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123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包括支撑柱、底板、工作台和上料槽,所述底板的底端拐角处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顶板、带动条、旋转杆、固定槽、夹持壁、第一夹持座、第一内夹板、第一孔槽、第二夹持座、活动杆、第二孔洞、第二内夹板以及工作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铜丝穿过第一孔槽,工作电机旋转使带动条带动旋转杆运作,旋转杆带动活动杆使第二夹持座下降,当第二夹持座和第一夹持座重合时,这时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洞重合,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洞重合使铜丝固定夹持,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固定夹持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
本技术涉及铜线自动搪锡
,具体为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铜线自动搪锡技术不断更新,传统的铜线自动搪锡设备给与铜线均匀上料,对于铜线自动搪锡设备自动上料功能还存在一些不足,专门针对铜线自动搪锡设备所存在的问题,研发出新型的处理设备,所以就会使用到专门的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传统的铜线自动搪锡装置需要对铜丝进行连接,自动搪锡设备不便夹持的问题单带来的麻烦,在工作过程中需要对铜丝线固定进行夹持,但铜线自动搪锡对铜丝固定夹持的功能不够完善,针对这一问题带来浪费时间减少生产资源,造成质量不合格,对于这一方面没有更加完整化的装置,更加简单的处理设备,所以现开发出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不便夹持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包括支撑柱、底板、工作台和上料槽,所述底板的底端拐角处设置有支撑柱,所述底板的顶端设置有工作台,所述工作台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结构,所述夹持结构包括顶板、带动条、旋转杆、固定槽、夹持壁、第一夹持座、第一内夹板、第一孔槽、第二夹持座、活动杆、第二孔洞、第二内夹板以及工作电机,所述夹持壁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所述固定槽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所述夹持壁的顶端固定有顶板,所述顶板的顶端固定有工作电机,所述工作电机的一端设置有带动条,所述旋转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活动杆,所述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夹持座,所述第二夹持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夹板,所述第二内夹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所述第二夹持座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座,所述第一夹持座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夹板,所述第一内夹板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槽,所述工作台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槽,所述工作台靠近上料槽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结构,所述上料槽的顶端设置有上料结构。优选的,所述活动杆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三组贯穿空槽,所述旋转杆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所述旋转杆贯穿活动杆内部。优选的,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固定圈、加热管、内槽、吸热块以及加热板,所述内槽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所述加热管的两端设置有固定圈,所述加热管的顶端设置有加热板,所述加热板的内部设置有吸热块。优选的,所述固定圈设置有两组,所述固定圈的内部呈中空设计,所述加热管两端贯穿固定圈的内部。优选的,所述上料结构包括上料箱、上料口、下料管、下料管、出料盘以及均匀出料槽,所述上料箱的顶端设置有上料口,所述上料口的内部设置有下料管,所述下料管的底端设置有出料盘,所述出料盘的内部设置有均匀出料槽。优选的,所述出料盘的内部设置两组均匀出料槽,所述出料盘的一端与下料管的输出端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不仅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固定夹持的功能,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加热的功能,而且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均匀上料的功能;(1)通过铜丝穿过第一孔槽,工作电机旋转使带动条带动旋转杆运作,旋转杆带动活动杆使第二夹持座下降,当第二夹持座和第一夹持座重合时,这时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洞重合,第一孔槽和第二孔洞重合使铜丝固定夹持,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固定夹持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适用性;(2)通过将铜丝放置于上料槽内部,固定圈将热量传递于加热管,在内槽内慢慢升温,随后热量传递吸热块,多组吸热块将热量导入加热板,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加热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实用性;(3)通过上料箱里的涂料进入下料管,下料管进入出料盘从均匀出料槽流出,涂料从下料管通过出料盘进入上料槽的内部,铜丝在上料槽的内部,均匀出料槽将涂料涂抹在铜丝表面,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均匀上料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高效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夹持结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柱;2、底板;3、加热结构;301、固定圈;302、加热管;303、内槽;304、吸热块;305、加热板;4、工作台;5、夹持结构;501、顶板;502、带动条;503、旋转杆;504、固定槽;505、夹持壁;506、第一夹持座;507、第一内夹板;508、第一孔槽;509、第二夹持座;510、活动杆;511、第二孔洞;512、第二内夹板;513、工作电机;6、上料结构;601、上料箱;602、上料口;603、下料管;604、出料盘;605、均匀出料槽;7、上料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支撑柱1、底板2、