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千斤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00056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7: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液压千斤顶,包括缸筒、活塞杆和蓄能器,缸筒具有第一空腔和与第一空腔导通的进油口;活塞杆安装在第一空腔中,并与缸筒活动连接,活塞杆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空腔导通的第二空腔;蓄能器安装在第二空腔中,蓄能器包括弹性复位部件和蓄能器活塞,蓄能器活塞将第二空腔分隔成蓄能器油腔和升降腔,弹性复位部件置于升降腔中并与蓄能器活塞连接,蓄能器油腔与第一空腔导通。通过将蓄能器集成到活塞杆的内部,可节省外部的安装空间,减少安装蓄能器的工作量,同时蓄能器的容积可根据活塞杆的大小而相应增加,从而提高蓄能器的容量,保证蓄能器的保压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千斤顶
本技术用于液压千斤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液压千斤顶。
技术介绍
蓄能器是液压气动系统中的一种能量储蓄装置。它在适当的时机将系统中的能量转变为压缩能或位能储存起来,当系统需要时,又将压缩能或位能转变为液压或气压等能而释放出来,重新补供给系统。当系统瞬间压力增大时,它可以吸收这部分的能量,以保证整个系统压力正常。目前,液压千斤顶上的蓄能器一般采用外置式,在千斤顶的缸体上预留一个连接口,蓄能器通过螺纹接头连接到油缸上。蓄能器的型式多种多样,包括气囊式、弹簧式和隔膜式等。在一些工程项目中,液压系统需通过蓄能器起到保压的作用,而由于蓄能器的安装位置、蓄能器容量等因素的限制,外置式的蓄能器无法安装或者不好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液压千斤顶,其将蓄能器集成到活塞杆的内部,节省外部的安装空间,提高蓄能器的容量,减少工作量。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液压千斤顶,包括缸筒,所述缸筒具有第一空腔和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的进油口;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中,并与所述缸筒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的第二空腔;蓄能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蓄能器包括弹性复位部件和蓄能器活塞,所述蓄能器活塞将所述第二空腔分隔成蓄能器油腔和升降腔,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置于所述升降腔中并与所述蓄能器活塞连接,所述蓄能器油腔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用于进油的第一导通阀和用于出油的第二导通阀,所述蓄能器油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设有隔挡座,所述第一导通阀和第二导通阀均设在所述隔挡座上。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还包括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安装在所述缸筒上,并用于限制所述活塞杆的行程。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活塞杆上设有用于导通所述泄油孔和所述第一空腔的泄油导通孔,所述泄油导通孔在所述活塞杆的底壁上形成第一导通口,在所述活塞杆的侧壁上形成第二导通口。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泄油导通孔为阶梯孔。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蓄能器活塞上设有第一密封环。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缸筒上设有第二密封环。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弹性复位部件包括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所述蓄能器活塞连接,所述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升降腔的顶壁连接。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空腔的底部连通。结合上述实现方式,在本技术的某些实现方式中,所述缸筒上设有多个用于固定的安装孔。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之一:液压千斤顶工作时,油液从进油口进入第一空腔中,并将活塞杆顶起,当第一空腔中的油液压力增大时,油液从第一空腔进入蓄能器油腔中,弹性复位部件受压变形并蓄能,蓄能器活塞上行,当第一空腔中的油液压力降低时,油液从蓄能器油腔进入第一空腔中,并释放弹性复位部件,蓄能器活塞下推,通过将蓄能器集成到活塞杆的内部,可节省外部的安装空间,减少安装蓄能器的工作量,同时蓄能器的容积可根据活塞杆的大小而相应增加,从而提高蓄能器的容量,保证蓄能器的保压作用。