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及环保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72846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上水管和下水管均竖直设置于需要养护的高层建筑混凝土墙面上,且上水管的底部连通泵机,下水管的底部连通施工现场的集污池;集水养护机构的一端连接于上水管,另一端连接于下水管;集水养护机构为多个,且多个集水养护机构均设置于上水管和下水管之间,多个集水养护机构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集水养护机构从上水管中接收清水并对集水养护机构下方的混凝土墙面进行喷淋养护;集水养护机构还用于集水养护机构上方混凝土墙面流下的养护用水,并将养护用水排放至下水管。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述结构,降低了高层现浇外墙的养护难度,避免了养护后的污水污染下层墙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及环保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具体涉及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及环保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与砌体相比,混凝土外墙整体性好,不容易发生相对位移;强度高,能承很大重量;耐疲劳,耐冲击振动,不容易产生裂缝。目前国内住宅项目多数外墙结构做法采用剪力墙结构以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填充墙,该做法在结构抗渗性能、抗震性能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在结构抗渗性方面,加气混凝土砌块空隙率大,吸水高,抗渗性能低;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难度较大,如加气砼砌块砂浆不饱满是造成外墙渗水的主要原因;砖砼结合部开裂、抹灰质量不好、外墙砖勾缝不密实、未按要求设置构造柱、圈梁、马牙槎等方面也会导致外墙渗水。在结构抗震性方面:虽然加气混凝土容重轻,整体性能好,地震时惯性力小,具有一定的抗震能力,但是与钢筋混凝土比较还是有一点的差距。加气混凝土砌块表面强度低,在运输和搬运过程容易缺角或断裂现象,损耗大,降低了原材料本身的质量。目前很多施工单位都开始对高层建筑实行外墙现浇的技术,但是现有的高层外墙现浇技术存在养护困难、上层外墙养护污染下层墙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外墙现浇技术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高层外墙现浇技术存在养护困难、上层外墙养护污染下层墙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外墙现浇技术的推广,目的在于提供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及环保施工方法,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包括上水管、下水管和集水养护机构;所述上水管和下水管均竖直设置于需要养护的高层建筑混凝土墙面上,且所述上水管的底部连通泵机,所述下水管的底部连通施工现场的集污池;所述集水养护机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水管,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水管;所述集水养护机构为多个,且多个集水养护机构均设置于所述上水管和下水管之间,多个集水养护机构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所述集水养护机构从上水管中接收清水并对所述集水养护机构下方的混凝土墙面进行喷淋养护;所述集水养护机构还用于所述集水养护机构上方混凝土墙面流下的养护用水,并将养护用水排放至所述下水管。现有技术中,存在外墙现浇的技术,通过外墙现浇,就可以在进行上层的外墙现浇过程中,对下层的外墙进行修整甚至外墙装饰,但是上层的外墙的养护中,产生的污水很容易污染下层已经完成外墙装饰的墙面。本专利技术应用时,采用了一种可以重复使用的集水养护机构的方式进行高层现浇外墙的养护。集水养护机构本身起到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向集水养护机构下方的墙体喷淋养护水,另一个是收集墙体流下的污水,通过这两个功能配合上水管和下水管的作用,来实现对高层现浇外墙的养护和防污工作。同时,在本申请中,集水养护机构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使用时,可以将楼层分段施工的,最下方的集水养护机构是需要关闭养护水出口的,这样在循环使用时,不需要大量的设备就可以实现外墙的多层养护。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上述结构,降低了高层现浇外墙的养护难度,避免了养护后的污水污染下层墙面。进一步的,所述集水养护机构包括集水槽和养护管道;所述集水槽固定安装于所述养护管道的上方,且使用时所述集水槽贴紧高层建筑混凝土墙面;所述养护管道的底部设置有贯通所述养护管道壁面的养护孔;所述养护管道的一端为第二出水口,另一端为进水口;所述养护管道通过进水口连通于所述上水管,所述养护管道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连通于所述下水管;所述集水槽的一端为第一出水口,且所述集水槽通过第一出水口连通于所述下水管。本专利技术应用时,采用了一种集水槽加养护管道的方案,其中养护管道底部的养护孔用于流出养护用水,在进行施工时,最底层的养护管道的养护孔需要封闭,通过这种方式可以使得水从养护管道流出后,可以顺着外墙墙壁流下,完成养护,养护过程中,水流大小可以通过孔的大小进行控制。同时集水槽对墙壁流下的水进行收集并排放到下水管中,再通过下水管排放到指定地点,实现了污水的集中处理,污水可以通过沉淀等技术后,继续由上水管进行循环养护使用。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出水口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的高度;所述集水槽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且所述集水槽高度较低的一端为第一出水口。本专利技术应用时,只需要在上水管上安装泵机就可以完成相应的工作,水流会根据落差完成水流循环。进一步的,所述养护管道通过焊接或螺栓连接固定安装于所述集水槽底部。