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715337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包括机架、换热器、算力板、冷却器、制冷剂和制冷剂管道。所述冷却器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道首尾串联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算力板放置在两个换热器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采用就近冷却技术,将换热器和算力板就近布置,提高算力板的散热效果,冷却器的安装位置高于换热器的位置,同一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设置一个冷却器,或者上下相邻两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设置一个冷却器,使制冷剂在重力的作用下均匀回流至各个换热器中,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对冷却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降低了集装箱矿场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数据中心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
技术介绍
集装箱式矿场可移动、易安装、建设时间短,得到了快速发展。算力板在运行过程中发热,温度达到70℃以上,远高于环境温度,因此,现有集装箱矿场一般采用风机直接散热。采用风机散热,散热效果差,占用集装箱空间,而且还需要做好防尘和清灰工作,以免造成灰尘堆积,影响算力板的运行和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采用就近冷却技术,将换热器和算力板就近布置,提高算力板的散热效果,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降低集装箱矿场的能耗。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包括机架、换热器、算力板、冷却器、制冷剂和制冷剂管道;所述冷却器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道首尾串联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的安装位置高于换热器的位置;所述算力板放置在两个换热器之间。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为一层、两层或者多层结构,每一层放置多个换热器和算力板。进一步的,每一层的换热器为一组换热器,同一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设置一个冷却器,或者上下相邻两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设置一个冷却器。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管道包括进液总管、一级集液管、二级集液管、进液支管、出气总管、一级集气管、二级集气管和出气支管。二级集液管的中部和一级集液管相连接,二级集气管的中部和一级集气管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为冷板换热器。进一步的,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器集管和换热器冷板,换热器集管比换热器冷板宽出预设宽度。进一步的,换热器并排放置,两个换热器的集管相接触,一个换热器集管左侧与另一换热器集管右侧相接触,两个换热器冷板之间形成容置腔,算力板间隙配合置于容置腔内。进一步的,所述冷却器的冷却方式为风冷、水冷或者蒸发冷却。进一步的,在算力板上涂上导热油。进一步的,所述制冷剂为氟利昂。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采用就近冷却技术,将换热器和算力板就近布置,提高算力板的散热效果;冷却器的安装位置高于换热器的位置,使制冷剂可以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各个换热器中,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对冷却器中的制冷剂进行冷却,降低了集装箱矿场的能耗。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本技术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换热器;101、换热器集管;102、换热器冷板;2、冷却器;3、算力板;401、一级集液管;402、二级集液管;501、一级集气管;502、二级集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包括换热器1、冷却器2、制冷剂和制冷剂管道。所述冷却器2和换热器1通过制冷剂管道首尾串联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制冷剂优选的为卤烃类制冷剂,如氟利昂。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的实施例结构示意图。换热器1和算力板3放置在机架上,所述机架为一层、两层或者多层结构,每一层放置多个换热器1和算力板3,每一层的换热器1为一组换热器。所述制冷剂管道包括进液总管、一级集液管401、二级集液管402、进液支管、出气总管、一级集气管501、二级集气管502和出气支管。经过各个换热器1换热升温后的制冷剂气体通过各集气支管进入二级集气管502,再进入各一级集气管501后进入集气总管,然后进入冷却器2。所述冷却器2的安装位置高于换热器1的安装位置,制冷剂进入冷却器2冷却为液体,在重力的作用下回流至各个换热器1中,进行下一次循环,对算力板3继续进行冷却。经过冷却器2进行冷却后的制冷剂通过进液总管进入各一级集液管401中,再进入各二级集液管402中,然后通过各进液支管进入各个换热器1中进行换热,对算力板3进行冷却。同一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1设置一个冷却器2,或者上下相邻两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1设置一个冷却器2,使与同一冷却器2配置的换热器1在同一平面或者落差不大的相邻近平面上,使得回流至每组换热器1的制冷剂自动分配均衡,不需要安装调节阀对制冷剂流量进行调节。每个二级集液管402或二级集气管502上要连接多个支管,通过各个支管与各个换热器1相连接,为了保证每个换热器1中的制冷剂分配均衡,将二级集液管402的中部和一级集液管401相连接,使制冷剂从二级集液管402的中部向两侧流动,进入各进液支管中;将二级集气管502的中部和一级集气管501相连接,使制冷剂经过各出气支管向二级集气管502的中部汇集后进入一级集气管501中。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的换热器1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换热器1为冷板换热器,换热器1包括换热器集管101和换热器冷板102两部分,换热器集管101比换热器冷板102宽出预设宽度,所述换热器1并排放置,两个换热器1的集管相接触,具体的接触方式为一个换热器集管101左侧与另一换热器集管101右侧相接触,在两个换热器1中间形成容置腔,算力板3间隙配合置于容置腔内,使算力板3和换热器1可以就近换热,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换热器1的换热器集管101比换热器冷板102宽出预设宽度,在放置换热器1时可以对换热器1进行限位,同时在两个换热器1之间留出预设的容置腔放置算力板3,使算力板3紧密接触换热器1,进一步缩短算力板3和换热器1之间的距离,使服务器3和换热器1通过传导换热,提高换热器1的换热效果。为了加强换热效果,可以在算力板3上涂上导热油,将导热油填充到算力板3和换热器1之间的缝隙处,使换热器1和算力板3实现接触式换热。经过换热器1与算力板3换热后的制冷剂温度可以达到50℃以上,远高于环境温度,在冷却器2中可以充分利用自然冷源,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换热器、算力板、冷却器、制冷剂和制冷剂管道;所述冷却器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道首尾串联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的安装位置高于换热器的位置;所述算力板放置在两个换热器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换热器、算力板、冷却器、制冷剂和制冷剂管道;所述冷却器和换热器通过制冷剂管道首尾串联形成制冷循环回路;所述冷却器的安装位置高于换热器的位置;所述算力板放置在两个换热器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为一层、两层或者多层结构,每一层放置多个换热器和算力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一层的换热器为一组换热器,同一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设置一个冷却器,或者上下相邻两层的一组、两组或者多组换热器设置一个冷却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装箱矿场的散热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冷剂管道包括进液总管、一级集液管、二级集液管、进液支管、出气总管、一级集气管、二级集气管和出气支管;二级集液管的中部和一级集液管相连接,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宇宙杨盈录曾宪芳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丰联奥睿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