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弯头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93664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弯头模具,模具翻转支脚两侧顶部开设有圆孔,模具支架的一端穿过圆孔与模具翻转支脚转动连接,模具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模具端板,模具端板上开设有栓孔,模具主体两端开设有螺纹孔,模具主体与模具端板通过模具连接螺栓可拆连接,模具主体为内部中空的弯曲形圆柱,且采用分体模,模具主体采用玻璃钢材料,且表面采用模具胶衣;采用玻璃钢模具主体结构,不易锈蚀老化,结构稳定,且弯管模具质量较轻;采用可旋转支架便于弯管的糊制成型;采用可拆卸方式,便于弯管在成型后将弯管模具取出;采用螺纹快速连接,便于弯管模具的拆卸,维护简单,使用方便;表面采用模具胶衣,增加表面强度韧性,可多次重复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弯头模具
本技术涉及弯头模具
,具体为一种新型弯头模具。
技术介绍
模具,在外力作用下使坯料成为有特定形状和尺寸的制件的工具。广泛用于冲裁、模锻、冷镦、挤压、粉末冶金件压制、压力铸造,以及工程塑料、橡胶、陶瓷等制品的压塑或注塑的成形加工中。模具具有特定的轮廓或内腔形状,应用具有刃口的轮廓形状可以使坯料按轮廓线形状发生分离冲裁。目前在制作玻璃钢弯管制品时通常需要使用弯头模具,以改变玻璃钢管的方向形成具有弯折角度的弯管。现有技术中的弯头模具在玻璃钢弯管缠绕成型后,不易将弯头模具取出,影响弯管质量;弯头模具采用上下分件式脱模,容易对弯管内壁造成划伤,且在不易弯头模具加工、取出;弯头模具一般采用金属材料,容易发生锈蚀老化,且质量太大,不便员工操作;弯头模具在使用结束后,清理维修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弯头模具,以解决弯管成型后取出弯头模具不便,弯头模具质量太大员工操作不便,后期清理维修不方便的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模具翻转支脚、模具支架、模具端板、模具主体、模具连接螺栓,所述模具翻转支脚两侧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所述模具支架穿过的圆孔,所述模具支架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模具翻转支脚转动连接,所述模具支架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模具端板,所述模具端板为环形盘面,所述模具端板上开设有供所述模具连接螺栓穿过的栓孔,所述模具主体两端开设有与所述栓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模具主体与所述模具端板通过所述模具连接螺栓可拆连接,所述模具主体为内部中空的弯曲形圆柱,且采用分体模,所述模具主体采用玻璃钢材料,且表面采用模具胶衣。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具主体包括左模和右模,所述左模和所述右模接触且不固定。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具主体的圆形端面直径小于所述所述模具端板的外圆直径。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具端板上的栓孔为四组,在所述模具端板呈矩形均匀分布。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模具连接螺栓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模具主体的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中,采用玻璃钢模具主体结构,不易锈蚀老化,结构稳定,且弯管模具质量较轻;采用左右分开式脱模,便于弯管模具的加工、取出,且减少对弯管内壁的划伤;采用可旋转支架便于弯管的糊制成型;采用可拆卸方式,便于弯管在成型后将弯管模具取出;采用螺纹快速连接,便于弯管模具的拆卸,维护简单,使用方便;表面采用模具胶衣,增加表面强度韧性,可多次重复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左视图;图3为本技术模具主体截面图。图中:1-模具翻转支脚、2-模具支架、3-模具端板、4-模具主体、5-模具连接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模具翻转支脚1、模具支架2、模具端板3、模具主体4、模具连接螺栓5,所述模具翻转支脚1两侧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所述模具支架2穿过的圆孔,所述模具支架2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模具翻转支脚1转动连接,所述模具支架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模具端板3,所述模具端板3为环形盘面,所述模具端板3上开设有供所述模具连接螺栓5穿过的栓孔,所述模具主体4两端开设有与所述栓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模具主体4与所述模具端板3通过所述模具连接螺栓5可拆连接,所述模具主体4为内部中空的弯曲形圆柱,且采用分体模,所述模具主体4采用玻璃钢材料,且表面采用模具胶衣。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主体4包括左模41和右模42,所述左模41和所述右模42接触且不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主体4的圆形端面直径小于所述所述模具端板3的外圆直径。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端板3上的栓孔为四组,在所述模具端板3呈矩形均匀分布。本实施例中,所述模具连接螺栓5的一端开设有与所述模具主体4的螺纹孔相匹配的螺纹段。本技术的工作原理:糊制弯管时,将玻璃钢糊在模具主体4上,在糊制过程中,可转动模具支架2,模具支架2在模具翻转支脚1上的通孔中转动,方便员工将玻璃钢糊在模具主体4上。脱模时,先将模具支架2从模具翻转支脚1上的通孔中取下,转动模具连接螺栓5,模具连接螺栓5在模具端板3的栓孔中转动,模具连接螺栓5上的螺纹段在模具主体4上的螺纹孔中转动,取下模具连接螺栓5后,模具主体4与模具端板3分离,向外拉动左模41,左模41在弯管中滑动,当左模41完全从弯管中拉出时,再将右模42拉出,当右模42与弯管完全分离后,完成脱模。安装时,按照与脱模时相反的步骤将弯管模具安装好,等待下次糊制弯管。本文中未详细说明的部件为现有技术。上述虽然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而不具备创造性劳动的修改或变形仍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弯头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翻转支脚(1)、模具支架(2)、模具端板(3)、模具主体(4)、模具连接螺栓(5),所述模具翻转支脚(1)两侧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模具支架(2)穿过的圆孔,所述模具支架(2)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模具翻转支脚(1)转动连接,所述模具支架(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模具端板(3),所述模具端板(3)为环形盘面,所述模具端板(3)上开设有供所述模具连接螺栓(5)穿过的栓孔,所述模具主体(4)两端开设有与所述栓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模具主体(4)与所述模具端板(3)通过所述模具连接螺栓(5)可拆连接,所述模具主体(4)为内部中空的弯曲形圆柱,且采用分体模,所述模具主体(4)采用玻璃钢材料,且表面采用模具胶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弯头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具翻转支脚(1)、模具支架(2)、模具端板(3)、模具主体(4)、模具连接螺栓(5),所述模具翻转支脚(1)两侧顶部开设有供所述模具支架(2)穿过的圆孔,所述模具支架(2)的一端穿过所述圆孔与所述模具翻转支脚(1)转动连接,所述模具支架(2)的另一端连接有所述模具端板(3),所述模具端板(3)为环形盘面,所述模具端板(3)上开设有供所述模具连接螺栓(5)穿过的栓孔,所述模具主体(4)两端开设有与所述栓孔相对应的螺纹孔,所述模具主体(4)与所述模具端板(3)通过所述模具连接螺栓(5)可拆连接,所述模具主体(4)为内部中空的弯曲形圆柱,且采用分体模,所述模具主体(4)采用玻璃钢材料,且表面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俊有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峻鸿轩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