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48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属于吸附载体技术领域,包括载体模块,所述载体模块包括纤维骨架和涂覆在纤维骨架上的无机填充层,所述纤维骨架由玻璃纤维制成,所述纤维骨架由多个双层玻纤层叠层粘结而成,所述双层玻纤层包括水平玻纤层和波纹玻纤层,且波纹玻纤层通过热压与水平玻纤层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浸渍、喷淋、涂布等形式将无机填充层完全覆盖于纤维骨架之中,并通过高温烘烤或烧结,使其形成致密的玻璃相,从而获得较高强度的载体模块,以此提高该载体模块的强度,且通过波纹玻纤层波纹形结构的设置,使载体模块的内部形成多个有规则的孔道结构,以此提高载体模块对活性物质的负载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吸附载体
,具体的涉及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
技术介绍
多孔材料在废气的收集与处理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VOCs吸附浓缩与催化氧化、脱硫脱硝等技术普遍应用到陶瓷、玻纤为基材材料,在基材上负载活性物质从而实现其功能化。但陶瓷基蜂窝基材存在密度高、负载率低、强度差的特点,在应用过程中,导致模块效率低下、寿命短、易损耗。玻纤作为基材目前应用较少,主要原因是玻纤的瓦楞成型较为困难、强度低、瓦楞容易塌陷、孔道易堵塞,很难作为产品进行产业化应用。目前市场上亟需一种可达到高活性物质负载率、高密度、高强度的具有规则孔道结构的载体模块。
技术实现思路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2.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包括载体模块,所述载体模块包括纤维骨架和涂覆在纤维骨架上的无机填充层,所述纤维骨架由玻璃纤维制成,所述纤维骨架由多个双层玻纤层叠层粘结而成,所述双层玻纤层包括水平玻纤层和波纹玻纤层,且波纹玻纤层通过热压与水平玻纤层连接。优选的,所述载体模块的截面为相互连接的周期性图形,且周期性图形为波浪形。优选的,所述纤维骨架的厚度为0.1-3mm,密度为30-90g/m2。优选的,所述无机填充层的组成为硅酸铝、二氧化硅、硅溶胶、铝溶胶、硅烷偶联剂且不限于此类硅、铝系无机氧化物或硅酸盐、铝酸盐陶瓷类氧化物的一种,或至少两种所述物质的复合物,所述无机填充层通过烘干、烧结在纤维骨架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骨架,且无机骨架在纤维骨架上的负载量为10-200kg/m3。优选的,所述载体模块的密度为50-300kg/m3。优选的,所述波纹玻纤层通过波纹形的结构形成连续的低峰凹口和高峰凹口,位于载体模块下方端部的水平玻纤层的顶端设有对其上方高峰凹口内侧壁进行支撑的上支撑体,位于载体模块中部的水平玻纤层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对低峰凹口、高峰凹口内侧壁进行支撑的上支撑体、下支撑体,位于载体模块顶端的水平玻纤层的底端设有对其下方低峰凹口内侧壁进行支撑的下支撑体。优选的,所述上支撑体包括成型且竖直设于水平玻纤层顶端的上竖直支撑板、对称设于上竖直支撑板顶端两侧且与低峰凹口内侧壁紧密接触的上右支撑板和上左支撑板,所述上右支撑板、上左支撑板均与上竖直支撑板一体成型设置,且上右支撑板和上左支撑板均为倾斜设置,所述下支撑体包括成型且竖直设于水平玻纤层顶端的下竖直支撑板、对称设于下竖直支撑板顶端两侧且与高峰凹口内侧壁紧密接触的下右支撑板和下左支撑板,所述下右支撑板、下左支撑板均与下竖直支撑板一体成型设置,且下右支撑板、下左支撑板均为倾斜设置。优选的,所述下右支撑板与上左支撑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下左支撑板与上右支撑板在同一条直线上。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使用两张玻璃纤维纸,且通过热压将两个玻璃纤维纸形成一面波纹一面平面的双层波纹纸,该双层波纹纸为双层玻纤层;S2、其次将多个双层波纹纸叠层并粘结成为呈瓦楞状结构的模块,该模块为纤维骨架,且使瓦楞状结构的模块高度为1-5mm;S3、其次将步骤2中的纤维骨架浸渍于填充液中,待溶液完全润湿纤维骨架,且气泡完全排出后并烘干,最后通过烧结最终使纤维骨架与无机填充层构成一个具有一定强度的载体模块,另外填充液在烘干、烧结后在纤维骨架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骨架。3.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水平玻纤层与波纹玻纤层通过热压形成一面波纹一面平面的双层波纹纸,且波纹纸叠层粘结成为呈瓦楞状结构的模块,为了增强呈瓦楞状结构的模块的强度,通过浸渍、喷淋、涂布等形式将无机填充层完全覆盖于纤维骨架之中,并通过高温烘烤或烧结,使其形成致密的玻璃相,从而获得较高强度的载体模块,以此提高该载体模块的强度,且通过波纹玻纤层波纹形结构的设置,使载体模块的内部形成多个有规则的孔道结构,以此提高载体模块对活性物质的负载率,同时也增大了废气与载体模块上活性物有效的接触面积,提高载体模块上活性物质对废气的净化效果,综上所述通过载体模块内部多孔道以及无机填充层的设置,可解决现有由玻璃纤维制成的载体由于瓦楞成型较为困难、强度低、瓦楞容易塌陷、孔道易堵塞的问题。2、本专利技术通过上支撑体、下支撑体可分别对波纹玻纤层上的低峰凹口、高峰凹口的内侧端面进行支撑,以增强波纹玻纤层的稳定性能,提高波纹玻纤层的承重效果。