散剂选自OMGBorchers公司的Gen0451或Ger0851中的至少一种。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二,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按以下组分重量百分比准备原料:组分A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醚多元醇Ⅰ:15~20%,密胺多元醇:20~30%,聚醚多元醇Ⅱ:10~20%,聚酯多元醇:15~35%,泡沫稳定剂:0.1~0.5%,催化剂:0.1~0.45%,物理发泡剂:5~8%,水:0.2~0.45%,助剂:2~6%;其中组分A中:聚醚多元醇Ⅰ为4~6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300~1000的聚醚多元醇;密胺多元醇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0000mpa·s;聚醚多元醇Ⅱ为2~3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为2~3官能度,羟值为240~400mgKOH/g的聚酯多元醇;泡沫稳定剂选自非水解硅碳类表面活性剂或聚硅氧烷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物理发泡剂为氟化烷烃;助剂选自开孔剂、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1:1~1.5;(2)制备组分A:按照步骤(1)中组分及重量百分比,将称量好的聚醚多元醇Ⅰ、密胺多元醇、聚醚多元醇Ⅱ、聚酯多元醇、泡沫稳定剂、催化剂、物理发泡剂、水及助剂,依次加入反应釜中,在常温下搅拌1~1.5小时,充分混合;(3)将组分A与组分B通过导轨浇注机均匀混合,注料发泡,泡沫成型熟化,制得产品。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乙酸钾、异辛酸钾、三乙烯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3-二甲基氨基丙胺、五甲基二乙三胺、五甲基二丙三胺、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或2,4,6-三(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中的至少两种。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所述的物理发泡剂选自一氟二氯乙烷、1,1,1,3,3-五氟丁烷、1,1,1,3,3-五氟丙烷、1,1,1,2-四氟乙烷、二氟乙烷或七氟丙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1:1~1.5;其中,组分A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醚多元醇Ⅰ:15~20%,密胺多元醇:20~30%,聚醚多元醇Ⅱ:10~20%,聚酯多元醇:15~35%,泡沫稳定剂:0.1~0.5%,催化剂:0.1~0.45%,物理发泡剂:5~8%,水:0.2~0.45%,助剂:2~6%;其中组分A中:聚醚多元醇Ⅰ为4~6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300~1000的聚醚多元醇;密胺多元醇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0000mpa·s;聚醚多元醇Ⅱ为2~3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为2~3官能度,羟值为240~400mgKOH/g的聚酯多元醇;泡沫稳定剂选自非水解硅碳类表面活性剂或聚硅氧烷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物理发泡剂为氟化烷烃;助剂选自开孔剂、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由组分A和组分B组成,组分A与组分B的重量比为1:1~1.5;其中,组分A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醚多元醇Ⅰ:15~20%,密胺多元醇:20~30%,聚醚多元醇Ⅱ:10~20%,聚酯多元醇:15~35%,泡沫稳定剂:0.1~0.5%,催化剂:0.1~0.45%,物理发泡剂:5~8%,水:0.2~0.45%,助剂:2~6%;其中组分A中:聚醚多元醇Ⅰ为4~6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300~1000的聚醚多元醇;密胺多元醇官能度为3~3.5,羟值为230~260mgKOH/g,粘度为8000~10000mpa·s;聚醚多元醇Ⅱ为2~3官能度,数均分子量为800~1200的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为2~3官能度,羟值为240~400mgKOH/g的聚酯多元醇;泡沫稳定剂选自非水解硅碳类表面活性剂或聚硅氧烷型表面活性剂中的至少一种;催化剂选自胺类催化剂或金属催化剂中的至少一种;物理发泡剂为氟化烷烃;助剂选自开孔剂、抗氧剂或分散剂中的至少一种;组分B为多次甲基多苯基多异氰酸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催化剂选自乙酸钾、异辛酸钾、三乙烯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三(二甲氨基丙基)六氢三嗪、3-二甲基氨基丙胺、五甲基二乙三胺、五甲基二丙三胺、三甲基氨基乙基乙醇胺、二甲基氨基乙氧基乙醇或2,4,6-三(二甲基氨基乙基)苯酚中的至少两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物理发泡剂选自一氟二氯乙烷、1,1,1,3,3-五氟丁烷、1,1,1,3,3-五氟丙烷、1,1,1,2-四氟乙烷、二氟乙烷或七氟丙烷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开孔剂选自GrandTechTMK340、ORTEGOL501或CHK-350D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抗氧剂选自抗氧剂245、抗氧剂1010或抗氧剂1035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分散剂选自OMGBorchers公司的Gen0451或Ger0851中的至少一种。


4.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导轨填充用组合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按以下组分重量百分比准备原料:
组分A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聚醚多元醇Ⅰ:15~20%,密胺多元醇:20~30%,聚醚多元醇Ⅱ:10~20%,聚酯多元醇:15~35%,泡沫稳定剂:0.1~0.5%,催化剂:0.1~0.45%,物理发泡剂:5~8%,水:0.2~0.45%,助剂: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剑峰赵立丁宇孙江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长能节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