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包含Cr:11.0%~25.0%、C:0.001%~0.010%、Si:0.01%~1.0%、Mn:0.01%~1.0%、P:0.10%以下、S:0.01%以下、N:0.002%~0.020%,进一步包含Ti:1.0%以下及Nb:1.0%以下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并且剩余部分包含Fe及杂质,由结晶粒度号超过9.0的铁素体单相组织形成,板厚1/2位置和板厚1/10位置的与轧制面平行的面中的结晶取向的随机强度比为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铁素体系不锈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特别是涉及成形加工时的成形性以及成形后的表面特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
技术介绍
以作为代表钢种的SUS304(18Cr-8Ni)为代表的奥氏体系不锈钢由于耐蚀性、加工性、美观性等优异,因此被广泛用于家电、厨房用品、建材等。但是,奥氏体系不锈钢由于大量地添加了高价并且价格变动剧烈的Ni,因此使钢板的价格高,从经济性的观点出发,期望更廉价的不锈钢。另一方面,铁素体系不锈钢由于不含Ni或含量极少,因此作为性能价格比优异的材料,最近几年以来需求在增加。然而,在将铁素体系不锈钢作为成形用途使用的情况下,成问题的是成形极限和由成形后形成表面凹凸而引起的表面特性的劣化。首先,如果对成形极限进行比较,则在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鼓凸性优异,而铁素体系不锈钢的鼓凸性低,无法产生较大变形。但是,由于可以通过调整钢中的结晶取向(织构)来控制深拉深性,因此在将铁素体系不锈钢作为成形用途使用的情况下,大多数情况下使用以深拉深作为主体的成形方法。接着,对成形加工后的表面特性(表面凹凸)进行叙述。这里所谓“表面凹凸”是指在进行了加工或成形后产生于钢板表面的微细的凹凸(表面粗糙),该微细的凹凸与晶粒对应,结晶粒径越大,则表面凹凸也变得越显著。在奥氏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由于加工硬化特性优异,比较容易制作细粒组织,因此制造了结晶粒度号为约10左右的钢板。因此成形加工后的表面凹凸(表面粗糙)小,基本不成问题。另一方面,关于铁素体系不锈钢的结晶粒度,SUS430为9左右,SUS430LX为7左右,比奥氏体系不锈钢小。这里,粒度号小表示结晶粒径大。作为铁素体系不锈钢容易成为粗粒的一个原因,就铁素体系不锈钢而言再结晶粒径容易变大,特别是就像SUS430LX那样使C、N降低而谋求了加工性、成形性的提高的高纯度铁素体系不锈钢而言,由于容易进行晶粒生长,因此与奥氏体系不锈钢相比存在结晶粒度变大的倾向。在像家电制品的机箱或器物那样要求比较苛刻的成形性的情况下,就铁素体系不锈钢而言,大多使用SUS430LX那样的高纯度铁素体系不锈钢。另外,为了保证成形后的强度而使用的不锈钢板的板厚在大部分情况下通常为0.6mm以上,但由于如上所述结晶粒径大,因此成形后的表面粗糙大,在成形后通常通过研磨进行表面凹凸的除去。从上述的背景出发,公开了减轻高纯度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粗糙的方法。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铁素体系不锈钢及其制造方法,其中,使用高纯度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来控制析出粒子的尺寸及结晶粒径,从而使加工表面粗糙降低并且使成形性提高。但是,就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方法而言,虽然得到了结晶粒径小的钢板,但成形时的深拉深性并不充分,而且尽管结晶粒径小,也存在容易产生成形后的表面粗糙的问题。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一种技术,其中,在含有Ti和Nb的铁素体系不锈钢中在低温下实施热轧,并且通过采取高的冷轧率而制成细粒,从而制造成形时的耐表面粗糙性优异的不锈钢。通过这种技术,虽然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不锈钢板得到了结晶粒度号为9.5的细粒组织,但进行杯拉深(cupdrawing)成形后的耐表面粗糙性未必充分。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其中,通过控制具有含有Nb和/或Ti的成分组成的钢的最终冷轧前的结晶粒径来提高深拉深性、抗皱性及耐表面粗糙性。但是,最终制品的结晶粒径为15μm(以结晶粒度号计为8.8),耐表面粗糙性并不充分。另外,以往,为了减轻高纯度铁素体系不锈钢的表面凹凸,还研究了在制造铁素体系不锈钢板时通过增加冷轧次数而使结晶粒径变得微细从而谋求表面凹凸的降低的方法。但是,实际上,有时在制品板上生成表面凹凸,其原因未必明确,期望能够稳定地维持钢板表面的高品质化的技术。如以上那样,在考虑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成形加工的情况下,现状是能够成形为规定的形状、并且可满足成形后的表面特性是非常困难的。