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846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包括机体和控制电箱,机体包括底座,底座位于平面台上,平面台的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中间放置气罐,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设有上旋轮和下旋轮,支撑柱的内侧平行设置有滑轨,滑轨内侧平行设有丝杆链,丝杆链上套有螺母座,螺母座的一端通过滑块与滑轨活动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杆与升降臂连接,升降臂另一端上设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密封接头连接转子,转子内设有气管,所述搅拌装置的旁边设有搅拌电机,控制电箱独立于机体外部,且控制电箱内设有控制面板和流量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占地面积小、不需要人工搅拌和转换方向、弥散式石墨转子除气效果明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金属熔炼用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
技术介绍
在铝合金冶炼行业中,金属熔液里面溶解的气体在金属熔液冷却凝固后,会变成一个个小气孔析出,气孔的数量多少和直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铸件的质量和品质,气孔越少越小的铸件其品质越高,因此在做工艺改进实验或新品试制时,需对铝合金液进行精炼除气,例如向铝合金熔液内通入氮气或者氩气,以更好的排出气体。现有除气设备一般为固定位置,需要将熔炉运至除气机位置进行除气,提高了人力成本;搅拌和除气工艺分两道工序完成,提高生产成本。现有技术是由一根不锈钢管连接石墨碳棒组成除气装置,使用时无法实现自动旋转,需人为转换方向,以达到除气效果;实验用场所狭小,在做材料实验时,温度较高,且有烟尘溢出,人在操作时热度高,且在搅拌时,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节省人力、自动化程度高、除气效果好的实验炉专用可移动搅拌除气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包括机体和控制电箱,机体包括底座,底座位于平面台上,平面台的下方设有支架,支架中间放置气罐,所述底座上设有支撑柱,支撑柱上套设有上旋轮和下旋轮,下旋轮下设有缓冲垫,缓冲垫通过轴承与底座连接,支撑柱的内侧平行设置有滑轨,滑轨上设有螺母,螺母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滑轨上,螺母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柱上,滑轨内侧平行设有丝杆链,丝杆链上套有螺母座,所述螺母座的一端通过滑块与滑轨活动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杆与升降臂连接,升降臂另一端上设有对实验炉内的铝液进行旋转除气的搅拌装置,搅拌装置通过密封接头连接转子,转子旁边设有挡板,转子内设有气管,所述搅拌装置的旁边设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内安有变频器和转速表,所述控制电箱独立于机体外部,且控制电箱内设有控制面板和流量计,控制面板上安有压力表和流速表。优选的,所述气罐通过连接管线最终连接所述转子内的气管,且所述气罐内充有惰性气体。优选的,所述气罐上设有调压阀和流量阀,用于控制惰性气体的压力和流量。优选的,所述底座旁边设有旋转电机,用于控制上旋轮和下旋轮的转动。优选的,所述丝杆链两端绕接丝杆轮,且所述丝杆链下端套有丝杆套,所述丝杆套内设有齿轮电机。优选的,所述转子为弥散式石墨转子。优选的,所述密封接头为旋转密封接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采用弥散式石墨转子,耐金属溶液腐蚀且耐高温,配合旋转式密封接头除气效果明显;(2)本技术通过设置丝杆链使升降臂可沿着滑轨上下移动,自主调节升降臂的高度,方便安全;(3)本技术通过旋转电机带动上旋轮和下旋轮绕支撑柱旋转,在不动机体的情况下可实现升降臂旋转,自由调节角度,自动化操作;(4)本技术高度智能化,可控制惰性气体的压力、流量和流速及搅拌电机的转速,实现转子的变频控制。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或相关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相关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公开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的整体图;图中:1、机体,2、控制电箱,3、底座,4、支架,5、气罐,6、连接管线,7、调压阀,8、流量阀,9、缓冲垫,10、轴承,11、支撑柱,12、上旋轮,13、下旋轮,14、螺母,15、滑轨,16、滑块,17、螺母座,18、连接杆,19、丝杆链,20、丝杆套,21、丝杆轮,22、平面台,23、旋转电机,24、升降臂,25、搅拌电机,26、变频器、27、转速表,28、搅拌装置,29、密封接头,30、转子,31、挡板,32、控制面板,33、流量计,34、流速表,35、压力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同时,应当明白,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所示出的各个部分的尺寸并不是按照实际的比例关系绘制的。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授权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为了便于描述,在这里可以使用空间相对术语,如“在……之上”、“在……上方”、“在……上部”、“底部”等,用来描述如在图中所示的一个器件或特征与其他器件或特征的空间位置关系。