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晋宇专利>正文

蛋白质异二聚体及其用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4700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10
蛋白质异二聚体及其用途,蛋白质异二聚体包含第一多肽链以及不同于第一多肽链的第二多肽链,其中第一多肽链包含IL12a以及与IL12a融合的第一因子,第二多肽链包含IL12b以及与IL12b融合的第二因子,且其中第一因子及第二因子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IL2、GMCSF、IL7、IL15、IL21和FLT3L。蛋白质异二聚体可用于治疗肿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蛋白质异二聚体及其用途
本申请涉及肿瘤治疗领域,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蛋白质异二聚体及其用途。
技术介绍
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近年来,免疫治疗作为一种新疗法,在肿瘤治疗中显示出了巨大的潜力。细胞因子(Cytokine)是体内非常重要的免疫信号,细胞因子融合蛋白技术是当今肿瘤免疫疗法的另一个热点方向。该方法是基于这些细胞因子具有相同或相关的功能活性而各自作用靶点不同,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两种或多种细胞因子融合在一起。但是目前利用细胞因子融合蛋白技术进行肿瘤治疗的效果仍不尽人意,有较多需要改进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蛋白质异二聚体及其用途,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至少具有抗肿瘤效果好的有益效果。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蛋白质异二聚体,其包含第一多肽链以及不同于所述第一多肽链的第二多肽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链包含IL12a以及与所述IL12a融合的第一因子,所述第二多肽链包含IL12b以及与所述IL12b融合的第二因子,且其中所述第一因子及所述第二因子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IL2、GMCSF、IL7、IL15、IL21和FLT3L。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因子与所述第二因子不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因子和所述第二因子彼此不同地分别选自细胞因子组A和细胞因子组B,所述细胞因子组A选自下组:IL2、IL7、IL15和IL21,且细胞因子组B选自下组:GMCSF和FLT3L。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多肽链中,所述IL12a的C末端与所述第一因子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一多肽链中,所述IL12a的N末端与所述第一因子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多肽链中,所述IL12b的C末端与所述第二因子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在所述第二多肽链中,所述IL12b的N末端与所述第二因子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因子和所述第二因子选自下组:1)第一因子为IL2,且第二因子为GMCSF;2)第一因子为IL7,且第二因子为GMCSF;3)第一因子为IL15,且第二因子为GMCSF;4)第一因子为IL21,且第二因子为GMCSF;5)第一因子为IL2,且第二因子为FLT3L;6)第一因子为IL7,且第二因子为FLT3L;7)第一因子为IL15,且第二因子为FLT3L;8)第一因子为IL21,且第二因子为FLT3L;9)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2;10)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7;11)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15;12)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21;13)第一因子为FLT3L,且第二因子为IL2;14)第一因子为FLT3L,且第二因子为IL7;15)第一因子为FLT3L,且第二因子为IL15;以及,16)第一因子为FLT3L,且第二因子为IL21。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L12a、所述IL12b、所述第一因子和所述第二因子来源自哺乳动物。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IL12a、所述IL12b、所述第一因子和所述第二因子的来源相同。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多肽链包括如SEQ ID NO.60-65和SEQ ID NO.70-73中任一项所示的序列。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多肽链包括如SEQ ID NO.66-69和SEQ ID NO.74-75中任一项所示的序列。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包括如SEQ ID NO.18-37中任一项所示的序列。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或多种分离的核酸分子,其编码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核酸分子包括如SEQ ID NO.38-57中任一项所示的序列。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表达载体,其包括编码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的核苷酸序列。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包括所述的表达载体。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括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所述的核酸分子、所述的载体和/或所述的宿主细胞,以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制备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的方法,其包括以下的步骤:在能够表达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的情况下,培养所述的宿主细胞。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和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在某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肿瘤包括黑色素瘤。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从下文的详细描述中容易地洞察到本申请的其它方面和优势。下文的详细描述中仅显示和描述了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的,本申请的内容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对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改动而不脱离本申请所涉及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相应地,本申请的附图和说明书中的描述仅仅是示例性的,而非为限制性的。附图说明本申请所涉及的专利技术的具体特征如所附权利要求书所显示。通过参考下文中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和附图能够更好地理解本申请所涉及专利技术的特点和优势。对附图简要说明书如下:图1显示所述肿瘤的生长情况;图2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的表达情况;图4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5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6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7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8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9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0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1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2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3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4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5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6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诱导肿瘤消退的情况;图17显示所述蛋白质异二聚体的构建情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容易地了解本申请专利技术的其他优点及效果。在本申请中,术语“融合蛋白”通常指由两种或更多种多肽构成的蛋白质。在所述融合蛋白中,所述多肽可以具备不同的特性,该特性可以是生物学特性,如体外或体内活性;也可以是简单的化学特性或物理特性,如与靶分子结合、催化反应等。在所述融合蛋白中,所述多肽可以直接结合,也可以通过接头(例如,肽连接子)或间隔物(spacer)而间接结合所述融合蛋白可以由融合基因表达,在融合基因中编码一种多肽的核苷酸序列可以在框内附有编码与该多肽不同的另一多肽的核苷酸序列。所述融合基因可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蛋白质异二聚体,其包含第一多肽链以及不同于所述第一多肽链的第二多肽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链包含IL12a以及与所述IL12a融合的第一因子,所述第二多肽链包含IL12b以及与所述IL12b融合的第二因子,且其中所述第一因子及所述第二因子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IL2、GMCSF、IL7、IL15、IL21和FLT3L。/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0730 CN 201810853384X蛋白质异二聚体,其包含第一多肽链以及不同于所述第一多肽链的第二多肽链,其中所述第一多肽链包含IL12a以及与所述IL12a融合的第一因子,所述第二多肽链包含IL12b以及与所述IL12b融合的第二因子,且其中所述第一因子及所述第二因子各自独立地选自下组:IL2、GMCSF、IL7、IL15、IL21和FLT3L。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其中所述第一因子与所述第二因子不同。


根据权利要求1-2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其中,所述第一因子和所述第二因子彼此不同地分别选自细胞因子组A和细胞因子组B,所述细胞因子组A选自下组:IL2、IL7、IL15和IL21,且细胞因子组B选自下组:GMCSF和FLT3L。


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其中,在所述第一多肽链中,所述IL12a的C末端与所述第一因子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和/或,在所述第一多肽链中,所述IL12a的N末端与所述第一因子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


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其中,在所述第二多肽链中,所述IL12b的C末端与所述第二因子的N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和/或,在所述第二多肽链中,所述IL12b的N末端与所述第二因子的C末端直接或间接融合。


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蛋白质异二聚体,其中,所述第一因子和所述第二因子选自下组:
1)第一因子为IL2,且第二因子为GMCSF;
2)第一因子为IL7,且第二因子为GMCSF;
3)第一因子为IL15,且第二因子为GMCSF;
4)第一因子为IL21,且第二因子为GMCSF;
5)第一因子为IL2,且第二因子为FLT3L;
6)第一因子为IL7,且第二因子为FLT3L;
7)第一因子为IL15,且第二因子为FLT3L;
8)第一因子为IL21,且第二因子为FLT3L;
9)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2;
10)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7;
11)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15;
12)第一因子为GMCSF,且第二因子为IL2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晋宇
申请(专利权)人:张晋宇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