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355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支撑架,包含底板、立架、支撑台以及多个行走单元;立架竖直设置于底板上,立架顶部设置有螺孔;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立架上方,用以承载工件,支撑台底部设置有螺杆,螺杆穿设于螺孔,以使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立架顶部;每个行走单元包含第一限位板、移动销、车轮及弹性件;第一限位板设置于底板上方并设置有第一通孔;移动销顶端穿设于第一通孔;车轮设置于移动销底端;弹性件连接于第一限位板底面与移动销之间;支撑架承载工件时,弹性件受工件的重力而压缩,使得底板接触地面,工件的重量消失时,弹性件回复初始状态而将底板顶升,使得底板高于车轮底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支撑架
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车辆零部件加工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支撑架。
技术介绍
电力机车是铁路运输行业的主要牵引动力设备。在电力机车的零部件,例如变压器、车体及构架的焊接或无损检测工序中,受到场地位置的局限性、人员操作的灵活性、机器运转的空间性的限制,无法满足全方位无死角的焊接或检测需要。其中,现有焊接或检测工艺中采用支撑架支撑电力机车的零部件,现有支撑架需要操作者在未支撑零部件时进行手动调节定位,且支撑架结构复杂、笨重,不便于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主要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在支撑零部件时能够实现自动固定支撑功能且移动灵活方便的支撑架。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支撑架;其中,包含底板、立架、支撑台以及多个行走单元;所述立架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立架顶部设置有螺孔;所述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立架上方,用以承载工件,所述支撑台底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螺孔,以使所述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立架顶部;每个所述行走单元包含第一限位板、移动销、车轮及弹性件;所述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并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移动销顶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车轮设置于所述移动销底端;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底面与所述移动销之间;其中,所述支撑架承载所述工件时,所述弹性件受所述工件的重力而压缩,使得所述底板接触地面,所述工件的重量消失时,所述弹性件回复初始状态而将所述底板顶升,使得所述底板高于所述车轮底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立架包含立板以及顶块;所述立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顶块固定于所述立板顶端,所述顶块开设有所述螺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螺杆的外螺纹和所述螺孔的内螺纹分别为相匹配的T型螺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每个所述行走单元还包含第二限位板;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有第二通孔;其中,所述移动销底端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移动销具有第一段和第二段,所述第一段底端连接于所述第二段顶端,所述第二段外径大于所述第一段外径,所述第一段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段穿设于所述第二通孔,所述移动销于所述第一段与所述第二段的连接处形成有台阶结构,所述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底面与所述台阶结构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弹性件为弹簧,所述弹簧绕设于所述移动销上;和/或,所述车轮为万向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还包含多对第一筋板;所述多对第一筋板环绕所述立架布置,同对的两块所述第一筋板间隔布置而形成空隙,每块所述第一筋板的底边连接于所述底板,一侧边连接于所述立架;其中,多个所述行走单元分别位于多个所述空隙中,所述第一限位板连接于同对的两块所述第一筋板之间。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撑台顶部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支撑台在水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板底部与所述支撑台之间设置有第二筋板。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其中一个实施方式,所述立架侧面设置有把手。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架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架,利用设置在立架顶部的螺孔与设置在支撑台底部的螺杆的螺接配合,实现支撑台相对立架的升降调节,并可利用上述螺纹设计实现支撑台在任意高度上的定位固定。本专利技术利用包含移动销和弹性件的行走单元,能够实现支撑架的移动,同时,在支撑工件时,能够实现利用底板接触于地面,从而保证支撑架的支撑强度,保证作业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通过上述设计,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相比于现有方案须在未支撑工件时手动调节和定位的问题,同时实现了未支撑工件时可方便移动,支撑工件时可自动固定支撑的功效。附图说明通过结合附图考虑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目标、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仅为本专利技术的示范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在附图中,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件。其中: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方式示出的一种支撑架的立体图;图2是图1示出的支撑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0.底板;200.立架;210.立板;220.顶块;300.支撑台;310.螺杆;320.支撑板;330.第二筋板;400.行走单元;410.第一限位板;420.移动销;421.第一段;422.第二段;430.车轮;440.弹性件;450.第二限位板;500.第一筋板;600.把手;610.第三筋板。具体实施方式体现本专利技术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例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能够在不同的实施例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附图在本质上是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在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实施方式的下面描述中,参照附图进行,所述附图形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并且其中以示例方式显示了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多个方面的不同示例性结构、系统和步骤。应理解的是,可以使用部件、结构、示例性装置、系统和步骤的其他特定方案,并且可在不偏离本专利技术范围的情况下进行结构和功能性修改。而且,虽然本说明书中可使用术语“之上”、“之间”、“之内”等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不同示例性特征和元件,但是这些术语用于本文中仅出于方便,例如根据附图中所述的示例的方向。本说明书中的任何内容都不应理解为需要结构的特定三维方向才落入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内。参阅图1,其代表性地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架的立体图。在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架是以应用于支撑电力机车的零部件为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为将本专利技术的相关设计应用于支撑其他类型的工件或其他工艺中,而对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做出多种改型、添加、替代、删除或其他变化,这些变化仍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架的原理的范围内。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架包含底板100、立架200、支撑台300以及四个行走单元400。配合参阅图2,图2中代表性地示出了能够体现本专利技术原理的支撑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以下将结合上述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支撑架的各主要组成部分的结构、连接方式和功能关系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立架200竖直设置于底板100上,立架200顶部设置有螺孔。支撑台300可升降地设置于立架200上方,用以承载工件。支撑台300底部设置有螺杆310,螺杆310穿设于立架200顶部的螺孔,以使支撑台300可升降地设置于立架200顶部。每个行走单元400包含第一限位板410、移动销420、车轮430以及弹性件440。第一限位板410设置于底板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含:/n底板;/n立架,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立架顶部设置有螺孔;/n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立架上方,用以承载工件,所述支撑台底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螺孔,以使所述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立架顶部;以及/n多个行走单元,每个所述行走单元包含:/n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并设置有第一通孔;/n移动销,顶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n车轮,设置于所述移动销底端;及/n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底面与所述移动销之间;/n其中,所述支撑架承载所述工件时,所述弹性件受所述工件的重力而压缩,使得所述底板接触地面,所述工件的重量消失时,所述弹性件回复初始状态而将所述底板顶升,使得所述底板高于所述车轮底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含:
底板;
立架,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所述立架顶部设置有螺孔;
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立架上方,用以承载工件,所述支撑台底部设置有螺杆,所述螺杆穿设于所述螺孔,以使所述支撑台可升降地设置于所述立架顶部;以及
多个行走单元,每个所述行走单元包含:
第一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并设置有第一通孔;
移动销,顶端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车轮,设置于所述移动销底端;及
弹性件,连接于所述第一限位板底面与所述移动销之间;
其中,所述支撑架承载所述工件时,所述弹性件受所述工件的重力而压缩,使得所述底板接触地面,所述工件的重量消失时,所述弹性件回复初始状态而将所述底板顶升,使得所述底板高于所述车轮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架包含:
立板,竖直设置于所述底板上;以及
顶块,固定于所述立板顶端,所述顶块开设有所述螺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杆的外螺纹和所述螺孔的内螺纹分别为相匹配的T型螺纹。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行走单元还包含:
第二限位板,设置于所述底板上方,并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板与所述底板之间,所述第二限位板设置有第二通孔;
其中,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雁杰王军伟闫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大同电力机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