3、本专利技术下右支撑板与上左支撑板以及下左支撑板与上右支撑板在同一条直线上的设置,使每个上左支撑板、上右支撑板可分别对相邻的下右支撑板、下右支撑板的末端进行抵触式的支撑,从而使该载体模块内部的支撑体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支撑,进而形成一个完整可对载体模块内部进行稳定支撑的支撑机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中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中的双层玻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1中的波纹玻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3中的正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3中的水平玻纤层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在实施例3中的双层玻纤层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载体模块,2-双层玻纤层,21-水平玻纤层,22-波纹玻纤层,3-无机填充层,4-低峰凹口,5-高峰凹口,6-上支撑体,61-上竖直支撑板,62-上右支撑板,63-上左支撑板,7-下支撑体,71-下竖直支撑板,72-下右支撑板,73-下左支撑板,8-纤维骨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1-3所示的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包括载体模块1,载体模块1包括纤维骨架8和涂覆在纤维骨架8上的无机填充层3,纤维骨架8由玻璃纤维制成,纤维骨架8的厚度为0.1-3mm,密度为30-90g/m3,无机填充层3通过烘干、烧结在纤维骨架8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骨架,且无机骨架在纤维骨架8上的负载量为10-200kg/m3,无机填充层3通过浸渍、喷淋、涂布等形式完全覆盖于纤维骨架8之中,通过高温烘烤或烧结,形成致密的玻璃相,获得较高强度的载体模块1,以提高载体模块1的强度,纤维骨架8由多个双层玻纤层2叠层粘结而成,双层玻纤层2包括水平玻纤层21和波纹玻纤层22,且波纹玻纤层22通过热压与水平玻纤层21连接;载体模块1的截面为相互连接的周期性图形,且周期性图形为波浪形,通过波纹玻纤层22上波纹的设置,使载体模块1的内部形成多个有规则的孔道结构,以此提高载体模块1对活性物质的负载率,同时也增大了废气与载体模块1上活性物有效的接触面积,提高载体模块1上活性物质对废气的净化效果,载体模块1的密度为50-300kg/m3,对载体模块1密度的限定,使载体模块1在具有超高负载率和高强度的同时,还具有高密度,以解决现有由玻纤材料制成的载体密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包括载体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模块(1)包括纤维骨架(8)和涂覆在纤维骨架(8)上的无机填充层(3),所述纤维骨架(8)由玻璃纤维制成,所述纤维骨架(8)由多个双层玻纤层(2)叠层粘结而成,所述双层玻纤层(2)包括水平玻纤层(21)和波纹玻纤层(22),且波纹玻纤层(22)通过热压与水平玻纤层(21)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包括载体模块(1),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模块(1)包括纤维骨架(8)和涂覆在纤维骨架(8)上的无机填充层(3),所述纤维骨架(8)由玻璃纤维制成,所述纤维骨架(8)由多个双层玻纤层(2)叠层粘结而成,所述双层玻纤层(2)包括水平玻纤层(21)和波纹玻纤层(22),且波纹玻纤层(22)通过热压与水平玻纤层(21)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模块(1)的截面为相互连接的周期性图形,且周期性图形为波浪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层玻纤层的厚度为0.1-3mm,密度为30-90g/m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无机填充层(3)的组成为硅酸铝、二氧化硅、硅溶胶、铝溶胶、硅烷偶联剂且不限于此类硅、铝系无机氧化物或硅酸盐、铝酸盐陶瓷类氧化物的一种,或至少两种所述物质的复合物,所述无机填充层(3)通过烘干、烧结在纤维骨架(8)上形成具有一定强度的无机骨架,且无机骨架在纤维骨架(8)上的负载量为10-200kg/m3。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模块(1)的密度为50-300kg/m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密度的玻纤蜂窝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波纹玻纤层(22)通过波纹形的结构形成连续的低峰凹口(4)和高峰凹口(5),位于载体模块(1)下方端部的水平玻纤层(21)的顶端设有对其上方高峰凹口(5)内侧壁进行支撑的上支撑体(6),位于载体模块(1)中部的水平玻纤层(21)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对低峰凹口(4)、高峰凹口(5)内侧壁进行支撑的上支撑体(6)、下支撑体(7),位于载体模块(1)顶端的水平玻纤层(21)的底端设有对其下方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神神郑彬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神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