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3233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整体为直接固定安装在楼板下端面位置,且支架结构通过滑动结构安装有另一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安装板,支撑杆,台阶板,所述安装板上铰接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在两支撑杆之间安装有与安装板相互平行的台阶板,整体的支架结构设置为两组,支架结构设置为两组,实现了支架结构整体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将整体的支架结构进行延伸,来增加或减少一定的距离,从而方便使用,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挡板主要为起到防撞的效果,所加装在挡板连接柱上的弹簧,能够进一步的起到在收起第二组支架结构时对安装板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
本技术属于室内建筑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
技术介绍
室内楼梯,建筑物中作为楼层间垂直交通用的构件。用于楼层之间和高差较大时的交通联系。在设有电梯、自动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手段的多层和高层建筑中也要设置楼梯。高层建筑尽管采用电梯作为主要垂直交通工具,但仍然要保留楼梯供火灾时逃生之用。楼梯由连续梯级的梯段(又称梯跑)、平台(休息平台)和围护构件等组成。楼梯的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间的水平投影距离为梯长,梯级的总高为梯高。中国战国时期铜器上的重屋形象中已镌刻有楼梯。15~16世纪的意大利,将室内楼梯从传统的封闭空间中解放出来,使之成为形体富于变化带有装饰性的建筑组成部分。基于上述,现有的室内楼梯多为直接安装设置在室内,同时所安装的室内楼梯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且楼梯整体也不方便清洁,而能够收起的楼梯则所承载力度不够大。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以解决现有室内楼梯功能单一,安装的室内楼梯会占据一定的空间,且楼梯整体也不方便清洁,而能够收起的楼梯则所承载力度不够大的问题。本技术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包括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整体为直接固定安装在楼板下端面位置,且支架结构通过滑动结构安装有另一组支架结构;所述支架结构的末端位置安装有支撑结构,且滑动结构上设置有加固结构;所述支架结构包括安装板,支撑杆,台阶板,所述安装板上铰接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在两支撑杆之间安装有与安装板相互平行的台阶板,整体的支架结构设置为两组。进一步的,所述支架结构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为直接的卡接安装在安装板前端位置,且挡板的整体为通过四根连接柱安装在安装板上,且每根连接柱上均套接加装有弹簧。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结构包括滑动块,滑动杆,连接柱,所述滑动杆为设置在安装板靠前端支撑杆上,滑动块为直接的滑动安装在滑动杆上,且在滑动块的端面上转动安装有连接柱,连接柱上设有上下贯通的方孔。进一步的,所述加固结构包括滑轨,连接杆,所述滑轨固定在靠近安装板的右侧位置,连接杆的顶端为直接滑动安装在滑轨上,且连接杆的整体为直接滑动安装在连接柱的开槽内。进一步的,所述支撑结构包括支撑块,垫板,所述支撑块通过铰接连接方式安装在每根支撑杆的末端,支撑块的底端面位置上固定安装有垫板,垫板上设置有防滑凸起。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支架结构的设置,支架结构设置为两组,实现了支架结构整体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将整体的支架结构进行延伸,来增加或减少一定的距离,从而方便使用,因为支架结构的整体设有两组的状态,使得支架结构能够在不使用时进行收起,而设置在安装板上的挡板主要为起到防撞的效果,所加装在挡板连接柱上的弹簧,能够进一步的起到在收起第二组支架架构时对安装板的保护作用。滑动与加固结构的设置,滑动结构的滑动块为直接的滑动安装在滑动杆位置,且第二组的支架结构根部与滑动块相互固定,使得在将第二组的支架结构滑出时,能够稳定与第一组的支架结构相互平行,从而实现了将支架结构有效延伸的效果,因为支架结构为两组相互滑动向外伸展的状态,若将两组支架结构完全的滑动展开之后,两组支架结构上滑动块的极限位置会受到较大的外力,将滑动块上的连接柱上加装连接杆,让连接杆起到支架结构的整体保护作用,且同时也能够方便的辅助开启支架结构整体。支撑结构的设置,为了能够让所伸展滑出的支架结构整体进一步的稳定,将支架结构上的支撑杆末端安装支撑块,且在支撑块与地面相互接触的位置安装垫板,所安装的垫板主要起到定位与防滑的作用,从而使得支架结构的整体更加安全稳定。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架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收起状态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2中A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图2中B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1、支架结构;101、安装板;102、支撑杆;103、台阶板;104、挡板;2、滑动结构;201、滑动块;202、滑动杆;203、连接柱;3、加固结构;301、滑轨;302、连接杆;4、支撑结构;401、支撑块;402、垫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能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实施例: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包括支架结构1;支架结构1的整体为直接固定安装在楼板下端面位置,且支架结构1通过滑动结构2安装有另一组支架结构1;支架结构1的末端位置安装有支撑结构4,且滑动结构2上设置有加固结构3;支架结构1包括安装板101,支撑杆102,台阶板103,安装板101上铰接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102,在两支撑杆102之间安装有与安装板101相互平行的台阶板103,整体的支架结构1设置为两组,支架结构1的安装板101上所铰接安装的两根支撑杆102之间为平行的状态,使得所安装在两根支撑杆102上的每一处台阶板103之间也均为相互平行的状态,从而实现在无论将支撑杆102摆动到任意角度,台阶板103的板面始终处于平行的状态,将支架结构1设置为两组,实现了支架结构1整体能够根据不同需求将整体的支架结构1进行延伸,来增加或减少一定的距离,从而方便使用。其中,支架结构1还包括挡板104,挡板104为直接的卡接安装在安装板101前端位置,且挡板104的整体为通过四根连接柱203安装在安装板101上,且每根连接柱203上均套接加装有弹簧,因为支架结构1的整体设有两组的状态,使得支架结构1能够在不使用时进行收起,而设置在安装板101上的挡板104主要为起到防撞的效果,所加装在挡板104连接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结构(1);所述支架结构(1)的整体为直接固定安装在楼板下端面位置,且支架结构(1)通过滑动结构(2)安装有另一组支架结构(1);所述支架结构(1)的末端位置安装有支撑结构(4),且滑动结构(2)上设置有加固结构(3);所述支架结构(1)包括安装板(101),支撑杆(102),台阶板(103),所述安装板(101)上铰接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102),在两支撑杆(102)之间安装有与安装板(101)相互平行的台阶板(103),支架结构(1)设置为两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结构(1);所述支架结构(1)的整体为直接固定安装在楼板下端面位置,且支架结构(1)通过滑动结构(2)安装有另一组支架结构(1);所述支架结构(1)的末端位置安装有支撑结构(4),且滑动结构(2)上设置有加固结构(3);所述支架结构(1)包括安装板(101),支撑杆(102),台阶板(103),所述安装板(101)上铰接连接有两根平行的支撑杆(102),在两支撑杆(102)之间安装有与安装板(101)相互平行的台阶板(103),支架结构(1)设置为两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结构(1)还包括挡板(104),所述挡板(104)为直接的卡接安装在安装板(101)前端位置,且挡板(104)的整体为通过四根连接柱(203)安装在安装板(101)上,且每根连接柱(203)上均套接加装有弹簧。


3.如权利要求1所述装置式建筑室内楼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结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喻国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市宇鸿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