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技术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技术中,如果有描述到方向(上、下、左、右、前及后)时,其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技术特征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中,“若干”的含义是一个或者多个,“多个”的含义是两个以上,“大于”“小于”“超过”等理解为不包括本数;“以上”“以下”“以内”等理解为包括本数。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如果有描述到“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技术特征为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先后关系。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还可以是一体成型;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能够互相通讯;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所属
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见图1,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一般用于各种起重作业,液压千斤顶包括缸筒1、活塞杆2和蓄能器,重物放置于活塞杆2上,当活塞杆2上升或下降时,活塞杆2上的重物会随着活塞杆2一起上升或下降,起到起重的目的,缸筒1具有第一空腔3和与第一空腔3导通的进油口4,油液通过进油口4流入或流出第一空腔3;活塞杆2安装在第一空腔3中,并与缸筒1活动连接,第一空腔3中的油液可对活塞杆2起到推动作用,当油液从进油口4流入第一空腔3时,活塞杆2在油液的压力作用下向上顶起,当油液从进油口4流出第一空腔3时,活塞杆2失去油液的压力作用并向下滑落,活塞杆2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空腔3导通的第二空腔,蓄能器安装在第二空腔中,从而将蓄能器集成到活塞杆2中,蓄能器可对液压千斤顶起到保压的作用,保证液压千斤顶在起重过程中能够保持稳定的压力,从而满足对重物的起重要求,蓄能器包括弹性复位部件5和蓄能器活塞6,蓄能器活塞6将第二空腔分隔成蓄能器油腔7和升降腔8,弹性复位部件5置于升降腔8中并与蓄能器活塞6连接,蓄能器油腔7与第一空腔3导通,当第一空腔3中的油液压力增大时,弹性复位部件5在压力作用下压缩,蓄能器活塞6随之上行,蓄能器油腔7的容积增大,从而能够储蓄更多的油液,当第一空腔3中的油液压力降低时,弹性复位部件5将蓄能器活塞6往下推,并将储存在蓄能器油腔7中的油液排至第一空腔3中,从而保证第一空腔3中的压力值保持稳定。液压千斤顶工作时,参见图1,油液从进油口4进入第一空腔3中,并将活塞杆2顶起,当第一空腔3中的油液压力增大时,油液从第一空腔3进入蓄能器油腔7中,弹性复位部件5受压变形并蓄能,蓄能器活塞6上行,当第一空腔3中的油液压力降低时,油液从蓄能器油腔7进入第一空腔3中,并释放弹性复位部件5,蓄能器活塞6下推,从而保证第一空腔3中油液的压力保持不变,通过将蓄能器集成到活塞杆2的内部,可节省外部的安装空间,减少安装蓄能器的工作量,同时蓄能器的容积可根据活塞杆2的大小而相应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n缸筒,所述缸筒具有第一空腔和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的进油口;/n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中,并与所述缸筒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的第二空腔;/n蓄能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蓄能器包括弹性复位部件和蓄能器活塞,所述蓄能器活塞将所述第二空腔分隔成蓄能器油腔和升降腔,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置于所述升降腔中并与所述蓄能器活塞连接,所述蓄能器油腔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包括
缸筒,所述缸筒具有第一空腔和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的进油口;
活塞杆,所述活塞杆安装在所述第一空腔中,并与所述缸筒活动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的第二空腔;
蓄能器,安装在所述第二空腔中,所述蓄能器包括弹性复位部件和蓄能器活塞,所述蓄能器活塞将所述第二空腔分隔成蓄能器油腔和升降腔,所述弹性复位部件置于所述升降腔中并与所述蓄能器活塞连接,所述蓄能器油腔与所述第一空腔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进油的第一导通阀和用于出油的第二导通阀,所述蓄能器油腔与所述第一空腔之间设有隔挡座,所述第一导通阀和第二导通阀均设在所述隔挡座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千斤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泄油孔,所述泄油孔安装在所述缸筒上,并用于限制所述活塞杆的行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液压千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艾荣军文俊健潘宇郑钦佳刘吉祥蔡佳涛陈南生王伟胜王义程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四航局江门航通船业有限公司广州航通船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