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装置、动力套装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73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动力套装及车辆,其中,车辆,包括:车体;动力套装,用于驱动车辆行走,所述动力套装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车体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一个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动力套装包括动力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车体和所述动力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动力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连接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适配不同动力套装,提高不同型号的动力套装之间的适配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装置、动力套装及车辆
本技术涉及机械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装置、动力套装及车辆。
技术介绍
卡丁车是英文KARTING的译音,意为微型运动汽车,传统的卡丁车,可用于驾驶射击娱乐工具,以供个人骑行玩乐和短程代步等。卡丁车一般包括车体,以及与车体连接的用于驱动车辆行进的动力装置,相关技术中,动力装置的型号有几种,一种车体只能匹配一种动力装置,这样导致车辆在不同型号的动力装置之间的适配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或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连接装置、动力套装及车辆。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动力套装,用于驱动车辆行走,所述动力套装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车体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一个可拆卸地连接;所述动力套装包括动力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车体和所述动力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动力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连接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进一步的,所述车体与所述连接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卡持件,所述车体与所述连接装置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卡持件匹配的凹槽,所述卡持件卡入所述凹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动平衡车。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电动平衡车的宽度不同。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跨设部,沿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方向跨设于所述电动平衡车上;连接部,位于所述跨设部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的,还包括:绑带,所述连接装置还通过所述绑带与所述电动平衡车固定在一起。进一步的,所述跨设部的两端的连线长度与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平衡车的长度方向的中部设有向上凸出的中舱结构,所述中舱结构内部中空以形成用于容纳所述电动平衡车的电子元件的容纳空间。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上具有贯穿孔,在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电动平衡车连接的状态下,所述中舱结构穿出所述贯穿孔。进一步的,所述中舱结构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贯穿孔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进一步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的电动平衡车上的中舱结构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的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进一步的,所述电动平衡车包括第一电动平衡车、第二电动平衡车和第三电动平衡车,所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装置、第二连接装置和第三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跨设部的两端的连线长度为257mm~263mm;及/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的跨设部的两端的连线长度为247mm~253mm;及/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跨设部的两端的连线长度为282mm~288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长度为204mm~210mm;及/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长度为199mm~205mm;及/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长度为215mm~221mm。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宽度沿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一端至所述第一连接装置的另一端逐渐减小。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最宽处的宽度为63mm~69mm;及/或,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宽度为37mm~43mm;及/或,所述第三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的宽度为97mm~103mm。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装置上的贯穿孔呈扩孔状。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的各转角处圆弧过渡。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装置、所述第二连接装置、所述第三连接装置的背面均设有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包括卡丁车。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车辆,车体与动力套装可拆卸地连接,动力套装包括动力装置和连接装置,车体能够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动力套装中的一个可拆卸地连接,至少两个动力套装中的动力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对应的,至少两个动力套装中的连接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由此,能够使得一个车体能够搭配不同的动力套装使用,即搭配不同的动力装置使用,车辆在不同型号的动力装置之间的适配性较好。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装置,应用于车辆,用于将车体可拆卸地连接于电动平衡车,所述连接装置包括:跨设部,沿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方向跨设于所述电动平衡车上;连接部,位于所述跨设部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拆卸地连接。进一步的,所述跨设部的两端的连线长度与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相等。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上具有避让所述电动平衡车上的中舱结构的贯穿孔。进一步的,所述贯穿孔的横截面形状与所述中舱结构的横截面形状相匹配。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的背面均设有加强筋。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的贯穿孔的各转角处圆弧过渡。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为塑料件。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动力套装,用于承载车体,包括电动平衡车以及如上第二方面提供所述的连接装置。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电动平衡车还通过绑带固定在一起。本技术实施例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包括车体,以及如第三方面提供的动力套装。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装置、动力套装及车辆,由于通过连接装置与动力装置可拆卸地连接,能够实现车体与电动平衡车可拆卸地连接,提高了车体的连接灵活性,且便于整车中的电动平衡车的维修或更换。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动力套装及车体中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各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装置的正面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二连接装置的正面俯视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连接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连接装置的背面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三连接装置的正面俯视图;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车体;20-动力套装;11-支架;12-座体;13-脚踏组件;14-卡持件;141-底板;142-侧板;21-动力装置;211-中舱结构;212-主车轮;213-遮挡板;...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n车体;/n动力套装,用于驱动车辆行走,所述动力套装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车体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一个可拆卸地连接;/n其中,所述动力套装包括动力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车体和所述动力装置可拆卸地连接;/n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动力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连接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
车体;
动力套装,用于驱动车辆行走,所述动力套装包括至少两个,所述车体选择性地与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一个可拆卸地连接;
其中,所述动力套装包括动力装置和连接装置;所述连接装置分别与所述车体和所述动力装置可拆卸地连接;
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动力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对应的,至少两个所述动力套装中的连接装置的尺寸和/或形状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与所述连接装置中的其中一个上具有卡持件,所述车体与所述连接装置中的另一个上设有与所述卡持件匹配的凹槽,所述卡持件卡入所述凹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装置为电动平衡车,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跨设部,沿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方向跨设于所述电动平衡车上;
连接部,位于所述跨设部的两端,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电动平衡车的宽度方向的两侧可拆卸地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绑带,所述连接装置还通过所述绑带与所述动力装置固定在一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平衡车的长度方向的中部形成有向上凸出的中舱结构;所述连接装置上具有贯穿孔,在所述连接装置与所述电动平衡车连接的状态下,所述中舱结构穿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宏星李增洋刘占奇库晓光乔万阳侯一雪张令
申请(专利权)人:纳恩博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