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8210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包括底座、下模、边模、上模、进水管、增压泵、边模入水管、上模入水管、进料口;所述增压泵入水口接入进水管,增压泵另一端出水口分别接入有边模入水管、上模入水管;边模入水管贯穿边模上下两端,并与底座内的底座排水通道连接;上模入水管伸入上模内的上模降温腔底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模,下模外侧的底座上设置有边模,边模内侧的下模上设置有上模;上模下方中心设置有进料口;底座、下模、边模中心形成轮毂浇铸腔;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底座排水通道,底座排水通道从底座内侧延伸至外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降温均匀,降温速度快,良品率高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尤其是一种具有降温均匀,降温速度快,良品率高的汽车轮毂铸造模具。
技术介绍
汽车普及率的日益增加,中国也逐渐成为世界汽车生产基地。作为汽车最重要的安全部件,轮毂承受着汽车和载物质量作用的压力,受到车辆在启动、制动时动态扭矩的作用,还承受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转弯、凹凸路面、路面障碍物冲击等来自不同方向动态载荷产生的不规则交变受力。轮毂作为汽车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对其性能、重量以及使用寿命都有很高要求,当前铝合金材料以轻便、刚度强的特性在汽车行业得到广泛应用。铝合金轮毂的制造一般使用模具铸造,将液体铝合金浇注到模具中成型,在浇注冷却凝固过程中,轮辐与轮辋交界处是轮毂厚度达到最大的部位,厚度大冷却慢,而其他部位较薄冷却块,就造成轮毂冷却不均匀,容易造成轮毂铸件毛坯缩孔、疏松等缺陷,对轮毂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有重大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降温均匀,降温速度快,良品率高的汽车轮毂铸造模具。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包括底座、下模、边模、上模、进水管、增压泵、边模入水管、上模入水管、进料口;所述增压泵入水口接入进水管,增压泵另一端出水口分别接入有边模入水管、上模入水管;边模入水管贯穿边模上下两端,并与底座内的底座排水通道连接;上模入水管伸入上模内的上模降温腔底侧;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下模,下模外侧的底座上设置有边模,边模内侧的下模上设置有上模;上模下方中心设置有进料口;底座、下模、边模中心形成轮毂浇铸腔;所述底座内设置有底座排水通道,底座排水通道从底座内侧延伸至外侧;所述下模内设置有下模降温腔,下模降温腔位于轮毂内环下侧,下模降温腔内安装有下模喷水头,下模喷水头喷口正对下模降温腔顶端;下模降温腔底端通过上模排水管与底座排水通道连接;下模喷水头安装在下模入水管上,下模入水管通过下模穿出;所述边模内设置有边模降温腔,边模降温腔靠近轮辐和轮辋连接处;边模降温腔内设置有边模喷水头,边模喷水头与边模降温腔3顶端的边模入水管连接,边模喷水头正对边模降温腔内侧;边模降温腔底端的边模入水管连接到底座排水通道内;所述上模内设置有上模降温腔,上模降温腔位于轮辐的上模内;上模入水管底端掺入上模降温腔底端,上模降温腔顶端一侧的设置有排水管。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具有降温均匀,降温速度快,良品率高的特点。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下模降温腔底端通过上模排水管与底座排水通道连接;下模喷水头安装在下模入水管上,下模入水管通过下模穿出;使下模喷水头喷出的水吸收轮毂内环热量后,及时排出下模;浇铸轮毂的轮毂内环较厚,冷却慢,轮辐等较薄的位置冷却快,易造成冷却不均,轮毂铸件毛坯缩孔、疏松等缺陷,对轮毂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有重大影响;轮毂内环靠近下模,在下模内轮毂内环下方设置有下模降温腔,并使下模降温腔内的下模喷水头向下模降温腔顶侧喷水降温,使轮毂内环降温速度提升,使轮毂降温均匀;增压泵将冷却水增压通过边模入水管经边模喷水头喷向边模喷水头内侧,使边模喷水头附近较厚的轮辐和轮辋连接处加速降温,使轮毂降温均匀;边模降温腔内降温后的水通过边模降温腔下方的边模入水管经底座排水通道及时流出;避免降温冷却的水流经轮毂较薄处,影响轮毂整体降温,导致轮毂降温不均匀;上模入水管将冷却水注入到上模降温腔内,帮助冷却轮辐,轮辐位于轮毂内环、轮辐和轮辋连接处之间,热量容易积攒,降温也比轮辋慢;通过上模降温腔冷却水降温,提升轮辐处降温速度,避免轮毂降温不均;通过调节上模入水管的注水速度,调节轮辋降温速度,保证轮毂降温均匀。