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生土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3007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装配式生土墙,包括竖直设置的木柱和与木柱十字交叉设置的木梁,木梁水平间隔设置,相邻的木柱与相邻的木梁组成的矩形框中为生土墙体,生土墙体由砌块拼接而成,砌块分层设置,与木柱结合的砌块与木柱连接的一侧开有与木柱相贴合的半圆柱形卡槽,与木梁连接的砌块端面设置有能够扣合在木梁上的矩形凹槽,每隔两层在砌块层上方铺设一层增强材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土墙的密封性,增强了土墙耐腐蚀和抗开裂的能力,容易施工和安装,增强了整个结构的节能环保,适合在生土结构相对较多的地区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生土墙
本技术属于土与木混合结构施工
,涉及一种装配式生土墙。
技术介绍
甘南藏族民居建筑结构存在土木结构、石木结构和砖木结构等多种建筑形式。土木混合式民居建筑结构形式比较传统,由于长期受风雨侵蚀和地质灾害等因素的影响,其材料和结构性能不可避免地遭受损伤。由于自然环境较差和使用的因素,耐久性逐渐降低,结构的抗震能力不足,安全性能降低,整体保温性能差。同时土体松散即使采用夯实的方法,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因此,墙体的整体性和耐久性是需要解决的问题。问题一是土坯墙体,由于主要材料是土,土体受雨水和季节温度影响比较明显,容易腐蚀退化,脱落,整体性能退化速度快,抗震性能相对较低。问题二是由于土体开裂,墙体保温性能降低明显,冬季为了保持室内舒适的温度,需要能源取暖,造成居民经济上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生土墙。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生土墙,包括竖直设置的木柱和与木柱十字交叉设置的木梁,木梁水平间隔设置,相邻的木柱与相邻的木梁组成的矩形框中为生土墙体,生土墙体由砌块拼接而成,砌块分层设置,与木柱结合的砌块与木柱连接的一侧开有与木柱相贴合的半圆柱形卡槽,与木梁连接的砌块端面设置有能够扣合在木梁上的矩形凹槽,每隔两层在砌块层上方铺设一层增强材料。进一步的,增强材料为钢丝网或者废旧橡胶或者植物纤维。进一步的,相邻层的砌块交错设置。进一步的,砌块与砌块、砌块与木柱、砌块与木梁之间通过潮湿的细土进行粘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是装配式生土墙,采用砌块装配,边缘砌块设有构造设计,使墙体与梁柱紧密结合,具有良好的密封性;同时,砌块可以根据现场施工能力进行分块处理,主体砌块可以进行分割;边缘砌块可以适当调整,具有可加工性,施工方便灵活;砌块采用内部加强材料其整体性能好,该方法提高了土墙的密封性,增强了土墙耐腐蚀和抗开裂的能力,容易施工和安装,增强了整个结构的节能环保,适合在生土结构相对较多的地区应用;本技术的装配砌块主要由土和加强材料构成,加强材料可以采用价格低廉的钢丝网、植物纤维或者废旧橡胶等材料,墙体组成材料价格低廉,既可以提高建筑维护结构的整体性能,延长结构的使用周期,间接的降低了建筑结构的造价和成本,符合建筑绿色环保的要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砌块一与砌块六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砌块二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砌块五与砌块三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砌块四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木柱;2、木梁;3、生土墙体;4、卡槽;5、矩形凹槽;A、砌块二;B、砌块五;C、砌块三;D、砌块四;E、砌块六;F、砌块一;H、分块墙体。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如图所示,一种装配式生土墙,包括竖直设置的木柱1和与木柱1十字交叉设置的木梁2,木梁2水平间隔设置,相邻的木柱1与相邻的木梁2组成的矩形框中为生土墙体3,生土墙体3由砌块拼接而成,砌块分层设置。相邻层的砌块交错设置。砌块与砌块、砌块与木柱1、砌块与木梁2之间通过潮湿的细土进行粘结。与木柱1结合的砌块为了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和紧密性,砌块在与木柱1连接的一侧开有与木梁2相贴合的半圆柱形的卡槽4。贴近木柱1的砌块与木柱1连接的砌块侧部设置有能够扣合在木梁2上的矩形凹槽5。每隔两层在砌块上方铺设一层增强材料,增强材料可以是钢丝网、废旧橡胶级植物纤维等材料。在施工之前将矩形框进行墙体模块分割,根据现场施工能力进行模块设计,设计好的砌块预先进行预制,到现场后直接进行安装。优选的,靠近下方木梁2的底层砌块层的结构为砌块层的两侧分别为砌块一F,砌块一F之间砌满砌块二A,砌块一F与木柱1结合的一侧设置为半圆柱型的卡槽4,砌块一F与砌块二A与下方木梁2连接的端面分别设置有矩形凹槽5。底层砌块层的上方的第二层砌块层的结构为两侧分别为砌块三C,砌块三C与木柱1接触的一侧设置半圆柱型的卡槽4。砌块三C内侧紧邻砌块三C为砌块四D,砌块四D与砌块四D之间为分块墙体H。砌块三C的长度为砌块一F长度的一半,砌块四D的长度与砌块一F、砌块二A的长度相同,砌块四D与砌块四D之间为分块墙体H。第二层砌块层的上方为第三层砌块层,第三层砌块层的两侧分别为砌块五B,砌块五B与木柱1接触的一侧为半圆柱型的卡槽4,砌块五B与砌块五B之间为分块墙体H。从第四层砌块层开始按照第二层和第三层的结构依次交替往上直到最上层砌块层的下一层为止。最上方的砌块层的结构为两侧的砌块分别为砌块六E,砌块六E的长度为砌块一F长度的一半,砌块六E与木柱1结合的一侧设置有半圆柱型的卡槽4,砌块六E的上端与上方木梁2连接的一侧设置有能够扣合在木梁2上的矩形凹槽5。砌块六E与砌块六E之间为砌块二A。本技术的施工方法:第一步,以施工结构为依据进行墙体模块分割,根据现场施工能力进行模块设计;第二步,设计不同的砌块模板,包括砌块一F、砌块二A、砌块三C、砌块四D、砌块五B、砌块六E和分块墙体H;第三步,以梁柱为边界,从木柱1和木梁2向内部分层安装,安装原则是从边向内,安装顺序砌块一F-砌块二A-砌块三C-砌块四D-砌块五B,使侧部的砌块分别与柱、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装配式生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木柱(1)和与木柱(1)十字交叉设置的木梁(2),木梁(2)水平间隔设置,相邻的木柱(1)与相邻的木梁(2)组成的矩形框中为生土墙体(3),生土墙体(3)由砌块拼接而成,砌块分层设置,与木柱(1)结合的砌块与木柱(1)连接的一侧开有与木柱(1)相贴合的半圆柱形卡槽(4),与木梁(2)连接的砌块端面设置有能够扣合在木梁(2)上的矩形凹槽(5),每隔两层在砌块层上方铺设一层增强材料。/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生土墙,其特征在于:包括竖直设置的木柱(1)和与木柱(1)十字交叉设置的木梁(2),木梁(2)水平间隔设置,相邻的木柱(1)与相邻的木梁(2)组成的矩形框中为生土墙体(3),生土墙体(3)由砌块拼接而成,砌块分层设置,与木柱(1)结合的砌块与木柱(1)连接的一侧开有与木柱(1)相贴合的半圆柱形卡槽(4),与木梁(2)连接的砌块端面设置有能够扣合在木梁(2)上的矩形凹槽(5),每...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忠铁曹万智戴欣悦李佳琪杨旭湟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民族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