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416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包括顶管机后壳、液压泵站、液压油管、液压系统,顶管机后壳上安装有液压泵站,顶管机后壳顶部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液压系统,液压系统与液压泵站之间通过若干根液压油管连接;其中,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外壳,液压缸外壳一端安装有机座,机座内腔一端安装有刀箱,刀箱内腔中安装有滚刀,液压缸外壳与机座内腔中安装有活塞杆,活塞杆一端上安装有法兰板。该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通过液压泵站向液压缸外壳中注入液压油,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直线运动推动滚刀延伸,滚刀抵住岩层,增加顶管机后壳与岩石之间的摩擦力,限制顶管机移动,避免顶管机在施工进洞时机身偏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
本技术涉及顶管机
,具体涉及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地下管网的发展,对顶管机的需要越来越多。我国地域广大,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相当复杂,顶管应用在各种地层,如软土、淤泥、砂卵石及岩石等,顶管机主要利用到气压平衡、泥水平衡和土压平衡理论,施工中借助于主顶油缸及管道间的推力,把工具管或掘进机从工作井内穿过土层一直推到接收井内吊起,从而无需在土层上方开挖就可以实现管道的安装。顶管机常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天燃气石油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能穿越公路、铁路、桥梁、高山、河流、海峡和地面任何建筑物,不会造成环境污染与道路堵塞,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目前国内破碎岩石的顶管机越来越多,施工顶管机刚开始进洞时候,机头容易打转便转,导致整个机头内许多配件损坏,同时造成洞口止水圈损坏,无论对机械设备还是对施工设施都有很大影响,从而导致工程失败。因此,如何防止顶管机在岩层中进洞时偏转,导致整个机头内许多配件损坏是本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通过启动液压泵站,液压泵站运转通过液压油管向液压缸外壳注入液压油,液压油进入液压缸外壳内腔中,液压油推动活塞杆在液压缸外壳内腔中移动,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持续向外输出,活塞杆推动刀箱向前移动,从而推动了刀箱里的滚刀向外延伸,滚刀端部伸出顶管机后壳,抵住岩层,解决了现有的顶管机在岩层中进洞时偏转,导致整个机头内许多配件损坏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包括顶管机后壳、液压泵站、液压油管、液压系统,所述顶管机后壳上安装有液压泵站,所述顶管机后壳顶部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液压系统,所述液压系统与液压泵站之间通过若干根液压油管连接;其中,所述液压系统包括液压缸外壳、活塞杆、法兰板、刀箱、滚刀、机座、螺栓,所述液压缸外壳一端安装有机座,所述机座内腔远离液压缸外壳一端滑动安装有刀箱,所述刀箱内腔中安装有滚刀,所述液压缸外壳与机座内腔中滑动安装有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位于机座内腔的一端上套接安装有法兰板。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外壳与机座之间、所述滚刀与刀箱之间以及所述刀箱与法兰板之间均通过螺栓连接,所述法兰板与活塞杆通过卡槽结构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机座固定焊接在顶管机后壳的内壁上,所述机座端口与顶管机后壳的外表面平齐。进一步的,所述液压缸外壳内腔通过若干根液压油管连接至液压泵站。进一步的,该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步骤一:启动液压泵站,液压泵站运转通过液压油管向液压缸外壳注入液压油;步骤二:液压油进入液压缸外壳内腔中,液压油推动活塞杆在液压缸外壳内腔中移动,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持续向外输出,活塞杆推动刀箱向前移动,从而推动了刀箱里的滚刀向外延伸,滚刀端部伸出顶管机后壳,抵住岩层。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通过启动液压泵站,液压泵站运转通过液压油管向液压缸外壳注入液压油,液压油进入液压缸外壳内腔中,液压油推动活塞杆在液压缸外壳内腔中移动,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持续向外输出,活塞杆推动刀箱向前移动,从而推动了刀箱里的滚刀向外延伸,滚刀端部伸出顶管机后壳,抵住岩层;该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通过液压泵站向液压缸外壳中注入液压油,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直线运动推动滚刀延伸,延伸出顶管机后壳的滚刀抵住岩层,增加顶管机后壳与岩石之间的摩擦力,限制顶管机移动,从而可以降低顶管机在施工进洞时机身偏转的问题,提高工程的效益。