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以及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46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10: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以及压缩机,涉及压缩机偏心套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的偏心套容易出现搅油现象,增加压缩机功耗,降低压缩机能效的技术问题。该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包括偏心套本体以及通油结构;其中,偏心套本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偏心部,在所述偏心部上具有迎油面和背油面,所述通油结构由所述迎油面至所述背油面贯穿设置于所述偏心部上,能在所述偏心套本体转动过程中使冷冻油由所述迎油面通过所述通油结构流至所述背油面。该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提供一种可以减小偏心套搅油,降低压缩机功耗,提高压缩机能效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以及压缩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以及压缩机
本技术涉及压缩机偏心套
,尤其是涉及一种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以及设置该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的压缩机。
技术介绍
在涡旋压缩机中,在背压腔支架和动盘之间形成背压腔,偏心套位于背压腔内,与曲轴相连接,主要起到转动过程中配平轴系的作用;如图1所示,为现有技术中压缩机偏心套的结构示意图,其迎油面1’和背油面2’均为平面结构,由于背压腔内充满冷冻油,所述偏心套的会出现搅油现象,同时背油面的冷冻油会产生涡流,增加了压缩机的功耗,降低了压缩机的能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以及设置该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的压缩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的偏心套容易出现搅油现象,增加压缩机功耗,降低压缩机能效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诸多技术方案中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能产生的诸多技术效果详见下文阐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包括偏心套本体以及通油结构;其中,所述偏心套本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偏心部,在所述偏心部上具有迎油面和背油面,所述通油结构由所述迎油面至所述背油面贯穿设置于所述偏心部上,能在所述偏心套本体转动过程中使冷冻油由所述迎油面通过所述通油结构流至所述背油面。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油结构为通槽结构和/或通孔结构,且所述通油结构沿所述偏心部的周向形状延伸。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通油结构包括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偏心部轴向的两侧表面。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的截面积占所述迎油面面积的40%-80%,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的截面积占所述背油面面积的40%-80%。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至少所述迎油面设置有倾斜角,倾斜角的倾斜方向由所述迎油面朝向所述背油面。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迎油面和所述背油面均设置有所述倾斜角,所述迎油面倾斜角的方向由所述迎油面朝向所述背油面,和/或,所述迎油面倾斜角的方向朝向所述连接部的轴心;所述背油面倾斜角的方向由所述背油面朝向所述迎油面,和/或,所述背油面倾斜角的方向朝向所述连接部的轴心。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倾斜角沿所述偏心部周向方向的倾斜角度为30°~70°,和/或,所述倾斜角朝向所述连接部轴心的倾斜角度为30°~70°。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上偏心设置有配合孔。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部的一端与所述偏心部的其中一侧面相连接,在所述偏心部的内表面形成曲轴孔。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包括压缩机本体以及本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提供的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其中,所述压缩机本体包括动盘、支架以及曲轴,所述动盘与所述支架相对设置,在所述动盘与所述支架之间形成背压腔,所述支架远离所述动盘的一端与所述曲轴过盈配合连接,所述偏心套本体设置于所述背压腔内;所述连接部上偏心设置有配合孔,所述曲轴与所述配合孔过盈配合连接。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动盘与所述支架之间的间隙不大于0.1mm。在优选或可选的实施例中,在所述支架上远离所述动盘的一侧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提供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包括偏心套本体以及通油结构,所述通油结构贯穿设置于所述偏心套本体的偏心部上,且所述通油结构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偏心部的迎油面和背油面;在所述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转动过程中,背压腔内的冷冻油可以经由所述通油结构由偏心部的所述迎油面流至所述背油面,避免了由于迎油面与大面积的冷冻油接触出现的搅油现象,同时由所述通油结构流出的冷冻油还保持与所述偏心套本体运动状态相同的运动趋势,减小了运动到背油面产生的涡流,降低了压缩机的功耗,提升了压缩机的能效。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偏心套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第一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第二种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压缩机结构示意图。图中,1’、迎油面;2’、背油面;1、偏心套本体;11、连接部;111、配合孔;12、偏心部;121、迎油面;122、背油面;123、倾斜角;124、曲轴孔;2、通油结构;21、第一油槽;22、第二油槽;3、压缩机本体;31、动盘;32、支架;33、曲轴;34、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以减小偏心套搅油,降低压缩机功耗,提高压缩机能效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以及压缩机。下面结合图1~图4对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如图1~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包括偏心套本体1以及通油结构2;其中,偏心套本体1包括连接部11以及偏心部12,在偏心部12上具有迎油面121和背油面122,通油结构2由迎油面121至背油面122贯穿设置于偏心部12上,能在偏心套本体1转动过程中使冷冻油由迎油面121通过通油结构2流至背油面122。本技术提供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包括偏心套本体1以及通油结构2,通油结构2贯穿设置于偏心套本体1的偏心部12上,且通油结构2的两端分别位于偏心部12的迎油面121和背油面122;在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转动过程中,背压腔内的冷冻油可以经通油结构2由偏心部12的迎油面121流至背油面122,避免了由于迎油面121与大面积的冷冻油接触出现的搅油现象,同时由通油结构2流出的冷冻油还保持与偏心套本体1运动状态相同的运动趋势,减小了运动到背油面122产生的涡流,降低了压缩机的功耗,提升了压缩机的能效。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通油结构2为通槽结构和/或通孔结构,且通油结构2沿偏心部12的周向形状延伸。具体地,通槽结构可以是开设在偏心部12表面的通槽,通孔结构可以是开设在偏心部12中部的通孔,其作用均为将迎油面121的冷冻油导流至背油面122。作为优选或可选的实施方式,通油结构2包括第一油槽21和第二油槽22,第一油槽21和第二油槽22分别设置于偏心部12轴向的两侧表面。位于迎油面121的冷冻油可以通过第一油槽21和第二油槽22导流至背油面122,降低搅油功耗;或者通油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套本体以及通油结构;其中,/n所述偏心套本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偏心部,在所述偏心部上具有迎油面和背油面,所述通油结构由所述迎油面至所述背油面贯穿设置于所述偏心部上,能在所述偏心套本体转动过程中使冷冻油由所述迎油面通过所述通油结构流至所述背油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其特征在于,包括偏心套本体以及通油结构;其中,
所述偏心套本体包括连接部以及偏心部,在所述偏心部上具有迎油面和背油面,所述通油结构由所述迎油面至所述背油面贯穿设置于所述偏心部上,能在所述偏心套本体转动过程中使冷冻油由所述迎油面通过所述通油结构流至所述背油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结构为通槽结构和/或通孔结构,且所述通油结构沿所述偏心部的周向形状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油结构包括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所述第一油槽和所述第二油槽分别设置于所述偏心部轴向的两侧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的截面积占所述迎油面面积的40%-80%,所述第一油槽和第二油槽的截面积占所述背油面面积的40%-80%。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套,其特征在于,至少所述迎油面设置有倾斜角,倾斜角的倾斜方向由所述迎油面朝向所述背油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背压腔涡旋压缩机偏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丽丽韦衍林鸿新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凌达压缩机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