应当理解的是,空间相对术语旨在包含除了器件在图中所描述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操作中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附图中的器件被倒置,则描述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上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上”的器件之后将被定位为“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下方”或“在其他器件或构造之下”。因而,示例性术语“在……上方”可以包括“在……上方”和“在……下方”两种方位。该器件也可以其他不同方式定位(旋转90度或处于其他方位),并且对这里所使用的空间相对描述作出相应解释。请参阅图1,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包括机体1和控制电箱2,机体包括底座3,底座3位于平面台22上,平面台22的下方设有支架4,支架4中间放置气罐5,气罐5上设有调压阀7和流量阀8,用于控制气罐5内气体流出的压力和流量。所述底座3上设有支撑柱11,支撑柱11上套设有上旋轮12和下旋轮13,下旋轮13下设有缓冲垫9,缓冲垫9通过轴承10与底座3连接,支撑柱11的内侧平行设置有滑轨15,滑轨15上设有螺母14,螺母14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滑轨15上,螺母14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柱11上,滑轨15内侧平行设有丝杆链19,丝杆链19上套有螺母座17,所述螺母座17的一端通过滑块16与滑轨15活动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杆18与升降臂24连接,升降臂24的另一端上设有对实验炉内的铝液进行旋转除气的搅拌装置28,搅拌装置28通过密封接头29连接转子30,转子30旁边设有挡板31,转子30内设有气管,所述搅拌装置28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包括机体(1)和控制电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位于平面台(22)上,所述平面台(22)的下方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中间放置气罐(5),所述底座(3)上设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上套设有上旋轮(12)和下旋轮(13),所述下旋轮(13)下设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通过轴承(10)与所述底座(3)连接,所述支撑柱(11)的内侧平行设置有滑轨(15),所述滑轨(15)上设有螺母(14),所述螺母(14)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滑轨(15)上,所述螺母(14)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柱(11)上,所述滑轨(15)内侧平行设有丝杆链(19),所述丝杆链(19)上套有螺母座(17),所述螺母座(17)的一端通过滑块(16)与滑轨(15)活动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杆(18)与升降臂(24)连接,所述升降臂(24)另一端上设有对实验炉内的铝液进行旋转除气的搅拌装置(28),所述搅拌装置(28)通过密封接头(29)连接转子(30),所述转子(30)旁边设有挡板(31),所述转子(30)内设有气管,所述搅拌装置(28)的旁边设有搅拌电机(25),所述搅拌电机(25)内安有变频器(26)和转速表(27),所述控制电箱(2)独立于机体(1)外部,且控制电箱(2)内设有控制面板(32)和流量计(33),所述控制面板(32)上安有压力表(35)和流速表(3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验炉专用可移动自动搅拌、除气装置,包括机体(1)和控制电箱(2),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1)包括底座(3),所述底座(3)位于平面台(22)上,所述平面台(22)的下方设有支架(4),所述支架(4)中间放置气罐(5),所述底座(3)上设有支撑柱(11),所述支撑柱(11)上套设有上旋轮(12)和下旋轮(13),所述下旋轮(13)下设有缓冲垫(9),所述缓冲垫(9)通过轴承(10)与所述底座(3)连接,所述支撑柱(11)的内侧平行设置有滑轨(15),所述滑轨(15)上设有螺母(14),所述螺母(14)为两个分别固定于滑轨(15)上,所述螺母(14)的另一端固定在支撑柱(11)上,所述滑轨(15)内侧平行设有丝杆链(19),所述丝杆链(19)上套有螺母座(17),所述螺母座(17)的一端通过滑块(16)与滑轨(15)活动连接,另一侧通过连接杆(18)与升降臂(24)连接,所述升降臂(24)另一端上设有对实验炉内的铝液进行旋转除气的搅拌装置(28),所述搅拌装置(28)通过密封接头(29)连接转子(30),所述转子(30)旁边设有挡板(31),所述转子(30)内设有气管,所述搅拌装置(28)的旁边设有搅拌电机(25),所述搅拌电机(25)内安有变频器(26)和转速表(27),所述控制电箱(2)独立于机体(1)外部,且控制电箱(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浩孙玉刚赵承文冯玉明
申请(专利权)人:隆达铝业烟台有限公司隆达铝业顺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