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2607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8: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该技术方案改进了刨土组件的机械构造,并增设了绞龙及弯刀等结构。具体来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第一链条上固定锥头柱,沿直线排列的锥头柱对地面持续形成刮擦、切断作用,从而达到开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设了横向的绞龙,将刨松的碎土横向推送至外部,避免其堆积在行进方向上;同时,在装置前端增设了弯刀,既能在初始阶段将土层初步剜开,又可在运行过程中避免被刨开的松土向前飞散;而弯刀的角度可由螺杆灵活控制。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开沟效率,对电缆敷设施工具有积极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
本技术涉及电缆敷设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
技术介绍
电缆敷设,是指沿预定路线布放、安装电缆以形成电缆线路的过程。根据使用场合,可分为架空、地下(管道和直埋)、水底、墙壁和隧道等几种敷设方式。合理选择电缆的敷设方式对保证线路的传输质量、可靠性和施工维护等都是十分重要的。长途通信电缆为保证其通信安全可靠,一般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市内主干电缆为保证其通信安全可靠、安装更换方便和市容美观等,一般采用管道敷设方式。市内配线电缆可采用架空和墙壁敷设方式,随着现代化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将逐步为管道敷设方式所取代。在管道敷设方式中,需要先沿电缆延伸路径对地面进行开沟,再将贯穿有电缆的管道埋置于沟槽中,最后进行填土,从而完成敷设过程。目前,制约管道式敷设的主要问题在于开沟的工程量较大,尽管在工程上已经具有了机械化的开沟设备,但目前常规开沟设备的效率较为低下。具体来看,目前常规设备依靠刀盘执行刨土,其刨土效率较低,而且所产生的松土容易阻拦在前进路径上,因此在运行一段时间过后需要手动将松土铲出,对施工进程具有一定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常规地面开沟装置的刨土效率较低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常规地面开沟装置所刨开的松土,会阻挡在前进路径上,影响后续刨土效率。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包括车体,主轴,第一链轮,第二链轮,第一链条,安装座,锥头柱,第二链条,从动轮,皮带,主动轮,电机,绞龙,框架,挡板,弯刀,耳座,螺杆,其中,在车体上设置有主轴,在主轴上分别固结有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在第一链轮上绕接有第一链条,在第一链条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安装座,在安装座上固定连接有锥头柱,第二链轮通过第二链条与从动轮传动连接,从动轮通过皮带与主动轮传动连接,主动轮与电机传动连接;在主轴的外端固结有绞龙,在车体上固定连接有框架,框架笼罩在绞龙外部,在框架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若干挡板分别阻挡在绞龙的上方、前方、后方;在车体的前端铰接有弯刀,在车体上固定连接有耳座,螺杆的后端丝接在耳座上,螺杆的前端铰接在弯刀上。作为优选,在车体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握把,在所述握把上设置有电机的控制开关。作为优选,车体的车轮有三个,其中两个车轮位于第一链条后方,另外一个车轮位于第一链条侧方。作为优选,还包括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设置于车体上,所驱动电机与车体的车轮传动连接。作为优选,挡板通过螺栓紧固连接在框架上,在挡板上焊接有把手。在以上技术方案中,车体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着机械执行机构前进;主轴用于起到传动作用;电机带动主动轮旋转,从而通过皮带带动从动轮旋转,由于从动轮通过第二链条与第二链轮传动,因此可带动第二链轮旋转,由于第二链轮同第一链轮均固结于主轴上,因此第一链轮被带动旋转,从而驱动第一链条转动,进而通过其上的锥头柱达到刨土作用;安装座用于承载锥头柱;锥头柱为硬质、带锥头的金属杆,与地面接触时将地面刨翻成沟槽状;绞龙将翻松的碎土向外推送,从而避免其阻挡在第一链条前方;框架用于承载挡板;挡板用于阻挡绞龙的前方、上方、后方,确保被绞龙推出的碎土只能向外输出,不至于向各个方向飞散;弯刀一方面用于在初始时将土层初步剜开(这一剜开动作是通过手动抬起车体后端来实现的),另一方面用于避免被刨开的松土向前飞散;耳座用于供螺杆后端丝接于其上;由于螺杆的前端与弯刀铰接,因此,通过调节螺杆的丝接深度,可调节弯刀的角度。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该技术方案改进了刨土组件的机械构造,并增设了绞龙及弯刀等结构。具体来看,本技术在第一链条上固定锥头柱,沿直线排列的锥头柱对地面持续形成刮擦、切断作用,从而达到开沟的目的。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增设了横向的绞龙,将刨松的碎土横向推送至外部,避免其堆积在行进方向上;同时,在装置前端增设了弯刀,既能在初始阶段将土层初步剜开,又可在运行过程中避免被刨开的松土向前飞散;而弯刀的角度可由螺杆灵活控制。