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面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0992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设置在面罩本体中下部的进气口、位于进气口一侧的出气口以及设置在面罩本体上的固定扣,所述进气口外连接弯管,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上设有与胃管相适配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操作孔螺纹连接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相适配的密封组件,所述连接座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与胃管相适配密封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端设有扩口,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塞块以及与第一塞块活动铰接的第二塞块,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在相扣合的状态下与扩口相适配,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设有拼装成穿插孔的半圆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密封性好、稳定性高且便于胃管插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呼吸面罩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呼吸面罩。
技术介绍
呼吸系统疾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病变在气管、支气管、肺部及胸腔,病变轻者多咳嗽、胸痛、呼吸受影响,重者呼吸困难、缺氧,甚至呼吸衰竭而致死。脑血管患者经常由于相关并发症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危重脑血管患者因假性球麻痹会引起吞咽功能障碍,饮水、进食困难,在下胃管的过程中需要氧气;重症呼吸系统疾病(如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等)合并肠梗阻需要在给氧基础上下胃管,有时还需要经鼻饲喂食。现有的呼吸面罩无法直接与胃管相配合使用时,容易松动,且在呼吸皮囊加压给氧时,胃管与呼吸面罩的相接处容易漏气。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密封性好、稳定性高且便于胃管插设的呼吸面罩。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设置在面罩本体中下部的进气口、位于进气口一侧的出气口以及设置在面罩本体上的固定扣,所述进气口外连接弯管,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上设有与胃管相适配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操作孔螺纹连接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相适配的密封组件,所述连接座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与胃管相适配密封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端设有扩口,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塞块以及与第一塞块活动铰接的第二塞块,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在相扣合的状态下与扩口相适配,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设有拼装成穿插孔的半圆槽,所述穿插孔与胃管相适配,且与连接孔直通,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均设有与定位柱相卡合的定位孔。上述结构中,将面罩本体罩设在患者脸上后,将密封组件从连接座上取下,胃管从连接孔内插入,进入面罩本体内部后进入患者鼻子中,当胃管及将插设到位时,转动第二塞块的活动端,使其与第一塞块相对应的一端分离,将第一塞块的半圆槽与胃管适配相抵,转动第二塞块的活动端使其与第一塞块相对应的一端扣合,控制扣合的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带动胃管朝向连接座位移,直至第一塞块底部与第二塞块底部与扩口完全适配,定位孔与定位柱适配卡合,胃管插设到位。通过设置连接座与面罩本体螺纹连接能够在患者不需要使用胃管后,直接转动连接座,将其与面罩本体相分离,减少了胃管拉出的阻力,从而便于将胃管拉出;在胃管拉出后,在操作孔处连接一个密封接头将其密封,从而能够使得患者不需要更换呼吸面罩,避免患者因更换呼吸面罩而停止供氧状态,提高了本技术的安全性。通过设置密封组件能够提高胃管与连接座之间的密封性及稳定性,从而避免了氧气的泄露,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通过设置定位柱与定位孔能够便于密封组件与连接座相配合,且能够提高密封组件与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通过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活动铰接能够便于其套设在胃管外部,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塞块一端设有开口槽,另一端朝向第二塞块的一侧开设有卡合孔,所述第二塞块一端设有与开口槽相适配的活动部,另一端设有与卡合孔适配卡合的卡合头,所述活动部上设有活动孔,所述开口槽内设有与活动孔相适配的固定杆,所述第二塞块相对固定杆可转动。采用上述结构,第二塞块通过活动部与固定杆相配合转动,控制卡合头与卡合孔的卡合与分离,能够使得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之间的结构更紧凑,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以及稳定性。通过设置卡合头与卡合孔相配合,能够提高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之间的连接强度,且能够对胃管呈夹持状态,从而提高了密封组件与胃管相适配的密封性及稳定性,提高了密封组件与连接座之间以及连接座与胃管之间的密封性,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的外圆周壁上设有凸环。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凸环能够便于医护人员安装或拆卸连接座以及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抵住凸环底部,将密封组件按压至与扩口适配,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均设有朝向其径向方向设置的凸块。