工作台4和上料槽7,底板2的底端拐角处设置有支撑柱1,底板2的顶端设置有工作台4,工作台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结构5,夹持结构5包括顶板501、带动条502、旋转杆503、固定槽504、夹持壁505、第一夹持座506、第一内夹板507、第一孔槽508、第二夹持座509、活动杆510、第二孔洞511、第二内夹板512以及工作电机513,夹持壁50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504,固定槽504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503,夹持壁505的顶端固定有顶板501,顶板501的顶端固定有工作电机513,该工作电机513的型号可为Y90S-2,工作电机513的输入端与单机片的输出端电性连接,工作电机513的一端设置有带动条502,旋转杆5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活动杆510,活动杆510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夹持座509,第二夹持座50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夹板512,第二内夹板5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511,第二夹持座509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座506,第一夹持座5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夹板507,第一内夹板50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槽508,活动杆510内部的两端均设置有三组贯穿空槽,旋转杆5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螺纹,旋转杆503贯穿活动杆510内部,铜丝穿过第一孔槽508,工作电机513旋转使带动条502带动旋转杆503运作,旋转杆503带动活动杆510使第二夹持座509下降,当第二夹持座509和第一夹持座506重合时,这时第一孔槽508和第二孔洞511重合,第一孔槽508和第二孔洞511重合使铜丝固定夹持,实现了该机构便于固定夹持的功能,从而提高了该装置在使用时的适用性;工作台4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槽7,工作台4靠近上料槽7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结构3,加热结构3包括固定圈301、加热管302、内槽303、吸热块304以及加热板305,内槽303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302,该加热管302的型号可为12-660V,加热管30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包括支撑柱(1)、底板(2)、工作台(4)和上料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底端拐角处设置有支撑柱(1),所述底板(2)的顶端设置有工作台(4),所述工作台(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结构(5),所述夹持结构(5)包括顶板(501)、带动条(502)、旋转杆(503)、固定槽(504)、夹持壁(505)、第一夹持座(506)、第一内夹板(507)、第一孔槽(508)、第二夹持座(509)、活动杆(510)、第二孔洞(511)、第二内夹板(512)以及工作电机(513),所述夹持壁(50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504),所述固定槽(504)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503),所述夹持壁(505)的顶端固定有顶板(501),所述顶板(501)的顶端固定有工作电机(513),所述工作电机(513)的一端设置有带动条(502),所述旋转杆(5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活动杆(510),所述活动杆(510)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夹持座(509),所述第二夹持座(50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夹板(512),所述第二内夹板(5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511),所述第二夹持座(509)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座(506),所述第一夹持座(5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夹板(507),所述第一内夹板(50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槽(508),所述工作台(4)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槽(7),所述工作台(4)靠近上料槽(7)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结构(3),所述上料槽(7)的顶端设置有上料结构(6)。/n...

【技术特征摘要】
1.镀锡铜线自动搪锡装置,包括支撑柱(1)、底板(2)、工作台(4)和上料槽(7),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的底端拐角处设置有支撑柱(1),所述底板(2)的顶端设置有工作台(4),所述工作台(4)顶端的一侧设置有夹持结构(5),所述夹持结构(5)包括顶板(501)、带动条(502)、旋转杆(503)、固定槽(504)、夹持壁(505)、第一夹持座(506)、第一内夹板(507)、第一孔槽(508)、第二夹持座(509)、活动杆(510)、第二孔洞(511)、第二内夹板(512)以及工作电机(513),所述夹持壁(505)的内部设置有固定槽(504),所述固定槽(504)的内部设置有旋转杆(503),所述夹持壁(505)的顶端固定有顶板(501),所述顶板(501)的顶端固定有工作电机(513),所述工作电机(513)的一端设置有带动条(502),所述旋转杆(503)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活动杆(510),所述活动杆(510)的底端设置有第二夹持座(509),所述第二夹持座(509)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内夹板(512),所述第二内夹板(512)的内部设置有第二孔洞(511),所述第二夹持座(509)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夹持座(506),所述第一夹持座(506)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内夹板(507),所述第一内夹板(507)的内部设置有第一孔槽(508),所述工作台(4)的内部设置有上料槽(7),所述工作台(4)靠近上料槽(7)的一侧设置有加热结构(3),所述上料槽(7)的顶端设置有上料结构(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镀锡铜线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童上广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锶岳铜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