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246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8: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涉及建筑技术领域。该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包括外筒、钢筋骨架和塑料护管,所述钢筋骨架位于塑料护管的内部,外筒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内部的中心开设有浇注口,顶板内部的两端均固定镶嵌有螺母,每个螺母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每个螺栓的顶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该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通过设置顶板、螺母、螺栓、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块、第一固定块、夹持块、防粘套管、挤压板和支撑机构,避免了桩头大多是由混凝土握裹钢筋笼骨架的多个钢筋上部形成,拆除时会对钢筋笼骨架造成较大的晃动,进而影响灌注桩桩身的稳固性的情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
本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为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
技术介绍
桩基施工的时候为了保证桩头质量,桩顶标高一般都要高出设计标高,例如灌注桩,因为在灌注混凝土时,桩底的沉渣和灌注过程中泥浆中沉淀的杂质会在混凝土表面形成一定厚度,我们一般称浮浆,那么当混凝土凝固以后,就要将超灌部分凿除,将桩顶标高以上的主筋(钢筋)露出来,进行桩基检测合格后,进行承台的施工。现有技术中,灌注桩的桩头大多是由混凝土握裹钢筋笼骨架的多个钢筋上部形成,而对桩头拆除的方式大多是由切割或敲打,但在切割或敲打过程中会对钢筋笼骨架造成较大的晃动,进而影响灌注桩桩身的稳固性,严重会造成桩身产生裂痕,降低灌注桩的物理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技术方案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包括外筒、钢筋骨架和塑料护管,所述钢筋骨架位于塑料护管的内部,外筒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顶板内部的中心开设有浇注口,顶板内部的两端均固定镶嵌有螺母,每个螺母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每个螺栓的顶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外筒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两个第一固定块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夹持块,两个夹持块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且第一铰接块与第一铰接杆固定铰接,两个第一固定块的下方均设有若干个辅助夹持机构,顶板底面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机构,钢筋骨架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粘套管,防粘套管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板。进一步改进为,每个所述支撑机构均包括支撑箱,每个支撑箱的顶面均与顶板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支撑箱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每个滑槽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每个滑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通过设置滑槽,将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提升了滑块移动的稳定性。进一步改进为,每个所述支撑杆的底面均与挤压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挤压板的内部开设有与浇注口相适配的通孔,通过设置通孔,可将注浆管在通孔的内部进行浇注混凝土。进一步改进为,每个所述滑块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每个弹簧远离滑块的一端均与支撑箱的内顶壁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弹簧,可使弹簧对滑块进行支撑,从而使挤压板对灌注桩进行压实。进一步改进为,每个所述辅助夹持机构均包括第二固定块,每个第二固定块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辅助夹持板,每个辅助夹持板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块,每个第三铰接块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第二铰接杆,通过设置第三铰接块和第二铰接杆,将第三铰接块在第二铰接杆的内部转动,从而使第二铰接杆带动辅助夹持板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转动。进一步改进为,每个所述辅助夹持板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铰接块,每个夹持块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铰接杆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块,通过设置第五铰接块,可将第二铰接杆与第五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相连,从而使夹持块同时带动辅助夹持板转动。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顶板顶面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吊装块,两个吊装块的内部均开设有吊装孔,通过设置吊装块,便于使用者对顶板进行吊起。1、该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通过设置顶板、螺母、螺栓、第一铰接杆、第一铰接块、第一固定块、夹持块、防粘套管、挤压板和支撑机构,将螺栓在螺母的内部旋转,从而将螺栓在螺母的内部旋转上升降,从而将第一铰接杆在第一铰接块的内部转动,从而将夹持块在第一固定块的内部转动,从而使夹持块对塑料护管进行夹持,同时将支撑机构对挤压板进行支撑,并使挤压板在防粘套管的内部滑动,将混凝土压实在挤压板的下方,并可经顶板将外筒拉出时,经夹持块将塑料护管拉出,达到了对桩头灵活拆除的效果,避免了桩头大多是由混凝土握裹钢筋笼骨架的多个钢筋上部形成,拆除时会对钢筋笼骨架造成较大的晃动,进而影响灌注桩桩身的稳固性的情况。2、该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通过设置滑槽,将滑块在滑槽的内部滑动,从而提升了滑块移动的稳定性,通过设置通孔,可将注浆管在通孔的内部进行浇注混凝土,通过设置弹簧,可使弹簧对滑块进行支撑,从而使挤压板对灌注桩进行压实,通过设置第三铰接块和第二铰接杆,将第三铰接块在第二铰接杆的内部转动,从而使第二铰接杆带动辅助夹持板在第二固定块的内部转动,通过设置第五铰接块,可将第二铰接杆与第五铰接块和第二铰接块相连,从而使夹持块同时带动辅助夹持板转动,通过设置吊装块,便于使用者对顶板进行吊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外筒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结构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支撑机构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辅助夹持板的立体图。