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70038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包括流水通道和扰流线,流水通道采用瓦楞结构,流水通道与水流方向平行,流水通道包含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扰流线位于流水通道之间,扰流线与流水通道相互垂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流水通道具有空间大的优点,避免高浓度的污染物和颗粒杂质堵塞流水通道。前后流水通道相互隔离,避免经常更换反渗透膜组件,降低污水处理时设备的维护成本。扰流线能够干扰流体系统的不稳定性,从而在反渗透膜表面产生湍流,避免污染物和杂质堵塞进水通道和反渗透膜的表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
本技术涉及反渗透膜
,特别是涉及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
技术介绍
进水网格又被称为进水通道,广泛应用于反渗透膜过滤和污水处理领域,在反渗透过滤中进水通道起到支撑反渗透膜和导流液体的作用,进水通道为反渗透膜元件提供一个从元件进水端到浓水端之间的一个通道,从而防止相邻的反渗透膜之间相互紧贴,进而阻碍液体流动,使反渗透膜失去过滤和净化的功能。目前的反渗透膜进水通道普遍采用粗细一致的塑料线通过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形成,由于进水通道的纬线和经线相互交织使得进水通道具有一定的抗拉力,对反渗透膜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在反渗透膜之间形成一个空隙,从而使液体在膜表面流动,实现反渗透过滤。但是现有的进水通道纵向和横向宽度一样,在过滤过程中会产生死角导致污染物堵塞膜组件,尤其是当污水浓度过大且含有大量杂质的情况下,污染物和杂质会附着在反渗透膜和进水通道表面,从而造成膜组件的堵塞,导致污水的过滤效果不理想,而且经常更换膜组件增加了污水处理的成本。在对高浓度污水进行处理时,现有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对进水端的水质要求高,需要先经过复杂的预处理,使进水端的水质达到要求,因此污水预处理的成本高,而且现有的反渗透膜过滤装置无法耐受高浓度的污染物,因此清洗周期频繁,清洗维护费用高,当高浓度的污染物堵塞膜组件时会导致出水水质差且出水不稳定,处理污水时需要的压降高,相对应的增加了能耗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从而形成大空间的水流通道,避免高浓度的污染物和颗粒杂质堵塞水流通道,同时又具有支撑反渗透膜和导流液体的作用,进而使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实现对带有颗粒杂质的高浓度污水的净化处理。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包括流水通道和扰流线,流水通道采用瓦楞结构,流水通道与水流方向平行,流水通道包含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相互间隔排列,扰流线位于流水通道之间,扰流线与流水通道相互垂直,扰流线与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固定连接,扰流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流水通道采用瓦楞结构,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相互间隔排列,流水通道具有空间大的优点,避免高浓度的污染物和颗粒杂质堵塞水流通道,而且前后流水通道相互隔离,前反渗透膜需要过滤的污水来自前流水通道,后反渗透膜需要过滤的污水来自后流水通道,当颗粒杂质堵塞前反渗透膜时,后反渗透膜能够正常工作,避免经常更换和维护反渗透膜组件,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扰流线位于流水通道之间,扰流线在液体流动时具有导流液体的作用,由于扰流线与流水通道相互垂直,因此扰流线与水流方向也相互垂直,当水流通过扰流线时,水流在扰流线的干扰下产生不稳定性,流体系统的不稳定性会在反渗透膜表面产生湍流,进而减小进水端与出水端的浓差极化现象,避免污染物和杂质堵塞反渗透膜的表面和进水通道。进一步,扰流线为细丝状结构,扰流线位于流水通道的中间,扰流线之间相互平行且等距离分布,扰流线穿过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扰流线与流水通道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流水通道受到水流的冲击容易发生形变,扰流线穿过流水通道的中间且固定连接,因此能够增加流水通道的强度,从而避免流水通道因为受到水流冲击而发生变形的问题,进而保证反渗透膜组件能够正常使用。进一步,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形状相同,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相互紧贴,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方向相反,前流水通道的方向位于正面,后流水通道的方向位于反面。前流水通道的方向位于正面,污水通过前流水通道进入朝向正面的反渗透膜,后流水通道的方向位于反面,污水通过后流水通道进入朝向反面的反渗透膜,反渗透膜得到充分利用。进一步,流水通道的形状为等腰梯形,等腰梯形的腰线为流水通道的侧面,等腰梯形的上底为流水通道的底面,等腰梯形的下底为流水通道的开口。