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及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611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及车辆,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部中空的母接头以及公接头,母接头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以容纳卡接件,母接头的外部套设有可操作地沿母接头轴向移动的第一套件,第一套件上设有凸台,以在第一套件移动时遮蔽或暴露贯穿孔,公接头上设有第一凹槽。当凸台遮蔽贯穿孔时,卡接件沿母接头的径向向背离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部分进入第一凹槽内,此时母接头与公接头处于锁止状态;当凸台暴露贯穿孔时,卡接件沿母接头的径向向靠近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从第一凹槽中移出,此时母接头与公接头处于解锁状态。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不需要依赖专业维修人员采用专业工具进行操作,可实现快速装配和拆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车辆零部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及车辆。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接口组件的装配过程比较繁琐,且必须由专业维修人员采用专业工具才能完成接口组件的装配或拆卸,导致装配或拆卸的时间比较长,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解决现有技术中接口组件不能快速完成装配或拆卸的过程,效率低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要提高接口组件的密封性。本技术的又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特别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包括:内部中空的母接头,所述母接头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以容纳卡接件,所述母接头的外部套设有可操作地沿所述母接头轴向移动的第一套件,所述第一套件上设有凸台,以在所述第一套件移动时遮蔽或暴露所述贯穿孔;以及与所述母接头配合使用的公接头,所述公接头上设有第一凹槽;当所述凸台遮蔽所述贯穿孔时,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母接头的径向向背离所述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此时所述母接头与所述公接头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凸台暴露所述贯穿孔时,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母接头的径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从所述第一凹槽中移出,此时所述母接头与所述公接头处于解锁状态。可选地,所述母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所述贯穿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上。可选地,所述第一套件还包括第一本体,所述凸台由所述第一本体向所述母接头方向凸起,所述凸台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可选地,还包括: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壁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壁之间,所述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区段相抵接,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凸台相抵接。可选地,还包括:密封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的内部靠近所述第二区段处,所述密封件的外壁与所述第一区段的内壁相贴合。可选地,所述公接头包括第二本体以及套设在所述第二本体外部并与所述第二本体连接的第二套件,所述第二套件的内壁与所述第二本体的外壁间隔预设距离,所述预设距离大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内壁与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壁之间的距离。可选地,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壁上还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设置在所述贯穿孔远离所述第二区段的一侧,所述第二凹槽内卡接有挡圈,以限制所述第一套件的移动。可选地,所述第一本体的外壁以及所述第二套件的内壁均设有螺纹,以使得所述第一本体与所述第二套件通过螺纹连接。可选地,所述贯穿孔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贯穿孔沿所述母接头的周向均匀布置,所述卡接件为球状。进一步地,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上述的接口组件。本技术包括内部中空的母接头以及与母接头配合使用的公接头,母接头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以容纳卡接件,母接头的外部套设有可操作地沿母接头轴向移动的第一套件,第一套件上设有凸台,以在第一套件移动时遮蔽或暴露贯穿孔,公接头上设有第一凹槽。当凸台遮蔽贯穿孔时,卡接件沿母接头的径向向背离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部分进入第一凹槽内,此时母接头与公接头处于锁止状态;当凸台暴露贯穿孔时,卡接件沿母接头的径向向靠近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从第一凹槽中移出,此时母接头与公接头处于解锁状态。本技术通过第一套件的移动来实现母接头与公接头的解锁或锁止,不需要依赖专业维修人员采用专业工具进行操作,对拧紧力矩要求较小,可实现快速装配和拆卸,效率较高。进一步地,本技术还包括密封件,其设置在第一区段的内部靠近第二区段处,密封件的外壁与第一区段的内壁相贴合。