应用本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开沟效率,对电缆敷设施工具有积极意义。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整体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中,传动机构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处于工作状态时的主视图;图中:1、车体2、主轴3、第一链轮4、第二链轮5、第一链条6、安装座7、锥头柱8、第二链条9、从动轮10、皮带11、主动轮12、电机13、绞龙14、框架15、挡板16、弯刀17、耳座18、螺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如图1~3所示,包括车体1,主轴2,第一链轮3,第二链轮4,第一链条5,安装座6,锥头柱7,第二链条8,从动轮9,皮带10,主动轮11,电机12,绞龙13,框架14,挡板15,弯刀16,耳座17,螺杆18,其中,在车体1上设置有主轴2,在主轴2上分别固结有第一链轮3和第二链轮4,在第一链轮3上绕接有第一链条5,在第一链条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安装座6,在安装座6上固定连接有锥头柱7,第二链轮4通过第二链条8与从动轮9传动连接,从动轮9通过皮带10与主动轮11传动连接,主动轮11与电机12传动连接;在主轴2的外端固结有绞龙13,在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框架14,框架14笼罩在绞龙13外部,在框架14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15,若干挡板15分别阻挡在绞龙13的上方、前方、后方;在车体1的前端铰接有弯刀16,在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耳座17,螺杆18的后端丝接在耳座17上,螺杆18的前端铰接在弯刀16上。该装置的结构特点如下:车体1为本技术的主体结构,用于承载着机械执行机构前进;主轴2用于起到传动作用;电机12带动主动轮11旋转,从而通过皮带10带动从动轮9旋转,由于从动轮9通过第二链条8与第二链轮4传动,因此可带动第二链轮4旋转,由于第二链轮4同第一链轮3均固结于主轴2上,因此第一链轮3被带动旋转,从而驱动第一链条5转动,进而通过其上的锥头柱7达到刨土作用;安装座6用于承载锥头柱7;锥头柱7为硬质、带锥头的金属杆,与地面接触时将地面刨翻成沟槽状;绞龙13将翻松的碎土向外推送,从而避免其阻挡在第一链条5前方;框架14用于承载挡板15;挡板15用于阻挡绞龙13的前方、上方、后方,确保被绞龙13推出的碎土只能向外输出,不至于向各个方向飞散;弯刀16一方面用于在初始时将土层初步剜开(这一剜开动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主轴(2),第一链轮(3),第二链轮(4),第一链条(5),安装座(6),锥头柱(7),第二链条(8),从动轮(9),皮带(10),主动轮(11),电机(12),绞龙(13),框架(14),挡板(15),弯刀(16),耳座(17),螺杆(18),其中,在车体(1)上设置有主轴(2),在主轴(2)上分别固结有第一链轮(3)和第二链轮(4),在第一链轮(3)上绕接有第一链条(5),在第一链条(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安装座(6),在安装座(6)上固定连接有锥头柱(7),第二链轮(4)通过第二链条(8)与从动轮(9)传动连接,从动轮(9)通过皮带(10)与主动轮(11)传动连接,主动轮(11)与电机(12)传动连接;在主轴(2)的外端固结有绞龙(13),在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框架(14),框架(14)笼罩在绞龙(13)外部,在框架(14)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15),若干挡板(15)分别阻挡在绞龙(13)的上方、前方、后方;在车体(1)的前端铰接有弯刀(16),在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耳座(17),螺杆(18)的后端丝接在耳座(17)上,螺杆(18)的前端铰接在弯刀(16)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埋设电缆的地面开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1),主轴(2),第一链轮(3),第二链轮(4),第一链条(5),安装座(6),锥头柱(7),第二链条(8),从动轮(9),皮带(10),主动轮(11),电机(12),绞龙(13),框架(14),挡板(15),弯刀(16),耳座(17),螺杆(18),其中,在车体(1)上设置有主轴(2),在主轴(2)上分别固结有第一链轮(3)和第二链轮(4),在第一链轮(3)上绕接有第一链条(5),在第一链条(5)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安装座(6),在安装座(6)上固定连接有锥头柱(7),第二链轮(4)通过第二链条(8)与从动轮(9)传动连接,从动轮(9)通过皮带(10)与主动轮(11)传动连接,主动轮(11)与电机(12)传动连接;在主轴(2)的外端固结有绞龙(13),在车体(1)上固定连接有框架(14),框架(14)笼罩在绞龙(13)外部,在框架(14)上固定连接有若干挡板(15),若干挡板(15)分别阻挡在绞龙(13)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一竹阿斯顿·伊恩·科鲁兹卡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宏润智能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