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12460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包括:变压器外壳(1),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的空腔;多个风扇(3),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顶端和底端,能够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吹风,并且,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和位于变压器外壳(1)底端的风扇(3)一一对应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散热风道;多片制冷板(2),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内侧壁上;多个第二伸缩支撑脚(5),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底部且能够通过伸缩控制变压器外壳(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其能够高效地对干式变压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保证干式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
本技术涉及变压器
,具体地,涉及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
技术介绍
干式变压器广泛用于局部照明、高层建筑、机场,码头CNC机械设备等场所,简单的说干式变压器就是指铁芯和绕组不浸渍在绝缘油中的变压10器。由于干式变压器具有抗短路能力强、维护工作量小、运行效率高、体积小、噪音低等优点,常用于防火、防爆等性能要求高的场所。随着城市人口密度与用电规模的逐渐增大,为给居民提供必需的电力,干式变压器是一种安全、节能、环保的新型变压器,经常用于高层住宅小区、写字楼、医院、酒店等高等场所。但是,干式变压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发热,特别是在天气炎热的夏天或者空气不流通的室内使用时,内部温度会急剧上升,如果散热效果不佳,会导致其无法正常使用,甚至有引发火灾的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该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能够高效地对干式变压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保证干式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包括:变压器外壳,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的空腔;多个风扇,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的顶端和底端,能够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吹风,并且,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和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一一对应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散热风道;多片制冷板,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内侧壁上;多个第二伸缩支撑脚,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底部且能够通过伸缩控制变压器外壳与地面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底部的多个第一伸缩支撑脚,用于调整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与变压器外壳底端之间的距离。优选地,还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顶板,用于遮挡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优选地,顶板与变压器外壳顶端通过多个第三伸缩支撑脚,用于调整顶板与变压器外壳顶端之间的距离。优选地,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上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优选地,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下方的热空气或冷空气吹至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上方。优选地,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竖直向下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下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优选地,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和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可单独运行,也可同时同步运行。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利用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和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一一对应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散热风道,可以通过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上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也可以通过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竖直向下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下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还可以通过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下方的热空气或冷空气吹至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上方,配合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能够进一步形成更长的风道,散热效果更佳。而进一步地,在内部设置能够直接产生冷气进行快速降温的制冷板,进一步提升散热制冷效果。由此可见,该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能够高效地对干式变压器工作时内部产生的热量进行降温,保证干式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但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方式中的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变压器外壳2-制冷板3-风扇4-第一伸缩支撑脚5-第二伸缩支撑脚6-第三伸缩支撑脚7-顶板8-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本技术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上、下、顶、底”等包含在术语中的方位词仅代表该术语在常规使用状态下的方位,或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的俗称,而不应视为对该术语的限制。参见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包括:变压器外壳1,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的空腔;多个风扇3,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顶端和底端,能够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吹风,并且,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和位于变压器外壳1底端的风扇3一一对应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散热风道;多片制冷板2,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内侧壁上;多个第二伸缩支撑脚5,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底部且能够通过伸缩控制变压器外壳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根据使用需要调整距离以获得更大的空间来提高散热效果,优选地,该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还包括安装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底部的多个第一伸缩支撑脚4,用于调整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与变压器外壳1底端之间的距离。进一步优选,该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还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顶板7,用于遮挡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更进一步的,顶板7与变压器外壳1顶端通过多个第三伸缩支撑脚6,用于调整顶板7与变压器外壳1顶端之间的距离。在一种使用方式中,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上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1。另一种使用方式中,位于变压器外壳1底端的风扇3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下方的热空气或冷空气吹至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上方。还有另一种使用方式中,位于变压器外壳1底端的风扇3竖直向下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下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1。此外,为了根据实际使用时的需要机动地调整风扇3的开启关闭方式,做到节能减排,保护环境,优选地,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和位于变压器外壳1底端的风扇3可单独运行,也可同时同步运行。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和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一一对应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散热风道,可以通过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上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也可以通过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竖直向下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下方的热空气排出变压器外壳,还可以通过位于变压器外壳底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以将聚集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下方的热空气或冷空气吹至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上方,配合位于变压器外壳顶端的风扇竖直向上吹风能够进一步形成更长的风道,散热效果更佳。而进一步地,在内部设置能够直接产生冷气进行快速降温的制冷板,进一步提升散热制冷效果。由此可见,该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能够高效地对干式变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变压器外壳(1),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的空腔;/n多个风扇(3),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顶端和底端,能够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吹风,并且,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和位于变压器外壳(1)底端的风扇(3)一一对应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散热风道;/n多片制冷板(2),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内侧壁上;/n多个第二伸缩支撑脚(5),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底部且能够通过伸缩控制变压器外壳(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变压器外壳(1),内部形成有用于安装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的空腔;
多个风扇(3),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顶端和底端,能够竖直向上或竖直向下吹风,并且,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和位于变压器外壳(1)底端的风扇(3)一一对应以形成自上而下的散热风道;
多片制冷板(2),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的其中一个或多个内侧壁上;
多个第二伸缩支撑脚(5),分别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底部且能够通过伸缩控制变压器外壳(1)与地面之间的距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底部的多个第一伸缩支撑脚(4),用于调整干式变压器核心组件(8)与变压器外壳(1)底端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干式变压器的冷却降温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顶板(7),用于遮挡位于变压器外壳(1)顶端的风扇(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朝莉魏叶林郑书明鲍涛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金牛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