进一步,流水通道的形状为半圆形,半圆形的开口为流水通道的开口,前流水通道的半圆形开口朝向正面,后流水通道的半圆形开口朝向反面,半圆形流水通道相互交错连接,扰流线位于半圆形流水通道的中间。进一步,流水通道的形状为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两条腰为流水通道的侧面,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为流水通道的开口,前流水通道的三角形开口朝向正面,后流水通道的三角形开口朝向反面,三角形流水通道相互交错连接,扰流线位于三角形流水通道的中间。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流水通道采用瓦楞结构,流水通道具有空间大的优点,避免高浓度的污染物和颗粒杂质堵塞流水通道;前后流水通道相互隔离,前后反渗透膜相互各自工作,避免经常更换反渗透膜组件降低污水处理的设备维护成本;扰流线能够干扰流体系统的不稳定性,从而在反渗透膜表面产生湍流,避免污染物和杂质堵塞进水通道和反渗透膜的表面。附图说明图1是一种进水通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一种梯形进水通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一种三角形进水通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一种半圆形进水通道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识:流水通道1,扰流线2,前流水通道3,后流水通道4。具体实施方式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从而形成大空间的水流通道,避免高浓度的污染物和颗粒杂质堵塞水流通道,同时又具有支撑反渗透膜和导流液体的作用,进而使反渗透膜过滤装置实现对带有颗粒杂质的高浓度污水的净化处理。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作为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包括流水通道1和扰流线2,流水通道1采用瓦楞结构,流水通道1与水流方向平行,流水通道1包含前流水通道3和后流水通道4,前流水通道3和后流水通道4相互间隔排列,扰流线2位于流水通道1之间,扰流线2与流水通道1相互垂直,扰流线2与前流水通道3和后流水通道4固定连接,扰流线2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优选的,流水通道1采用瓦楞结构,前流水通道3和后流水通道4相互间隔排列,流水通道1具有空间大的优点,避免高浓度的污染物和颗粒杂质堵塞水流通道,而且前后流水通道4相互隔离,前反渗透膜需要过滤的污水来自前流水通道3,后反渗透膜需要过滤的污水来自后流水通道4,当颗粒杂质堵塞前反渗透膜时,后反渗透膜能够正常工作,避免经常更换和维护反渗透膜组件,从而降低污水处理的成本。优选的,扰流线2位于流水通道1之间,扰流线2在液体流动时具有导流液体的作用,由于扰流线2与流水通道1相互垂直,因此扰流线2与水流方向也相互垂直,当水流通过扰流线2时,水流在扰流线2的干扰下产生不稳定性,流体系统的不稳定性会在反渗透膜表面产生湍流,进而减小进水端与出水端的浓差极化现象,避免污染物和杂质堵塞反渗透膜的表面和进水通道。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扰流线2为细丝状结构,扰流线2位于流水通道1的中间,扰流线2之间相互平行且等距离分布,扰流线2穿过前流水通道3和后流水通道4,扰流线2与流水通道1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通道和扰流线,所述的流水通道采用瓦楞结构,流水通道与水流方向平行,流水通道包含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相互间隔排列,所述的扰流线位于流水通道之间,扰流线与流水通道相互垂直,扰流线与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固定连接,扰流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包括流水通道和扰流线,所述的流水通道采用瓦楞结构,流水通道与水流方向平行,流水通道包含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相互间隔排列,所述的扰流线位于流水通道之间,扰流线与流水通道相互垂直,扰流线与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固定连接,扰流线位于同一水平面且相互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扰流线为细丝状结构,扰流线位于流水通道的中间,扰流线之间相互平行且等距离分布,扰流线穿过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扰流线与流水通道相互垂直且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管网式反渗透膜过滤装置的进水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形状相同,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相互紧贴,前流水通道和后流水通道方向相反,前流水通道的方向位于正面,后流水通道的方向位于反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炜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特分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