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95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在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一体设置配水槽,配水槽与沉淀池本体相连处形成一穿孔墙,在配水槽的下部的穿孔墙上开设有进水孔;集泥斗的最高处位于进水孔的下方,在沉淀池本体上开设有排泥孔,排泥管一体设置在排泥孔上;阻流板和斜板均设置在沉淀池本体内,阻流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在沉淀池本体内壁上,位于底端的阻流板安装在进水孔的上方,斜板平行排列在阻流板之间;在沉淀池本体顶端外侧一体设置集水槽,集水槽通过淹没孔口与沉淀池本体相连通,在集水槽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集水槽槽壁的出水口。该沉淀池其具有快速启动、高效处理、维护简单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
本专利技术涉及雨水处理装置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
技术介绍
初期雨水,是指在降雨初期(一般是10-15min)产生的径流雨水。初期雨水溶解了大气中大量酸性气体、汽车尾气及工厂废气等,降落地面后,又冲刷屋面、路面,这使得初期雨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油脂及悬浮固体等污染物质。雨水流经管道时,其中存积的污水、管道沉积物及垃圾等,亦会混入雨水加剧污染。在最终汇合点雨水泵站或合流制污水泵站将雨污水排入城市内河、内湖等受纳水体,会造成严重水体污染。调查表明,雨水泵站或合流制污水泵站多在雨季开启排水,且对于我国广大北方地区来说,每年泵站开启排水次数仅为3-6次,一般地,为防止泵站排出的雨污水对城市内河、内湖等的污染,有必要对泵站雨季排出的雨污水进行沉淀处理,初步去除雨污水中的悬浮物、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质。目前,多采用加砂沉淀或者磁絮凝沉淀技术对泵站雨污水进行处理,调查表明,加砂沉淀或者磁絮凝沉淀技术的调试启动时间长,且由于北方地区雨季多集中在6-9月份,沉淀设备运行亦集中在6-9月份,其余时间长期闲置,造成活性砂或者磁粉板结等问题突出,沉淀工艺运行管理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该沉淀池其具有快速启动、高效处理、维护简单等优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进水区、集泥区、沉淀区和出口区,所述进水区包括配水槽、穿孔墙和进水孔,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一体设置所述配水槽,所述配水槽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处形成一所述穿孔墙,在所述配水槽的下部的所述穿孔墙上开设有所述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将配水槽与集泥区相连通;所述集泥区包括集泥斗、排泥孔和排泥管,所述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集泥斗的最高处位于所述进水孔的下方,在所述沉淀池本体上开设有所述排泥孔,所述排泥管一体设置在所述排泥孔上;所述沉淀区包括阻流板和斜板,所述阻流板和所述斜板均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阻流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上,位于底端的所述阻流板安装在所述进水孔的上方,所述斜板平行排列在所述阻流板之间,所述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40-60°;所述出口区包括集水槽和淹没孔口,在所述沉淀池本体顶端外侧一体设置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开设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池壁上的淹没孔口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通,在所述集水槽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集水槽槽壁的出水口。所述斜板沉淀池还包括自吸泵和流量计,所述自吸泵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配水槽的底端相连通,在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所述流量计。所述配水槽的高度为所述沉淀池本体高度的1/5-1/4。所述阻流板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所述斜板的长度为1.2-1.5m,所述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50-60°。所述集泥斗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30-60°。所述集水槽的数量为3-6个。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的使用方法,雨水经自吸泵打入沉淀池本体前的配水槽中,经穿孔墙上的进水孔进入沉淀池本体的底端,雨水中的受到絮凝作用而产生的污染物受到重力作用汇集到集泥斗的最底端,通过定时开启的排污管排出沉淀池本体外,雨水流经阻流板-斜板后经过淹没孔口进入集水槽,从出水口排出。经过斜板沉淀池处理后的雨水,其中,固体悬浮物(SS)的浓度为96-315mg/L,去除率为62-89%;化学需氧量(COD)的浓度为175-203mg/L,去除率为46-54%;总氮(TN)的浓度为32.6-49.8mg/L,去除率为25-52%;总磷(TP)的浓度为0.38-1.02mg/L,去除率为79-93%。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将上述加长斜板的斜板沉淀池用于雨水泵站或合流制污水泵站中初期雨水的处理;普通的斜板沉淀池中的斜板长度为0.8-1.0m,而改良后的斜板沉淀池斜板长度为1.2-1.5m,这样可以有效克服磁絮凝、加砂沉淀等调试时间长、运行管理复杂的缺点,从而实现雨水处理设施的快速启动和高效处理。