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董晓春专利>正文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39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一个通用的软枕及支撑软枕的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的顶端与软枕底部接触面间设有小气囊;所述支架的侧面设有大气囊,大气囊与小气囊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所述大气囊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大气囊内填充有高弹性填充体;所述导气管设在支架内;所述软枕的底部与小气囊之间设有一薄板,薄板的四角设有固定在支架上的伸缩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下优点:1.能自动调节枕头高度,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曲线,保护颈椎,提高睡眠质量。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枕头,特别属于一种能适应人的睡姿,而且能自动(不需要外来动力)调节高度的枕头。
技术介绍
目前,人们所使用的枕头的高度一般是不可调节的,但人们在躺卧时的姿势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存在以下问题当人仰卧时头部与背部在同一个面上,枕头要求低些比较好;而当人侧卧时肩部将头顶起与床之间的距离增大,枕头要求高一些。目前,人们因为习惯不同,往往对枕头的高度要求也不同,但无论是采用低枕还是高枕,都不能兼顾到仰卧与侧卧时不同的枕高要求,难以达到理想的舒适程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低可自动调节、结构简单的枕头。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一个通用的软枕及支撑软枕的支架,其特征是所述支架的顶端与软枕底部接触面间设有小气囊;所述支架的侧面设有大气囊,大气囊与小气囊之间通过导气管连通。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大气囊的纵截面为三角形。所述大气囊内填充有高弹性填充体。所述导气管设在支架内。所述软枕的底部与小气囊之间设有一薄板,所述薄板的四角设有固定在支架上的伸缩杆。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下优点1、能自动调节枕头高度,使之符合人体生理曲线,保护颈椎,提高睡眠质量。2、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和图2,本技术由一个通用软枕1、支撑软枕1的支架2、大气囊3、小气囊4和连接导管5组成,支架2的顶端与软枕1底部接触面间设有小气囊4,所述支架2的侧面设有大气囊3,大气囊3与小气囊4之间通过导气管5连通,大小气囊和连接导管组成一个密闭的气腔。为了适应人体生理曲线,大气囊3的纵截面为三角形,为了增加大气囊3的抗压性及提高相互间的一致性,大气囊3内填充有高弹性填充体(如高弹海棉、高弹纤维等),可并排数个(按枕头的宽度来定),填充有高弹填充体的大气囊3保证了仰卧时气囊不会被压迫变形能保持平整且有弹性,而且小气囊4被吸瘪降低枕高。每个大气囊3都是独立的,且可更换。所述导气管5设在支架2内,这样使整体产品结构更紧凑。为了维持软枕1的高度,所述软枕1的底部与小气囊4之间还可设有一薄板6,薄板6的四角设有固定在支架2上的伸缩杆7,这样随气囊的饱瘪,薄板6也可随伸缩杆7的伸缩而自行调节高度。使用时,将通用软枕1放置在小气囊4上或薄板6上,当人体侧卧时,肩部与床的接触面积减小,肩部所压迫的大气囊3内的气体被挤压并通过导气管5进入小气囊4内,这时被压缩的大气囊3的高度加上小气囊4顶起枕头的高度,正好补偿侧卧时肩与头之间的距离,当人体仰卧时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减小,小气囊4内的空气被吸入大气囊3,头枕部高度降低,而大气囊3内的高弹体也会支撑住背部重量,使肩部与头部枕高进一步缩小从而适应仰卧的需要。本技术使用方便,经济实用,适合家庭、宾馆使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一通用软枕(1)及支撑软枕(1)的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顶端与软枕(1)底部接触面间设有小气囊(4),所述支架(2)的侧面设有大气囊(3),大气囊(3)与小气囊(4)之间通过导气管(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包括一通用软枕(1)及支撑软枕(1)的支架(2),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2)的顶端与软枕(1)底部接触面间设有小气囊(4),所述支架(2)的侧面设有大气囊(3),大气囊(3)与小气囊(4)之间通过导气管(5)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囊(3)的纵截面为三角形。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枕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气囊(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晓春
申请(专利权)人:董晓春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