本技术通过密封件的设置,从而可以提高快速插口的密封性。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附图说明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的示意性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性半剖图;图3是图2所示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处于锁止状态时的受力分析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100的示意性爆炸图,图2是图1所示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100处于锁止状态的示意性半剖图。如图1和图2所示,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100一般性地可包括内部中空的母接头1以及与母接头1配合使用的公接头2,母接头1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13,以容纳卡接件3,母接头1的外部套设有可操作地沿母接头1轴向移动的第一套件4,第一套件4上设有凸台42,以在第一套件4移动时遮蔽或暴露贯穿孔13。公接头2上设有第一凹槽23,当凸台42遮蔽贯穿孔13时,卡接件3沿母接头1的径向向背离第一套件4的方向移动,以部分进入第一凹槽23内,此时母接头1与公接头2处于锁止状态。当凸台42暴露贯穿孔13时,卡接件3沿母接头1的径向向靠近第一套件4的方向移动,以从第一凹槽23中移出,此时母接头1与公接头2处于解锁状态。其中,母接头1和公接头2均通过焊接的方式与高压油管硬管相连接。本技术通过第一套件4的移动来实现母接头1与公接头2的解锁或锁止,不需要依赖专业维修人员采用专业工具进行操作,对拧紧力矩要求较小,可实现快速装配和拆卸,效率较高。进一步地,母接头1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11和第二区段12,第一区段11的内径大于第二区段12的内径,第一区段11的外径小于第二区段12的外径,贯穿孔13设置在第一区段11上。也就是说,母接头1是呈阶梯状的。在一个实施例中,贯穿孔13的数量为八个,八个贯穿孔13沿母接头1的周向均匀布置,卡接件3为球状,卡接件3的数量与贯穿孔13的数量一致。这里,可以设置为钢球。卡接件3的作用主要是与公插头卡接,防止公接头2在受液压作用时从母接头1中脱出。本技术通过钢球来进行公接头2和母接头1的卡接,在公接头2插入母接头1后由于公接头2的四周均受到钢球的挤压,受力均匀可实现对中。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贯穿孔13的数量为一个,一个贯穿孔13沿母接头1的周向布置,可以理解的成只设置一个呈环状的贯穿孔13也可以,相应地,卡接件3也设置成环状。进一步地,第一套件4还包括第一本体41,凸台42由第一本体41向母接头1方向凸起,凸台42的内径大于第一区段11的外径,第一本体41的内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n内部中空的母接头,所述母接头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以容纳卡接件,所述母接头的外部套设有可操作地沿所述母接头轴向移动的第一套件,所述第一套件上设有凸台,以在所述第一套件移动时遮蔽或暴露所述贯穿孔;以及/n与所述母接头配合使用的公接头,所述公接头上设有第一凹槽;/n当所述凸台遮蔽所述贯穿孔时,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母接头的径向向背离所述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此时所述母接头与所述公接头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凸台暴露所述贯穿孔时,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母接头的径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从所述第一凹槽中移出,此时所述母接头与所述公接头处于解锁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压油管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部中空的母接头,所述母接头上设有至少一个贯穿孔,以容纳卡接件,所述母接头的外部套设有可操作地沿所述母接头轴向移动的第一套件,所述第一套件上设有凸台,以在所述第一套件移动时遮蔽或暴露所述贯穿孔;以及
与所述母接头配合使用的公接头,所述公接头上设有第一凹槽;
当所述凸台遮蔽所述贯穿孔时,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母接头的径向向背离所述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部分进入所述第一凹槽内,此时所述母接头与所述公接头处于锁止状态;当所述凸台暴露所述贯穿孔时,所述卡接件沿所述母接头的径向向靠近所述第一套件的方向移动,以从所述第一凹槽中移出,此时所述母接头与所述公接头处于解锁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母接头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所述第一区段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内径,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小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所述贯穿孔设置在所述第一区段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套件还包括第一本体,所述凸台由所述第一本体向所述母接头方向凸起,所述凸台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一区段的外径,所述第一本体的内径大于所述第二区段的外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口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的内壁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琨牛营凯刘俊荣唐为钻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有限公司吉利四川商用车有限公司江西吉利新能源商用车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