图中标号表示为,1、外筒;2、钢筋骨架;3、塑料护管;4、防粘套管;5、顶板;6、挤压板;7、螺母;8、辅助夹持机构;801、第二固定块;802、辅助夹持板;803、第三铰接块;804、第二铰接杆;805、第五铰接块;9、支撑机构;901、支撑箱;902、滑槽;903、弹簧;904、滑块;905、支撑杆;10、第一铰接杆;11、第一铰接块;12、第一固定块;13、夹持块;14、螺栓;15、浇注口;16、吊装块;17、第二铰接块。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4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包括外筒1、钢筋骨架2和塑料护管3,钢筋骨架2位于塑料护管3的内部,外筒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5,顶板5内部的中心开设有浇注口15,顶板5内部的两端均固定镶嵌有螺母7,每个螺母7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4,每个螺栓14的顶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10,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2,两个第一固定块12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夹持块13,两个夹持块13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11,且第一铰接块11与第一铰接杆10固定铰接,两个第一固定块12的下方均设有若干个辅助夹持机构8。每个辅助夹持机构8均包括第二固定块801,每个第二固定块801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辅助夹持板802,每个辅助夹持板802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三铰接块803,每个第三铰接块803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第二铰接杆804,通过设置第三铰接块803和第二铰接杆804,将第三铰接块803在第二铰接杆804的内部转动,从而使第二铰接杆804带动辅助夹持板802在第二固定块801的内部转动,每个辅助夹持板802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铰接块805,每个夹持块13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与第二铰接杆804相适配的第二铰接块17,通过设置第五铰接块805,可将第二铰接杆804与第五铰接块805和第二铰接块17相连,从而使夹持块13同时带动辅助夹持板802转动,顶板5底面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机构9。每个支撑机构9均包括支撑箱901,每个支撑箱901的顶面均与顶板5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支撑箱901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902,每个滑槽90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04,每个滑块904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05,通过设置滑槽902,将滑块904在滑槽902的内部滑动,从而提升了滑块904移动的稳定性,每个支撑杆905的底面均与挤压板6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包括外筒(1)、钢筋骨架(2)和塑料护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2)位于塑料护管(3)的内部,外筒(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5),顶板(5)内部的中心开设有浇注口(15),顶板(5)内部的两端均固定镶嵌有螺母(7),每个螺母(7)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4),每个螺栓(14)的顶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10),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2),两个第一固定块(12)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夹持块(13),两个夹持块(13)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11),且第一铰接块(11)与第一铰接杆(10)固定铰接,两个第一固定块(12)的下方均设有若干个辅助夹持机构(8),顶板(5)底面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机构(9),钢筋骨架(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粘套管(4),防粘套管(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板(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包括外筒(1)、钢筋骨架(2)和塑料护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骨架(2)位于塑料护管(3)的内部,外筒(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顶板(5),顶板(5)内部的中心开设有浇注口(15),顶板(5)内部的两端均固定镶嵌有螺母(7),每个螺母(7)的内部均螺纹连接有螺栓(14),每个螺栓(14)的顶面均转动连接有第一铰接杆(10),外筒(1)的内壁固定连接有两个第一固定块(12),两个第一固定块(12)的内部均固定铰接有夹持块(13),两个夹持块(13)的顶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铰接块(11),且第一铰接块(11)与第一铰接杆(10)固定铰接,两个第一固定块(12)的下方均设有若干个辅助夹持机构(8),顶板(5)底面的两端均设有支撑机构(9),钢筋骨架(2)内壁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防粘套管(4),防粘套管(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挤压板(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除桩头的灌注桩,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支撑机构(9)均包括支撑箱(901),每个支撑箱(901)的顶面均与顶板(5)的底面固定连接,每个支撑箱(901)的内部均开设有滑槽(902),每个滑槽(902)的内部均滑动连接有滑块(904),每个滑块(904)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05)。


3.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强灵魏小龙刘欢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钟鸣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