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参见图1,包括底座1、下模2、边模3、上模4、进水管5、增压泵6、边模入水管7、上模入水管8、进料口9;所述增压泵6入水口接入进水管5,增压泵6另一端出水口分别接入有边模入水管7、上模入水管8;边模入水管7贯穿边模3上下两端,并与底座1内的底座排水通道10连接;上模入水管8伸入上模4内的上模降温腔41底侧;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下模2,下模2外侧的底座1上设置有边模3,边模3内侧的下模2上设置有上模4;上模4下方中心设置有进料口9;底座1、下模2、边模3中心形成轮毂浇铸腔;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底座排水通道10,底座排水通道10从底座1内侧延伸至外侧;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下模降温腔21,下模降温腔21位于轮毂内环下侧,下模降温腔21内安装有下模喷水头22,下模喷水头22喷口正对下模降温腔21顶端;下模降温腔21底端通过上模排水管11与底座排水通道10连接;下模喷水头22安装在下模入水管23上,下模入水管23通过下模2穿出;使下模喷水头22喷出的水吸收轮毂内环热量后,及时排出下模2;浇铸轮毂的轮毂内环较厚,冷却慢,轮辐等较薄的位置冷却快,易造成冷却不均,轮毂铸件毛坯缩孔、疏松等缺陷,对轮毂的使用寿命以及安全性有重大影响;轮毂内环靠近下模2,在下模2内轮毂内环下方设置有下模降温腔21,并使下模降温腔21内的下模喷水头22向下模降温腔21顶侧喷水降温,使轮毂内环降温速度提升,使轮毂降温均匀;所述边模3内设置有边模降温腔31,边模降温腔31靠近轮辐和轮辋连接处;边模降温腔31内设置有边模喷水头32,边模喷水头32与边模降温腔3顶端的边模入水管7连接,边模喷水头32正对边模降温腔31内侧;边模降温腔31底端的边模入水管7连接到底座排水通道10内;增压泵6将冷却水增压通过边模入水管7经边模喷水头32喷向边模喷水头32内侧,使边模喷水头32附近较厚的轮辐和轮辋连接处加速降温,使轮毂降温均匀;边模降温腔31内降温后的水通过边模降温腔31下方的边模入水管7经底座排水通道10及时流出;避免降温冷却的水流经轮毂较薄处,影响轮毂整体降温,导致轮毂降温不均匀;所述上模4内设置有上模降温腔41,上模降温腔41位于轮辐的上模4内;上模入水管8底端掺入上模降温腔41底端,上模降温腔41顶端一侧的设置有排水管42;上模入水管8将冷却水注入到上模降温腔41内,帮助冷却轮辐,轮辐位于轮毂内环、轮辐和轮辋连接处之间,热量容易积攒,降温也比轮辋慢;通过上模降温腔41冷却水降温,提升轮辐处降温速度,避免轮毂降温不均;通过调节上模入水管8的注水速度,调节轮辋降温速度,保证轮毂降温均匀。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在增压泵6入水口接入进水管5,增压泵6另一端出水口分别接入有边模入水管7、上模入水管8;边模入水管7贯穿边模3上下两端,并与底座1内的底座排水通道10连接;上模入水管8伸入上模4内的上模降温腔41底侧;下模降温腔21底端通过上模排水管11与底座排水通道10连接;下模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2)、边模(3)、上模(4)、进水管(5)、增压泵(6)、边模入水管(7)、上模入水管(8)、进料口(9),其特征在于;/n所述增压泵(6)入水口接入进水管(5),增压泵(6)另一端出水口分别接入有边模入水管(7)、上模入水管(8);边模入水管(7)贯穿边模(3)上下两端,并与底座(1)内的底座排水通道(10)连接;上模入水管(8)伸入上模(4)内的上模降温腔(41)底侧;/n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下模(2),下模(2)外侧的底座(1)上设置有边模(3),边模(3)内侧的下模(2)上设置有上模(4);上模(4)下方中心设置有进料口(9);底座(1)、下模(2)、边模(3)中心形成轮毂浇铸腔。/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包括底座(1)、下模(2)、边模(3)、上模(4)、进水管(5)、增压泵(6)、边模入水管(7)、上模入水管(8)、进料口(9),其特征在于;
所述增压泵(6)入水口接入进水管(5),增压泵(6)另一端出水口分别接入有边模入水管(7)、上模入水管(8);边模入水管(7)贯穿边模(3)上下两端,并与底座(1)内的底座排水通道(10)连接;上模入水管(8)伸入上模(4)内的上模降温腔(41)底侧;
所述底座(1)上设置有下模(2),下模(2)外侧的底座(1)上设置有边模(3),边模(3)内侧的下模(2)上设置有上模(4);上模(4)下方中心设置有进料口(9);底座(1)、下模(2)、边模(3)中心形成轮毂浇铸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内设置有底座排水通道(10),底座排水通道(10)从底座(1)内侧延伸至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轮毂铸造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2)内设置有下模降温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市恒盛铸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