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凸块能够进一步便于医护人员通过抵住凸环底部,按压凸块,使得密封组件位移至与扩口相适配,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孔内设有相对其可上下滑动的推杆。采用上述结构,当密封组件位移至与扩口适配时,定位柱与推杆相抵,其顶端突出于定位孔顶端;当密封组件需要从连接座上拆卸下来时,通过按压推杆,使得定位柱大部分脱离定位孔,从而能够便于将密封组件从连接座上取下,提高了本技术的便捷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外圆周壁上套设有阻尼圈。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定位柱与定位孔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密封组件与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强度,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孔内嵌设有第一密封圈。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连接座与胃管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的外圆周壁上位于凸环下方套设有第二密封圈。采用上述结构,能够提高连接座与面罩本体之间的密封性,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密封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座顶部位于定位柱两侧设有固定孔,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设有与固定孔相适配的固定柱。上述结构中,通过固定柱与固定孔相配合,能够提高密封组件与连接座之间的连接强度,从而提高了胃管与连接机构连接时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本技术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连接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连接机构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连接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中A处的结构示放大图。图6为本技术中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中连接机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B-B的剖视图。图中标号含义:1-面罩本体;11-进气口;12-出气口;13-固定扣;111-弯管;14-操作孔;2-连接机构;3-连接座;4-密封组件;31-连接孔;311-扩口;41-第一塞块;42-第二塞块;43-穿插孔;431-半圆槽;32-定位柱;44-定位孔;411-开口槽;412-卡合孔;421-活动部;422-卡合头;4211-活动孔;4111-固定杆;33-凸环;45-凸块;5-推杆;321-阻尼圈;312-第一密封圈;34-第二密封圈;35-固定孔;46-固定柱。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8所示的一种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1、设置在面罩本体1中下部的进气口11、位于进气口11一侧的出气口12以及设置在面罩本体1上的固定扣13,所述进气口11外连接弯管111,所述面罩本体1上设有操作孔14,所述操作孔14上设有与胃管相适配的连接机构2,所述连接机构2包括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设置在面罩本体中下部的进气口、位于进气口一侧的出气口以及设置在面罩本体上的固定扣,所述进气口外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上设有与胃管相适配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操作孔螺纹连接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相适配的密封组件,所述连接座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与胃管相适配密封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端设有扩口,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塞块以及与第一塞块活动铰接的第二塞块,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在相扣合的状态下与扩口相适配,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设有拼装成穿插孔的半圆槽,所述穿插孔与胃管相适配,且与连接孔直通,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均设有与定位柱相卡合的定位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吸面罩,包括面罩本体、设置在面罩本体中下部的进气口、位于进气口一侧的出气口以及设置在面罩本体上的固定扣,所述进气口外连接弯管,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本体上设有操作孔,所述操作孔上设有与胃管相适配的连接机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与操作孔螺纹连接的连接座以及与连接座相适配的密封组件,所述连接座的轴向方向开设有与胃管相适配密封的连接孔,所述连接孔顶端设有扩口,所述密封组件包括第一塞块以及与第一塞块活动铰接的第二塞块,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在相扣合的状态下与扩口相适配,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设有拼装成穿插孔的半圆槽,所述穿插孔与胃管相适配,且与连接孔直通,所述连接座的顶端设有定位柱,所述第一塞块与第二塞块上均设有与定位柱相卡合的定位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塞块一端设有开口槽,另一端朝向第二塞块的一侧开设有卡合孔,所述第二塞块一端设有与开口槽相适配的活动部,另一端设有与卡合孔适配卡合的卡合头,所述活动部上设有活动孔,所述开口槽内设有与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雪宁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