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6007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通过设置内侧行走机构,而且,内侧行走机构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均为绕某一点或者某一中心区域在一定半径内转动行走,且第一行走模式下的所述转动行走半径小于第二行走模式下的转动行走半径,以便实现大小不同的转动半径的行走要求,这样,可实现不同转动半径的行走,以便根据不同的空间要求实现多角度的行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
本专利技术具体是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涉及机器人行走相关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对于关节机器人来说,其行走机构至关重要。目前的关节机器人行走机构包括多种,比如轮式、履带式、四足、三足、蜘蛛式等结构形式的形状机构,这种行走机构虽然一般能够满足行走要求,但是,对于工业机器人来说,由于其在工业搬运、输送等作业时,对行走机器人的空间、速度要求较高,往往需要在不同大小空间下进行快速的行走要求,然而,轮式机器人的行走以及转向虽然快捷,但是,其灵活性以及转弯能力有效,而履带式平衡性好,但是,转弯以及行走速率低,而普通的四足、三足、蜘蛛式的行走机构虽然能够适应不同环境下凹凸不平等情况的行走,但是,其行走速率慢,效率低,而且转弯受限,这在工业应用中,尤其是需要在不同环境下工作的工业机器人来说,难以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为了解决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在此提供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构造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包括主体平台、外侧行走机构和内侧行走机构,其中,所述主体平台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内侧行走机构,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平台的四周,且所述外侧行走机构绕设于所述内侧行走机构的四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行走机构被构设为: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均为绕某一点或者某一中心区域在一定半径内转动行走,且所述第一行走模式下的所述转动行走半径小于第二行走模式下的转动行走半径,以便实现大小不同的转动半径的行走要求;且所述内侧行走机构在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下行走时,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能够对所述主体平台提供辅助支撑和辅助导向;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被构设为:具有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所述第三行走模式为四个行走轮滚动行走的模式,所述第四行走模式为其中两个行走轮滚动行走,另外两个行走轮从两侧构设为足式的摆动推动的模式。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外侧行走机构包括阵列设置在所述主体平台四周的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第三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其中,所述第一行走机构与第三行走机构相对布置,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行走机构与所述第三行走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结构相同。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包括水平伸缩调节器、行走轮转向控制器、摆动驱动器、高度调节器、行走轮驱动总成和行走轮,其中,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水平可伸缩的连接在所述主体平台上,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上设置有行走轮转向控制器,所述行走轮转向控制器的输出端朝下且连接有所述高度调节器,所述高度调节器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行走轮驱动总成,所述行走轮驱动总成的底部设置有由其驱动转动的所述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转向控制器能够驱动所述行走轮驱动总成绕所述高度调节器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便对所述行走轮的角度朝向进行控制,所述摆动驱动器位于所述控制座的一侧,且所述摆动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高度调节器、行走轮驱动总成和行走轮绕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的中心水平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摆动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摆动驱动爪,所述摆动驱动爪的底端连接至所述高度调节器与行走轮驱动总成之间的位置。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四行走模式下,所述摆动驱动器驱动所述高度调节器、行走轮驱动总成和行走轮绕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的中心水平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同时,所述高度调节器同时自动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行走机构和第三行走机构包括水平伸缩调节器、行走轮转向控制器、高度调节器、行走轮驱动总成和行走轮,其中,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水平可伸缩的连接在所述主体平台上,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上设置有行走轮转向控制器,所述行走轮转向控制器的输出端朝下且连接有所述高度调节器,所述高度调节器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行走轮驱动总成,所述行走轮驱动总成的底部设置有由其驱动转动的所述行走轮,所述行走轮转向控制器能够驱动所述行走轮驱动总成绕所述高度调节器的中心轴线°转动以便对所述行走轮的角度朝向进行控制。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三行走模式下,所述第一行走机构、第二行走机构、第三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的行走轮转向控制器使得所述行走轮的朝向相同,且由各个所述行走轮驱动总成同步驱动所述行走轮滚动实现行走移动。