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细胞培养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097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细胞培养支架,其包括用于放置在孔板培养孔中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平行的培养层,各培养层间隔层叠布置,培养层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连接,支撑结构的底部能抵接在孔板培养孔的内侧壁上。将支架本体放置到孔板培养孔中,细胞能依附在支架本体的各培养层上生长,而由于支撑结构的底部抵接在孔板培养孔的内壁,因此支架本体也不影响孔板培养孔底面上细胞的生长。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培养细胞,既能在有限的孔板中培养更大量的细胞,也能使细胞始终在平面的环境下生长,即细胞的粘附状态没有改变,便于观察细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细胞培养支架
本技术涉及细胞培养
中的一种细胞培养支架。
技术介绍
贴壁细胞需要粘附在介质表面才能进行生长。对于目前常用的6孔板、12孔板、24孔板等培养体系,细胞所能培养的最大量取决于孔板的底面积的大小。想要获得更多数量的细胞,则需要通过增加孔板的数量来实现。对于一些蛋白或者细胞分泌产物的检测,多需要106以上的细胞数(例如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检测),必须借助六孔板或者培养皿才能获得此量级的细胞,无法使用12孔或以上的孔板,往往造成孔板过多,操作繁琐,也浪费大量昂贵的培养基。目前已有商品化的三维细胞培养支架,如洁特公司生产的可以将支架放置在相应的孔板中,以获得更多的细胞。但是这种三维支架结构呈网格状,网格间的孔隙小,细胞消化困难,且无法在光学显微镜下对细胞进行观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细胞培养支架,其能在获得更多的细胞同时,保证细胞的生长状态,且减少孔板的使用。根据本技术的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一种细胞培养支架,其包括用于放置在孔板培养孔中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平行的培养层,各所述培养层间隔层叠布置,所述培养层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能抵接在孔板培养孔的内侧壁上。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各所述培养层的面积小于位于其下方的相邻培养层的面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层呈圆盘状,各所述培养层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上。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位于最底部的培养层的底面积小于孔板培养孔的底面积。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三根连接柱,各所述连接柱连接在所有培养层的周侧,各所述连接柱的底部与孔板培养孔的内侧壁抵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支架本体放置到孔板培养孔中,细胞能依附在支架本体的各培养层上生长,而由于支撑结构的底部抵接在孔板培养孔的内壁,因此支架本体也不影响孔板培养孔底面上细胞的生长。使用本技术培养细胞,既能在有限的孔板中培养更大量的细胞,也能使细胞始终在平面的环境下生长,即细胞的粘附状态没有改变,便于观察细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说明。显然,所描述的附图只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设计方案和附图。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放置到孔板培养孔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只是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照图1~图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细胞培养支架,其包括用于放置在孔板培养孔30中的支架本体,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平行的培养层10,各培养层10间隔层叠布置,培养层10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连接。贴壁细胞能自然地依附在各培养层10上生长,即细胞仍能在平面环境下生长,不改变细胞的粘附状态,使贴壁细胞易于消化。支撑结构包括至少三根连接柱20,各连接柱20连接在所有培养层10的周侧,各连接柱20的底部与孔板培养孔30的内侧壁抵接。在本实施例中,可选地,培养层10的数量为四层,连接柱20的数量为四根。各相邻的两根连接柱20与培养层10的中心连线夹角相等,相应地,两根相邻的连接柱20与培养层10中心连线夹角均为90°。由于支撑结构的底部能抵接在孔板培养孔30的内侧壁上,因此支架本体不会影响在孔板培养孔底面上贴壁生长的细胞,而且即使在添加、更换培养基时亦无需取出支架本体,便于使用。进一步作为优选地的实施方式,培养层10呈圆盘状,各培养层10的中心位于同一垂直方向上;各培养层10的面积小于位于其下方的相邻培养层10的面积,从而支架本体构成圆台状结构,便于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各培养层10上的细胞,无需特意取出支架。位于最底部的培养层10的底面积小于孔板培养孔30的底面积,以使支架本体能整体放入孔板培养孔30中,保证各培养层10上细胞的生长。以上是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进行了具体说明,但本技术创造并不限于所述实施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技术精神的前提下还可作出种种的等同变型或替换,这些等同的变型或替换均包含在本申请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细胞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在孔板培养孔(30)中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平行的培养层(10),各所述培养层(10)间隔层叠布置,所述培养层(10)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能抵接在孔板培养孔(30)的内侧壁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细胞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放置在孔板培养孔(30)中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至少两层相互平行的培养层(10),各所述培养层(10)间隔层叠布置,所述培养层(10)之间通过支撑结构连接,所述支撑结构的底部能抵接在孔板培养孔(30)的内侧壁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培养层(10)的面积小于位于其下方的相邻培养层(10)的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细胞培养支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桑宏勋吴家昌庄伟达赵仁礼赖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