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的底部设置有通孔,所述集水槽通过通孔连通于所述养护管道。本专利技术应用时,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集水槽内的污水虽然在养护中被污染过,但是依然可以用作下层外墙的养护使用,这样可以进一步的节省水资源,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进一步的,所述集水槽采用槽钢。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的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高层建筑分为多组楼层,每组楼层不超过5层;S2:浇筑一组楼层的框架结构,并在所述框架结构的每一层楼板朝向外部的位置浇筑预埋梁;浇筑预埋梁的过程中,在所述预埋梁中埋设第一预埋件和第二预埋件;S3:浇筑该组楼层的外墙,并在外墙浇筑完成后安装上水管、下水管和集水养护机构;所述上水管、下水管和集水养护机构均安装于所述第二预埋件上;S4:通过上水管、下水管和集水养护机构对该组楼层的现浇外墙进行养护;S5:当该组楼层的外墙完成养护时,采用该组楼层的第一预埋件搭建施工平台,并以所述施工平台为基础进行下一组楼层施工;S6:对完成了外墙养护的楼层进行内部装修;S7:循环执行S2~S7至主体结构施工完毕。本专利技术应用时,采用了多组楼层同时施工的方式,位于最上面的楼层进行框架结构浇筑,从上往下第二组的楼层进行外墙浇筑,从上往下第三组的楼层进行外墙养护,从上往下第四组的楼层进行外墙修整,从上往下第五组的楼层进行外墙装饰。由于使用了这种特殊的集水养护机构,所以上层施工的水是不会落到下层装饰的施工环境的,避免了装饰被污染。同时采用这种方式进行施工可以极大的提高施工效率,直接减少了施工整体完成后的外墙修整装饰工作,缩短了施工工期。进一步的,步骤S5包括以下子步骤:当该组楼层的外墙完成养护时,拆除该组楼层的集水养护机构;将所述集水养护机构修整后用于下一组楼层的外墙养护。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及环保施工方法,降低了高层现浇外墙的养护难度,避免了养护后的污水污染下层墙面。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上水管,2-下水管,3-集水养护机构,4-预埋梁,5-第一预埋件,6-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管(1)、下水管(2)和集水养护机构(3);所述上水管(1)和下水管(2)均竖直设置于需要养护的高层建筑混凝土墙面上,且所述上水管(1)的底部连通泵机,所述下水管(2)的底部连通施工现场的集污池;/n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水管(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水管(2);/n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为多个,且多个集水养护机构(3)均设置于所述上水管(1)和下水管(2)之间,多个集水养护机构(3)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n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从上水管(1)中接收清水并对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下方的混凝土墙面进行喷淋养护;/n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还用于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上方混凝土墙面流下的养护用水,并将养护用水排放至所述下水管(2)。/n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水管(1)、下水管(2)和集水养护机构(3);所述上水管(1)和下水管(2)均竖直设置于需要养护的高层建筑混凝土墙面上,且所述上水管(1)的底部连通泵机,所述下水管(2)的底部连通施工现场的集污池;
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上水管(1),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下水管(2);
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为多个,且多个集水养护机构(3)均设置于所述上水管(1)和下水管(2)之间,多个集水养护机构(3)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
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从上水管(1)中接收清水并对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下方的混凝土墙面进行喷淋养护;
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还用于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上方混凝土墙面流下的养护用水,并将养护用水排放至所述下水管(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养护机构(3)包括集水槽(31)和养护管道(32);
所述集水槽(31)固定安装于所述养护管道(32)的上方,且使用时所述集水槽(31)贴紧高层建筑混凝土墙面;
所述养护管道(32)的底部设置有贯通所述养护管道(32)壁面的养护孔(322);
所述养护管道(32)的一端为第二出水口(321),另一端为进水口(323);所述养护管道(32)通过进水口(323)连通于所述上水管(1),所述养护管道(32)通过所述第二出水口(321)连通于所述下水管(2);
所述集水槽(31)的一端为第一出水口(311),且所述集水槽(31)通过第一出水口(311)连通于所述下水管(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高层建筑快速环保施工的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出水口(321)的高度低于所述进水口(323)的高度;
所述集水槽(31)的一端的高度低于另一端的高度,且所述集水槽(3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华陈胤铭刘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船重生态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