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红专利>正文

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20971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医用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包括筒体和罩布,筒体采用两端设置开口的墨菲氏滴管,筒体与气管套管套接,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缺口,缺口位于远离身体的一端,缺口与氧气管的管身贴合或卡接,使用时,氧气管被缺口限位,罩布上设有开口,筒体自开口处穿过,罩布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氧气管穿过限位孔,限位孔与氧气管间具有静摩擦力。采用本技术方案,利用筒体对氧气管进行定位,防止氧气管滑脱,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
本技术属于医学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上,对于气管切开患者的吸氧,通常是将氧气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然后利用胶布将氧气管粘固于患者胸前,或者利用塑料夹将氧气管固定在病人的衣服上,或者利用铝质外瓶盖固定氧气管。用以上方式固定,氧气导管易滑脱,固定性低;氧气管会随着病人的衣服移动,固定不稳,容易引起更严重的异物感,并且导致病人不便于更换衣服;需要额外联系厂家进行塑料夹的工艺制作,而且造价相对昂贵。还有,利用铝质外瓶盖的固定方法,其缺点是:铝质外瓶盖取材不便,而且其缺口容易划伤病人的皮肤。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实现对氧气管的固定,防止氧气管滑脱,降低护理负担。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基础方案为:一种气管切开氧气管简易固定器,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与气管套管套接,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缺口。本基础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在于:筒体套接在气管套管上进行定位,氧气管可自缺口处穿过,进入筒体的内部,然后再沿筒体伸入气管套管内,缺口与氧气管的管身间具有静摩擦力,防止氧气管在气管套管内误动滑脱,从而实现氧气管的固定。进一步,所述筒体远离身体一端的侧壁上设有缺口。筒体靠近身体一端与气管套管套接,缺口设置在筒体的另一端,避免氧气管穿过缺口时影响筒体与气管套管套接的稳定性,同时保证氧气管伸入筒体的长度不会过短而不易弯折。进一步,氧气管的管身与缺口贴合、卡接,或者穿过缺口,使用时,氧气管被缺口限位。筒体的缺口可设置为完整的圆形口,缺口也可以设置在筒体侧壁的边缘形成弧形缺口,弧形缺口可与氧气管的管身卡接,而圆形口则需要氧气管自缺口中穿过,使用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以制造缺口的类型。且缺口与氧气管的管身贴合,增加缺口与氧气管管身间的静摩擦力,使定位效果更好。进一步,所述筒体采用两端设置开口的墨菲氏滴管。墨菲氏滴管为医院常用的医疗用具,只需将墨菲氏滴管的两端进行剪切便可得到一个筒体,再根据氧气管的直径大小进行缺口的剪切,取材简单,价格低廉,能够有效减轻患者家庭的经济负担。进一步,还包括罩布,所述罩布上设有开口,筒体自开口处穿过。筒体的朝向外部的端口位于罩布上,这样罩布将患者身体的大部分部位加以遮盖,可防止患者衣物上的皮屑或灰尘等落入筒体端口而进入气管套管污染伤口。进一步,所述罩布上还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氧气管穿过限位孔,限位孔与氧气管间具有静摩擦力。限位孔与氧气管间的静摩擦力可限制氧气管滑动,进一步防止氧气管误动而自气管套管中滑脱。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实施例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实施例的筒体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实施例的罩布的缩小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实施例的设于筒体边缘位置的缺口的结构示意图。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筒体1、缺口2、气管套管3、氧气管4、罩布5、限位孔6、开口7。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实施例如附图1和2所示:一种气管切开氧气管简易固定器,包括筒体1,筒体1与气管套管3套接,筒体1套接在气管套管3上进行定位,优选筒体1与气管套管3间还可粘贴胶布或胶带等,使筒体1与气管套管3连接更紧密。筒体1采用医院常规使用的墨菲氏滴管制成,首先将将墨菲氏滴管进行消毒,再将墨菲氏滴管的两端进行剪切,使墨菲氏滴管的两端形成所需要的端口,便可得到一个筒体1,取材简单,且价格低廉,同时无需特殊的制造工艺,有利于患者获取,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筒体1的侧壁上设有缺口2,缺口2同样可以通过对筒体1进行剪切而获得,且可根据氧气管4的管径的大小,剪切不同大小的缺口2。本实施方案中,优选缺口2设置在筒体1远离身体一端的侧壁上,氧气管4的管身与缺口2贴合、卡接或者穿过缺口2,使用时,氧气管4被缺口2限位。如图1和2所示,缺口2设置在筒体1的侧壁上,且缺口2为一个完整的圆形开口,氧气管4自缺口2处穿过,进入筒体1的内部,然后再沿筒体1伸入气管套管3内,缺口2与氧气管4的管身贴合,缺口2与氧气管4的管身间具有静摩擦力,防止氧气管4在气管套管3内误动滑脱,从而实现氧气管4的固定。而如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另一种优选方式中,缺口2设置在筒体侧壁的边缘位置,且缺口2为弧形开口,加之筒体1采用墨菲氏滴管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形变能力,氧气管4可自缺口2的边缘挤入缺口2内,实现与缺口2的卡接,同时限制缺口2顶部的两端的距离小于氧气管4的外径,避免氧气管4自缺口2处滑出。如图3所示,气管切开氧气管4简易固定器还包括罩布5,罩布5上设有开口7,开口7的直径与筒体1的外径相等,筒体1自开口7处穿过,筒体1的筒身卡接在开口7处。筒体1的朝向外部的端口位于罩布5的上方,这样罩布5将患者身体的大部分部位加以遮盖,可防止患者衣物上的皮屑或灰尘等落入筒体1端口而进入气管套管3污染伤口。罩布5上设有至少一个限位孔6,限位孔6的直径与所需的氧气管4的外径相等,氧气管4穿过限位孔6,限位孔6与氧气管4间具有静摩擦力,限位孔6与氧气管4间的静摩擦力可限制氧气管4滑动,进一步防止氧气管4误动而自气管套管3中滑脱。罩布5上还可以设置额外的固定部件,如可捆扎的绳线或粘在衣服上的贴纸(如魔术贴等),实现对罩布5的定位,即加强对筒体1的定位,避免与筒体1连接的氧气管4产生误动。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技术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与气管套管套接,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缺口,筒体侧壁上远离身体一端也设有缺口;/n还包括罩布,所述罩布上设有开口,筒体自开口处穿过。/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与气管套管套接,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设有缺口,筒体侧壁上远离身体一端也设有缺口;
还包括罩布,所述罩布上设有开口,筒体自开口处穿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管切开氧气管固定器,其特征在于:氧气管的管身与缺口贴合、卡接或者穿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杜娜
申请(专利权)人:陈红杜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