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28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及了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涉及显示技术领域。该阵列基板具有透光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区域的显示区域,该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且多条第一信号走线被透光区域截断为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用于连接被透光区域截断的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其中,沿远离透光区域的方向,多条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定沿远离透光区域的方向,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的方式,进一步改善了因金属密度不同引起的光学mura效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本技术涉及显示
,具体涉及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近年来,随着显示技术的迅速发展,高屏占比的显示面板凭借优秀的视觉体验日益受到广泛关注。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实现显示面板的高屏占比,通常需要在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域开设能够为摄像头等部件提供容纳空间的透光区域。然而,显示区域的透光区域会影响显示区域的像素信号线排布。为避免像素信号线侵占透光区域的容纳空间,通常将透光区域对应的像素信号线铺设到透光区域边框。由此导致透光区域边框区域过大而影响显示区域正常显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以解决因现有阵列基板的透光区域边框过大而导致的显示效果较差的问题。第一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阵列基板,具有透光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区域的显示区域,该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且多条第一信号走线被透光区域截断为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用于连接被透光区域截断的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其中,沿远离透光区域的方向,多条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还具有设置于透光区域和显示区域之间的非显示区域;第一辅助信号走线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一类辅助信号走线和位于显示区域的第二类辅助信号走线。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走线位于靠近透光区域的预设范围内。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辅助信号走线包括相互连线的第一段辅助信号线、第二段辅助信号线和第三段辅助信号线;第一段辅助信号线与第一段信号走线电连接,第三段辅助信号线与第二段信号走线电连接。其中,第二段辅助信号线沿第一方向设置。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还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走线,且多条第二信号走线被透光区域截断为第三段信号走线和第四段信号走线。其中,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相交。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三段信号走线和第四段信号走线通过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电连接,以便借助第一辅助信号走线辅助传输第二信号。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阵列基板还包括:第二辅助信号走线,第二辅助信号走线用于连接被透光区域截断的第三段信号走线和第四段信号走线。其中,沿远离透光区域的方向,多条第二辅助信号走线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辅助信号走线包括相互连线的第四段辅助信号线、第五段辅助信号线和第六段辅助信号线;第四段辅助信号线与第三段信号走线电连接,第六段辅助信号线与第四段信号走线电连接。其中,第五段辅助信号线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信号走线为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信号走线;第二信号走线为用于传输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走线。或者,第一信号走线为用于传输扫描信号的扫描信号走线,第二信号走线为用于传输数据信号的数据信号走线。第二方面,本技术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该显示设备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提及的阵列基板。本技术实施例通过利用位于非透光区域的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续接被透光区域截断的第一信号走线的方式,避免了将第一信号走线中需跨过透光区域的部分绕行设置在透光区域边框的情况,减小了边框。由此可见,本技术实施例能够优化阵列基板以及包括阵列基板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设备的显示效果。附图说明图1所示为现有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显示区域M的线路排布示意图。图4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光学不均匀现象的原理示意图。图5所示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所示为本技术又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7所示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图8所示为本技术再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图1所示为现有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在现有技术中,阵列基板100包括显示膜层110和排布于显示膜层110上的多条第一信号走线120。显示膜层110为包括圆弧边角的矩形板状结构,第一信号走线120为线型延伸结构。具体而言,显示膜层110包括显示区域M和围绕显示区域M的非显示区域N。其中,显示区域M用于显示画面,非显示区域N用于装载信号模块等结构。在显示膜层110的显示区域M设置有透光区域111,并且在透光区域111的外围设置有环形的透光区域边框112。其中,透光区域111可为沿垂直于阵列基板100所在平面的方向(如图1所示方位的前后方向)贯通阵列基板100的通孔。透光区域111用于为摄像头等感光器件提供容纳空间,透光区域边框112用于为需穿过(即跨越)透光区域111的第一信号走线120提供放置空间。第一信号走线120与非显示区域N中装载的信号模块等结构电连接,用于传输第一信号。示例性地,第一信号走线120为数据信号走线(即,像素的data线)。应当理解,由于数据信号走线传输的第一信号为控制像素显示的信号,因此,除了位于显示区域M的第一信号走线120之外,显示区域M未透光区域111隔断,且与第一信号走线120延伸方向相同的信号走线。图1为了清楚显示,只示出了需要穿过透光区域111的第一信号走线120(即区域T中包括的第一信号走线120)。在现有技术中,需要穿过透光区域111的第一信号走线120,在透光区域111处被设置为绕行透光区域111且沿着透光区域边框112铺设的排布方式。由此可见,透光区域边框112的线路密度必然会明显大于显示区域M的的线路密度,进而引起光学不均匀现象的情况。其中,光学不均匀现象指的是显示器亮度不均匀,产生各种痕迹的现象,又称为光学mura效应。基于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及了一种阵列基板,该阵列基板具有透光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区域的显示区域。该阵列基板包括:沿第一方向X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且多条第一信号走线被透光区域截断为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以及第一辅助信号走线,且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用于连接被透光区域截断的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其中,沿远离透光区域的方向,多条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下面结合图2至图8详细示出本技术技术方案对应的实施例。图2所示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阵列基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阵列基板100具有透光区域111,以及至少部分围绕透光区域111的显示区域M。透光区域111用于使设置于阵列基板100非显示面一侧的摄像头等感光器件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透光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透光区域的显示区域;所述阵列基板包括:/n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且多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被所述透光区域截断为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n第一辅助信号走线,所述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用于连接被所述透光区域截断的所述第一段信号走线和所述第二段信号走线;/n其中,沿远离所述透光区域的方向,多条所述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具有透光区域,以及至少部分围绕所述透光区域的显示区域;所述阵列基板包括:
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信号走线,且多条所述第一信号走线被所述透光区域截断为第一段信号走线和第二段信号走线;
第一辅助信号走线,所述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用于连接被所述透光区域截断的所述第一段信号走线和所述第二段信号走线;
其中,沿远离所述透光区域的方向,多条所述第一辅助信号走线的分布密度逐渐减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具有设置于所述透光区域和所述显示区域之间的非显示区域;所述第一辅助信号走线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一类辅助信号走线和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二类辅助信号走线。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号走线位于靠近所述透光区域的预设范围内。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信号走线包括相互连线的第一段辅助信号线、第二段辅助信号线和第三段辅助信号线;所述第一段辅助信号线与所述第一段信号走线电连接,所述第三段辅助信号线与所述第二段信号走线电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段辅助信号线沿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阵列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阵列基板还包括:
沿第二方向延伸的第二信号走线,且多条所述第二信号走线被所述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文志王守坤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