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改良的斜板沉淀池示意图;图中:1为自吸泵,2为流量计,3为配水槽,4为穿孔墙,5为斜板,6为集水槽,7为集泥斗,8为排泥管,9为阻流板,10为进水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包括沉淀池本体、进水区、集泥区、沉淀区和出口区,进水区包括配水槽、穿孔墙和进水孔,在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一体设置配水槽,配水槽与沉淀池本体相连处形成一穿孔墙,在配水槽的下部的穿孔墙上开设有进水孔,进水孔用于将配水槽与集泥区相连通;集泥区包括集泥斗、排泥孔和排泥管,集泥斗设置在沉淀池本体内,集泥斗的最高处位于进水孔的下方,在沉淀池本体上开设有排泥孔,排泥管一体设置在排泥孔上;沉淀区包括阻流板和斜板,阻流板和斜板均设置在沉淀池本体内,阻流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在沉淀池本体内壁上,位于底端的阻流板安装在进水孔的上方,斜板平行排列在阻流板之间,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40-60°;出口区包括集水槽和淹没孔口,在沉淀池本体顶端外侧一体设置集水槽,集水槽通过开设在沉淀池本体的池壁上的淹没孔口与沉淀池本体相连通,在集水槽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集水槽槽壁的出水口。斜板沉淀池还包括自吸泵和流量计,自吸泵通过进水管路与配水槽的底端相连通,在进水管路上设置流量计,流量计用于对初期雨水进水量的检测。配水槽的高度为沉淀池本体高度的1/5-1/4。阻流板之间的距离为80-100mm。斜板的长度为1.2-1.5m,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50-60°。集泥斗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30-60°。集水槽的数量为3-6个。实施例1:初期雨水来自天津市某老城区雨水泵站,沉淀池斜板长度为1.5m,斜板倾斜角度为60°,启动时间为30min,混凝剂选取聚合氯化铝(PAC),投加量50mg/L。初期雨水经自吸泵打入沉淀池前配水槽中,经穿孔墙上孔口进入斜板沉淀池,雨水经斜板进入集水槽,从排水管排出。初期雨水中固体悬浮物(SS)浓度为830mg/L;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380mg/L;总氮(TN)浓度为66.9mg/L;总磷(TP)浓度为5.0mg/L。经过斜板沉淀处理后,固体悬浮物(SS)浓度为96mg/L,去除率为88.4%;化学需氧量(COD)浓度为175mg/L,去除率为53.9%;总氮(TN)浓度为32.6mg/L,去除率为51.3%;总磷(TP)浓度为0.38mg/L,去除率为92.4%。实施例2:初期雨水来自天津市某老城区雨水泵站,斜板长度为1.4m,斜板倾斜角度为6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进水区、集泥区、沉淀区和出口区,/n所述进水区包括配水槽、穿孔墙和进水孔,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一体设置所述配水槽,所述配水槽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处形成一所述穿孔墙,在所述配水槽的下部的所述穿孔墙上开设有所述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将配水槽与集泥区相连通;/n所述集泥区包括集泥斗、排泥孔和排泥管,所述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集泥斗的最高处位于所述进水孔的下方,在所述沉淀池本体上开设有所述排泥孔,所述排泥管一体设置在所述排泥孔上;/n所述沉淀区包括阻流板和斜板,所述阻流板和所述斜板均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阻流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上,位于底端的所述阻流板安装在所述进水孔的上方,所述斜板平行排列在所述阻流板之间,所述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40-60°;/n所述出口区包括集水槽和淹没孔口,在所述沉淀池本体顶端外侧一体设置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开设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池壁上的淹没孔口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通,在所述集水槽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集水槽槽壁的出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包括沉淀池本体、进水区、集泥区、沉淀区和出口区,
所述进水区包括配水槽、穿孔墙和进水孔,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一侧一体设置所述配水槽,所述配水槽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处形成一所述穿孔墙,在所述配水槽的下部的所述穿孔墙上开设有所述进水孔,所述进水孔用于将配水槽与集泥区相连通;
所述集泥区包括集泥斗、排泥孔和排泥管,所述集泥斗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集泥斗的最高处位于所述进水孔的下方,在所述沉淀池本体上开设有所述排泥孔,所述排泥管一体设置在所述排泥孔上;
所述沉淀区包括阻流板和斜板,所述阻流板和所述斜板均设置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所述阻流板水平方向平行安装在所述沉淀池本体内壁上,位于底端的所述阻流板安装在所述进水孔的上方,所述斜板平行排列在所述阻流板之间,所述斜板与水平方向所夹锐角的角度为40-60°;
所述出口区包括集水槽和淹没孔口,在所述沉淀池本体顶端外侧一体设置所述集水槽,所述集水槽通过开设在所述沉淀池本体的池壁上的淹没孔口与所述沉淀池本体相连通,在所述集水槽的底端开设有贯穿集水槽槽壁的出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板沉淀池还包括自吸泵和流量计,所述自吸泵通过进水管路与所述配水槽的底端相连通,在所述进水管路上设置所述流量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泵站初期雨水处理的改良斜板沉淀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配水槽的高度为所述沉淀池本体高度的1/5-1/4。


4.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芬王天弋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