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5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旱育稀植的秧苗移栽于用地膜覆盖后的墒垄上。本发明专利技术是变水稻水田种植为旱田种植,不仅节水50~70%;而且省种,省农药,省肥料,同时确保了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提高产量约60~80%。(*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稻栽培方法,确切地说是一种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目前水稻都是栽种于水田中,用水量大,天气旱时,水稻秧苗不能按时节栽插,从而影响产量。再则由于稻秧必需栽插水田,从而限制了水稻的种植面积。水稻种于水田通风透光性差,病虫害多,施加的肥料易随水流失,因此产量一直不稳,且难以提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水稻旱育、旱种和旱管的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本专利技术是将经旱育稀植的秧菌移栽于用地膜覆盖后的墒垄上进行旱种和旱管。首先是按密度为每平方米播稻种0.15~0.2kg进行地膜育秧,在炼苗前进行冻苗,时间为3~4天,即在秧苗长成两叶一芯时,每天日落时打开苗床两头的地膜,待次日早晨将其盖严,从而促使白天和夜晚的温差增大,提高秧苗的抗灾能力。整田时,将每亩地施加75kg水稻专用肥和35kg碳铵,或每亩地施加40kg磷肥、0.5kg氯化钾和65kg碳铵,经深耕后用林丹粉0.5kg封田耙平,整成南北向2米宽的墒垄,再用地膜覆盖其上,再按株距为40~57cm,行距为10~34cm在墒垄上打穴,每穴内浇足定根水后移栽1~2株育好的秧苗,再将地膜用土压紧封严,墒沟用草或糠类封严,以防墒沟内水份蒸发和杂草生长,同时又可补充田里的养份。在稻秧生长过程中如发现缺肥,只需在下雨时按每亩8~10kg的比例施加尿素即可。如遇特旱气候,只需在拨节时和抽穗初期各放一遍跑马水即可确保高产稳产。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变水稻水田种植为旱田种植,不仅节水50~70%,而且省种,省农药,省肥料,同时确保了水稻种植的稳产、高产,提高产量约60~80%。以下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地描述。实施例1:以每平方米播稻种0.15~0.2kg的密度进行旱育稀植,在炼苗前进行冻苗,时间为3~4天。即在秧苗长成两叶一芯时,每天日落时打开苗床两头的地膜,待次日早晨将其盖严,使白天、夜晚温差增大,从而提高秧苗的抗灾能力。再整田,每亩地施加75kg水稻专用肥和35kg碳铵,经深耕后用林丹粉0.5kg封田耙平,整成南北向2米宽的墒垄,再用地膜覆盖其上,按株距40cm,行距10cm打穴,每穴内浇足定根水后移栽1~2株秧苗,再将地膜用土压紧封严,墒沟用草或糠类封严,以防墒沟内水份蒸发和杂草生长,同时又可补充田里的养份。-->实施例2:整田时,每亩地施加40kg磷肥、0.5kg氯化钾和65kg碳铵,经深耕后用林丹粉0.5kg封田耙平,整成南北向2米宽的墒垄,用地膜覆盖其上,按株距为57cm,行距为34cm打穴,其它同实施例1。实施例3:整田时,每亩地施加75kg水稻专用肥和35kg碳铵,经深耕后用林丹粉0.5kg封田耙平,整成南北向2米宽的墒垄,用地膜覆盖其上,再按株距为48cm,行距为22cm打穴,其它同实施例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旱育稀植的秧苗移栽于用地膜覆盖后的墒垄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其特征在于:将经旱育稀植的秧苗移栽于用地膜覆盖后的墒垄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旱育稀植是育秧密度为每平方米播稻种0.15~0.2kg,炼苗前进行冻苗,时间为3~4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稻三旱一稀覆膜栽培法,其特征在于:每亩地施加75kg水稻专用肥和35kg碳铵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广平
申请(专利权)人:定远县科学技术委员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