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290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包括:冷却液管,包括主液管、支液管及连接板,主液管水平设置,支液管竖直设置在主液管的下方并与主液管的底部接触,连接板的一端与主液管的顶部接触;至少两个支撑组件,沿主液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在主液管的下方;第一电极夹头,包括第一上电极及第一下电极,第一上电极与主液管的顶部接触,第一下电极与支液管接触,第一上电极能够竖直运动以使主液管与支液管抵紧;第二电极夹头,包括第二上电极及第二下电极,第二上电极与连接板接触,第二下电极与主液管接触,第二上电极能够朝靠近连接板的方向运动以使连接板与主液管抵紧。通过点焊的方式操作简单,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
本技术涉及空调配件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制造空调冷却液管常规的焊接工艺是采用焊枪与钨针点焊的人工焊接方式。但是当工件由多个钢管和钢板焊接,焊接点位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时,人工焊接在每完成一个焊点后需要从工装夹具中取出工件,放入下一个工装夹具中进行下一个点位的焊接。在此期间,工件需要多次摆放、取出,生产效率低,并且依赖于人工的焊接水平,不能有效的保证产品焊接的一致性及焊接质量,容易导致不良品的出现,造成公司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通过点焊的方式来焊接空调冷却液管,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包括:冷却液管,包括主液管、支液管及连接板,所述主液管水平设置,所述支液管竖直设置在所述主液管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液管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液管的顶部接触;至少两个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及固定所述主液管,沿所述主液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主液管的下方;第一电极夹头,包括第一上电极及第一下电极,所述第一上电极与所述主液管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下电极与所述支液管接触,所述第一上电极能够竖直运动以使所述主液管与所述支液管抵紧;第二电极夹头,包括第二上电极及第二下电极,所述第二上电极与所述连接板接触,所述第二下电极与所述主液管接触,所述第二上电极能够朝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液管抵紧。可选的,所述第一电极夹头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及水平设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上电极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上电极竖直运动,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下电极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下电极水平运动。可选的,所述第二下电极呈U形,所述支液管卡在所述第二下电极的槽口内。可选的,所述第二电极夹头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二上电极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上电极朝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运动。可选的,所述冷却液管焊接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电极夹头及所述第二电极夹头均通过一绝缘块固定在所述底座上。可选的,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柱及限位块,所述支撑柱的一端通过所述绝缘块与所述底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连接,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主液管卡入所述凹槽中以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可选的,所述冷却液管焊接装置还包括若干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压紧气缸,所述压紧气缸的伸缩端与所述主液管的顶部抵接。可选的,所述冷却液管焊接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底座上的举升组件,所述举升组件包括举升气缸及多个举升支架,所述举升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主液管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举升气缸连接,所述举升气缸沿竖直方向伸缩以带动所述举升支架竖直运动,并带动所述主液管竖直运动。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一用于检测所述主液管位置的位置传感器。基于此,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系统,包括供电装置及所述的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所述供电装置与第一电极夹头及第二电极夹头电连接。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及焊接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通过第一电极夹头及第二电极夹头进行点焊,操作简单,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解决了人工焊接带来的生产效率低,焊接一致性及焊接质量无法等到保证等问题;2)由于所述第一电极夹头及所述第二电极夹头的移动和夹紧可以同时进行,所以可以同时实现对主液管、支液管及连接板的焊接,实现了多点位的同时焊接,避免了不同点位焊接需要来回取放支液管以及更换工装夹具的问题,提高了焊接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冷却液管的结构示意图;图3-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电极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电极夹头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压紧气缸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举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0-主液管;11-支液管;12-连接板;20-支撑组件;21-支撑柱;22-限位块;30-第一电极夹头;31-第一上电极;32-第一下电极;33-第一气缸;34-第二气缸;40-第二电极夹头;41-第二上电极;42-第二下电极;43-第三气缸;50-底座;51-绝缘块;60-压紧气缸;70-举升组件;71-举升气缸;72-举升支架;80-位置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更详细的描述。根据下列描述,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包括:冷却液管,包括主液管10、支液管11及连接板12,所述主液管10水平设置,所述支液管11竖直设置在所述主液管10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液管10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12的一端与所述主液管10的顶部接触;至少两个支撑组件20,用于支撑及固定所述主液管10,沿所述主液管10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主液管10的下方;第一电极夹头30,包括第一上电极31及第一下电极32,所述第一上电极31与所述主液管10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下电极32与所述支液管11接触,所述第一上电极31能够竖直运动以使所述主液管10与所述支液管11抵紧;第二电极夹头40,包括第二上电极41及第二下电极42,所述第二上电极41与所述连接板12接触,所述第二下电极42与所述主液管10接触,所述第二上电极41能够朝靠近所述连接板12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板12与所述主液管10抵紧。具体的,所述冷却液管属于空调的零部件,用于流通冷却液。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冷却液管包括主液管10、支液管11及连接板12,所述主液管10为不规则的形状,所述支液管11与所述连接板12均焊接在所述主液管10的不同部位,使得冷却液管出现了多个焊接点位。请继续参照图1,所述冷却液管焊接装置还包括底座50,所述支撑组件20、所述第一电极夹头30及所述第二电极夹头40均通过一绝缘块51固定在所述底座50上。通过设置绝缘块51以防止所述第一电极夹头30及第二电极夹头40通电时电流流向所述底座50。请参照图3及图4,所述支撑组件20用于支撑及固定所述主液管10,以便于进行焊接。所述支撑组件20包括支撑柱21及限位块22,所述支撑柱21的一端通过所述绝缘块51与所述底座50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块22连接,所述限位块22上设置有一凹槽,所述主液管10卡入所述凹槽中以与所述支撑组件20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冷却液管,包括主液管、支液管及连接板,所述主液管水平设置,所述支液管竖直设置在所述主液管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液管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液管的顶部接触;/n至少两个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及固定所述主液管,沿所述主液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主液管的下方;/n第一电极夹头,包括第一上电极及第一下电极,所述第一上电极与所述主液管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下电极与所述支液管接触,所述第一上电极能够竖直运动以使所述主液管与所述支液管抵紧;/n第二电极夹头,包括第二上电极及第二下电极,所述第二上电极与所述连接板接触,所述第二下电极与所述主液管接触,所述第二上电极能够朝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液管抵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冷却液管,包括主液管、支液管及连接板,所述主液管水平设置,所述支液管竖直设置在所述主液管的下方并与所述主液管的底部接触,所述连接板的一端与所述主液管的顶部接触;
至少两个支撑组件,用于支撑及固定所述主液管,沿所述主液管的延伸方向设置在所述主液管的下方;
第一电极夹头,包括第一上电极及第一下电极,所述第一上电极与所述主液管的顶部接触,所述第一下电极与所述支液管接触,所述第一上电极能够竖直运动以使所述主液管与所述支液管抵紧;
第二电极夹头,包括第二上电极及第二下电极,所述第二上电极与所述连接板接触,所述第二下电极与所述主液管接触,所述第二上电极能够朝靠近所述连接板的方向运动以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主液管抵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夹头还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气缸及水平设置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一上电极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上电极竖直运动,所述第二气缸与所述第一下电极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一下电极水平运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下电极呈U形,所述支液管卡在所述第二下电极的槽口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冷却液管焊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夹头还包括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与所述第二上电极连接以驱动所述第二上电极朝靠近所述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龙凌海青赵晓懿陈升楼徐炜元朱威孙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大洋汽车空调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