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9311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4: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伸缩杆、伸缩动力器、吹塑头、吹气管体,所述吹气管体包括上吹气管体和下吹气管体,所述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被加长,且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吹塑机用吹气装置的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被加长,在吹塑产品加工完成之后移出吹气管体就可以得到一个开口孔,从而减少了吹塑产品的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可以有效的减少吹气管体移出时带出的残料,因此对下一次吹塑工序的正常进行基本没有影响,从而提高了吹塑产品的整体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吹气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
技术介绍
吹塑机作为一种塑料加工装置,通过向软化的胚料中吹入空气,可将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聚酯等塑料材料进行有效加工,形成内部中空的容器,如瓶、管等,具有可快速生产的特点;但是,普通吹塑机的吹气管体进入模具吹气口的深度不够,导致注塑产品的开口处需要二次加工开口孔,从而增加吹塑产品的加工工序,增大了成本,还有就是普通的吹塑机吹气管体移出的时候容易带出较多吹塑之后的残料,吹气管体上带有残料影响下一次吹塑工序的正常进行,从而影响吹塑产品的整体加工效率。基于上述情况,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本技术的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伸缩杆、伸缩动力器、吹塑头、吹气管体,所述吹气管体包括上吹气管体和下吹气管体,所述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被加长,且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本技术的吹塑机用吹气装置的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被加长,在吹塑产品加工完成之后移出吹气管体就可以得到一个开口孔,从而减少了吹塑产品的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可以有效的减少吹气管体移出时带出的残料,因此对下一次吹塑工序的正常进行基本没有影响,从而提高了吹塑产品的整体加工效率。本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伸缩杆、伸缩动力器、吹塑头、吹气管体,所述吹气管体包括上吹气管体和下吹气管体,所述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被加长,且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本技术的吹塑机用吹气装置的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被加长,可以有效的改善吹塑的效果和提高产品的质量。优选的,所述喷气头呈类圆台形,所述类圆台形喷气头直径较大的这一端与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连接,所述喷气头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气孔。优选的,所述喷气头的第一通气孔在沿着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直径逐渐变小。所述喷气头的第一通气孔在沿着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直径逐渐变小,可以在喷气头的出气端起到增大局部气压和稳压的作用,有利于吹塑工序的进行,提高产品质量。优选的,所述类圆台形喷气头靠近其出气端侧面上至少设置有4个直径相同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沿着喷气头中心轴线方向阵列分布在喷气头的出气端侧面。优选的,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r与第一通气孔的最小直径R之比为1:2.5~3.5。所述喷气头上设置有第二通气孔,可以在喷气头侧面放出一些带有压力的气体,从而有效减少吹气管体移出时带出的残料,使得吹气管体对下一次吹塑工序的正常进行基本没有影响,从而提高了吹塑产品的整体加工效率。优选的,所述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与喷气头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本技术的吹塑机用吹气装置的上吹气管体的吹气端部被加长,在吹塑产品加工完成之后移出吹气管体就可以得到一个开口孔,从而减少了吹塑产品的加工工序,降低了成本;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可以有效的减少吹气管体移出时带出的残料,因此对下一次吹塑工序的正常进行基本没有影响,从而提高了吹塑产品的整体加工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施例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吹气管体进入定模中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吹塑机用吹气装置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图3为本实施例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喷气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风机;2、伸缩杆;3伸缩动力器;4吹塑头;5、吹气管体;51、上吹气管体;52、下吹气管体;6、喷气头;61、第一通气孔;62、第二通过孔;7、密封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进行描述,但是应当理解,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分会有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实施例:如图1至3所示,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1、伸缩杆2、伸缩动力器3、吹塑头4、吹气管体5,所述吹气管体5包括上吹气管体51和下吹气管体52,所述上吹气管体51的吹气端部被加长,且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6。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气头6呈类圆台形,所述类圆台形喷气头6直径较大的这一端与上吹气管体51的吹气端部连接,所述喷气头6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气孔61。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喷气头6的第一通气孔61在沿着气体的流动方向上直径逐渐变小。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类圆台形喷气头6靠近其出气端侧面上至少设置有4个直径相同的第二通气孔,所述第二通气孔沿着喷气头6中心轴线方向阵列分布在喷气头6的出气端侧面。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通气孔的直径r与第一通气孔61的最小直径R之比为1:2.5~3.5。进一步地,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上吹气管体51的吹气端部与喷气头6之间设置有密封圈7。本技术吹塑机用吹气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当吹塑机的动模和定模闭合之后,伸缩动力器3控制伸缩杆2运动,并带动吹气管体5移动到模腔进气口处,注入液体塑胶,所述风机1开始吹出气体,所述下吹气管体52风量保持恒定,所述上吹气管体51通过喷气头6开始吹液体塑胶,将塑体吹附到一定形状的模腔,吹气工序完成后,风机1停止工作,伸缩动力器3控制伸缩杆2运动,并带动吹气管体5从模腔进气口处移出,等待产品成型后取出产品,再重复上述工序。如无特殊说明,本技术中,若有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本技术中描述方位或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附图,并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技术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1)、伸缩杆(2)、伸缩动力器(3)、吹塑头(4)、吹气管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体(5)包括上吹气管体(51)和下吹气管体(52),所述上吹气管体(51)的吹气端部被加长,且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风机(1)、伸缩杆(2)、伸缩动力器(3)、吹塑头(4)、吹气管体(5),其特征在于:所述吹气管体(5)包括上吹气管体(51)和下吹气管体(52),所述上吹气管体(51)的吹气端部被加长,且在所述吹气端部上设置有喷气头(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头(6)呈类圆台形,所述类圆台形喷气头(6)直径较大的这一端与上吹气管体(51)的吹气端部连接,所述喷气头(6)设置有贯穿的第一通气孔(6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吹塑机用吹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气头(6)的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俊蔡芳方徐支胜
申请(专利权)人:荆州市骏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