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顶管机后壳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图1中A-A处的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图3中B方向上的侧视图。图中:1、顶管机后壳;2、液压缸外壳;3、活塞杆;4、法兰板;5、刀箱;6、滚刀;7、机座;8、螺栓;9、液压泵站;10、液压油管;11、液压系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为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包括顶管机后壳1、液压泵站9、液压油管10、液压系统11,顶管机后壳1上安装有液压泵站9,顶管机后壳1顶部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液压系统11,液压系统11与液压泵站9之间通过若干根液压油管10连接;其中,液压系统11包括液压缸外壳2、活塞杆3、法兰板4、刀箱5、滚刀6、机座7、螺栓8,液压缸外壳2一端安装有机座7,机座7内腔远离液压缸外壳2一端滑动安装有刀箱5,刀箱5内腔中安装有滚刀6,液压缸外壳2与机座7内腔中滑动安装有活塞杆3,活塞杆3位于机座7内腔的一端上套接安装有法兰板4。该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通过液压泵站向液压缸外壳中注入液压油,活塞杆在液压油的作用下,直线运动推动滚刀延伸,延伸出顶管机后壳的滚刀抵住岩层,增加顶管机后壳与岩石之间的摩擦力,限制顶管机移动,从而可以降低顶管机在施工进洞时机身偏转的问题,提高工程的效益。具体的,液压缸外壳2与机座7之间、滚刀6与刀箱5之间以及刀箱5与法兰板4之间均通过螺栓8连接,法兰板4与活塞杆3通过卡槽结构连接;机座7固定焊接在顶管机后壳1的内壁上,机座7端口与顶管机后壳1的外表面平齐;液压缸外壳2内腔通过若干根液压油管10连接至液压泵站9。请参阅图1-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的工作过程如下:步骤一:启动液压泵站9,液压泵站9运转通过液压油管10向液压缸外壳2注入液压油;步骤二:液压油进入液压缸外壳2内腔中,液压油推动活塞杆3在液压缸外壳2内腔中移动,活塞杆3在液压油的作用下持续向外输出,活塞杆3推动刀箱5向前移动,从而推动了刀箱5里的滚刀6向外延伸,滚刀6端部伸出顶管机后壳1,抵住岩层。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技术结构所作的举例和说明,所属本
的技术人员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技术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管机后壳(1)、液压泵站(9)、液压油管(10)、液压系统(11),所述顶管机后壳(1)上安装有液压泵站(9),所述顶管机后壳(1)顶部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液压系统(11),所述液压系统(11)与液压泵站(9)之间通过若干根液压油管(10)连接;/n其中,所述液压系统(11)包括液压缸外壳(2)、活塞杆(3)、法兰板(4)、刀箱(5)、滚刀(6)、机座(7)、螺栓(8),所述液压缸外壳(2)一端安装有机座(7),所述机座(7)内腔远离液压缸外壳(2)一端滑动安装有刀箱(5),所述刀箱(5)内腔中安装有滚刀(6),所述液压缸外壳(2)与机座(7)内腔中滑动安装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位于机座(7)内腔的一端上套接安装有法兰板(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硬岩顶管机防偏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顶管机后壳(1)、液压泵站(9)、液压油管(10)、液压系统(11),所述顶管机后壳(1)上安装有液压泵站(9),所述顶管机后壳(1)顶部两侧均贯穿安装有液压系统(11),所述液压系统(11)与液压泵站(9)之间通过若干根液压油管(10)连接;
其中,所述液压系统(11)包括液压缸外壳(2)、活塞杆(3)、法兰板(4)、刀箱(5)、滚刀(6)、机座(7)、螺栓(8),所述液压缸外壳(2)一端安装有机座(7),所述机座(7)内腔远离液压缸外壳(2)一端滑动安装有刀箱(5),所述刀箱(5)内腔中安装有滚刀(6),所述液压缸外壳(2)与机座(7)内腔中滑动安装有活塞杆(3),所述活塞杆(3)位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素文郭攀马允郑陈坤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唐兴机械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