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内侧行走机构包括上连接盘、下连接盘、第一内侧行走轮、第二内侧行走轮、第三内侧行走轮、锁止器和内侧行走电机,其中,所述上连接盘的顶端采用升降控制器连接至所述主体平台的底部,以便由所述升降控制器控制所述内侧行走机构是否着陆进行行走,所述上连接盘的底部间隔且同轴连接有所述下连接盘,所述下连接盘与所述上连接盘之间的空间内圆周阵列设置有第一内侧行走轴、第二内侧行走轴和第三内侧行走轴,所述第一内侧行走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一内侧行走轮,所述第二内侧行走轴的端部连接有第二内侧行走轮,所述第三内侧行走轴的端部连接有所述第三内侧行走轮,所述第一内侧行走轴、第二内侧行走轴和第三内侧行走轴均由各自的所述内侧行走电机单独控制,且所述第一内侧行走轴、第二内侧行走轴和第三内侧行走轴与所述上连接盘或者下连接盘之间设置有锁止器,所述锁止器在锁止状态下能够将其对应的所述第一内侧行走轴、第二内侧行走轴或第三内侧行走轴进行锁止。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行走模式下,所述锁止器处于非锁止状态,以便使得第一内侧行走轮、第二内侧行走轮、第三内侧行走轮同步转动;所述第二行走模式下,所述第一内侧行走轮、第二内侧行走轮、第三内侧行走轮中的一个处于锁止状态下,另外两个同步转动。进一步,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侧行走轮、第二内侧行走轮、第三内侧行走轮结构相同,均包括轮体、凸体和凹槽,所述轮体为并排设置的两个,且每个所述轮体的外周均圆周阵列设置有所述凸体和凹槽,所述凸体和凹槽一一间隔的布置。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与同类型设备相比,具有如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通过设置内侧行走机构,而且,内侧行走机构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均为绕某一点或者某一中心区域在一定半径内转动行走,且第一行走模式下的所述转动行走半径小于第二行走模式下的转动行走半径,以便实现大小不同的转动半径的行走要求,这样,可实现不同转动半径的行走,以便根据不同的空间要求实现多角度的行走;(2)本专利技术外侧行走机构被构设为:具有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所述第三行走模式为四个行走轮滚动行走的模式,所述第四行走模式为其中两个行走轮滚动行走,另外两个行走轮从两侧构设为足式的摆动推动的模式,这样,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可以实现不同行走速度以及不同行走环境的要求,提高行走能力,适应不同角度行走的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内侧行走机构的第一行走模式下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包括主体平台(6)、外侧行走机构和内侧行走机构,其中,所述主体平台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内侧行走机构,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平台的四周,且所述外侧行走机构绕设于所述内侧行走机构的四周,其特征在于,/n所述内侧行走机构被构设为: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均为绕某一点或者某一中心区域在一定半径内转动行走,且所述第一行走模式下的所述转动行走半径小于第二行走模式下的转动行走半径,以便实现大小不同的转动半径的行走要求;且/n所述内侧行走机构在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下行走时,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能够对所述主体平台提供辅助支撑和辅助导向;/n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被构设为:具有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所述第三行走模式为四个行走轮(11)滚动行走的模式,所述第四行走模式为其中两个行走轮滚动行走,另外两个行走轮从两侧构设为足式的摆动推动的模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包括主体平台(6)、外侧行走机构和内侧行走机构,其中,所述主体平台的底部设置有所述内侧行走机构,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设置在所述主体平台的四周,且所述外侧行走机构绕设于所述内侧行走机构的四周,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侧行走机构被构设为:具有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均为绕某一点或者某一中心区域在一定半径内转动行走,且所述第一行走模式下的所述转动行走半径小于第二行走模式下的转动行走半径,以便实现大小不同的转动半径的行走要求;且
所述内侧行走机构在所述第一行走模式和第二行走模式下行走时,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能够对所述主体平台提供辅助支撑和辅助导向;
所述外侧行走机构被构设为:具有第三行走模式和第四行走模式,所述第三行走模式为四个行走轮(11)滚动行走的模式,所述第四行走模式为其中两个行走轮滚动行走,另外两个行走轮从两侧构设为足式的摆动推动的模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侧行走机构包括阵列设置在所述主体平台四周的第一行走机构(2)、第二行走机构(3)、第三行走机构(4)和第四行走机构(5),其中,所述第一行走机构与第三行走机构(4)相对布置,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相对布置,所述第一行走机构与所述第三行走机构结构相同,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结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行走机构和第四行走机构包括水平伸缩调节器、行走轮转向控制器(7)、摆动驱动器(8)、高度调节器(9)、行走轮驱动总成(10)和行走轮(11),其中,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水平可伸缩的连接在所述主体平台上,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的端部固定设置有控制座,所述控制座上设置有行走轮转向控制器(7),所述行走轮转向控制器的输出端朝下且连接有所述高度调节器,所述高度调节器的底部固定设置有行走轮驱动总成,所述行走轮驱动总成的底部设置有由其驱动转动的所述行走轮(11),所述行走轮转向控制器能够驱动所述行走轮驱动总成绕所述高度调节器的中心轴线360°转动以便对所述行走轮的角度朝向进行控制,所述摆动驱动器位于所述控制座的一侧,且所述摆动驱动器用于驱动所述高度调节器(9)、行走轮驱动总成(10)和行走轮(11)绕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的中心水平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摆动驱动器的输出端连接有摆动驱动爪(12),所述摆动驱动爪的底端连接至所述高度调节器(9)与行走轮驱动总成(10)之间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关节机器人的行走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行走模式下,所述摆动驱动器驱动所述高度调节器(9)、行走轮驱动总成(10)和行走轮(11)绕所述水平伸缩调节器的中心水平轴线在一定角度范围内摆动的同时,所述高度调节器同时自动进行相应的高度调节。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宏旺吕勃磨良添韦宇涛梁海峰谭鹏良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