因此,现状是,在确保了成形性的铁素体系不锈钢的情况下,为了除去在成形后产生的表面凹凸需要进行研磨工序,但要花费研磨时间而制造成本提高,并且还存在通过研磨而产生的粉尘大量发生等环境方面的问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74988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292417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第3788311号公报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R.K.Ray,J.J.JonasandR.E.Hook:InternationalMaterialsReviews.vol.39,No.4(1994),p131非专利文献2:本间穂高、中村修一、吉永直树:鉄と鋼,vol.90,No.7(2004),p510-517非专利文献3:“集合組織”,长岛晋一编著,丸善(1984),p23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而进行的,提供成形加工性及成形加工后的表面特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的主旨如下所述。[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包含Cr:11.0%~25.0%、C:0.001%~0.010%、Si:0.01%~1.0%、Mn:0.01%~1.0%、P:0.10%以下、S:0.01%以下、N:0.002%~0.020%,进一步包含Ti:1.0%以下及Nb:1.0%以下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并且剩余部分包含Fe及杂质,由结晶粒度号超过9.0的铁素体单相组织形成,板厚1/2位置和板厚1/10位置的与轧制面平行的面中的结晶取向的随机强度比为I{554}<225>≥7.0、I{411}<148>≥0.9、I{211}<011>≥1.0。其中,I{hkl}<uvw>表示{hkl}<uvw>取向的随机强度比。[2]根据上述[1]所述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进一步含有B:0.0001%~0.0025%、Sn:0.005%~0.50%、Ni:1.0%以下、Cu:1.0%以下、Mo:2.0%以下、Al:1.0%以下、W:1.0%以下、Co:0.50%以下、V:0.50%以下、Zr:0.50%以下、Ca:0.0050%以下、Mg:0.0050%以下、Y:0.10%以下、Hf:0.20%以下、REM:0.10%以下、Sb:0.50%以下中的1种或2种以上。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能够提供成形加工性及成形加工后的表面特性优异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的铁素体系不锈钢板以质量%计包含Cr:11.0%~25.0%、C:0.001%~0.010%、Si:0.01%~1.0%、Mn:0.01%~1.0%、P:0.10%以下、S:0.01%以下、N:0.002%~0.020%,进一步包含Ti:1.0%以下及Nb:1.0%以下中的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包含:/nCr:11.0%~25.0%、/nC:0.001%~0.010%、/nSi:0.01%~1.0%、/nMn:0.01%~1.0%、/nP:0.10%以下、/nS:0.01%以下、/nN:0.002%~0.020%,/n进一步包含Ti:1.0%以下及Nb:1.0%以下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并且剩余部分包含Fe及杂质,/n由结晶粒度号超过9.0的铁素体单相组织形成,板厚1/2位置和板厚1/10位置的与轧制面平行的面中的结晶取向的随机强度比为/nI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铁素体系不锈钢板,其特征在于,以质量%计包含:
Cr:11.0%~25.0%、
C:0.001%~0.010%、
Si:0.01%~1.0%、
Mn:0.01%~1.0%、
P:0.10%以下、
S:0.01%以下、
N:0.002%~0.020%,
进一步包含Ti:1.0%以下及Nb:1.0%以下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并且剩余部分包含Fe及杂质,
由结晶粒度号超过9.0的铁素体单相组织形成,板厚1/2位置和板厚1/10位置的与轧制面平行的面中的结晶取向的随机强度比为
I{554}<225>≥7.0、
I{411}<148>≥0.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谦,田村真市,伊藤力,田口笃史,石丸咏一朗,加贺祐司,大村圭一,山岸昭仁,
申请(专利权)人:日铁不锈钢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