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道结构及冷暖送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8045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及冷暖送风装置,风道结构包括:壳体,设有风道,风道具有进风口、冷风出口和暖风出口;发热体,设于暖风出口处;切换结构,设于风道上,并具有使进风口与冷风出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及使进风口与暖风出口连通的第二状态。当需要出冷风时,使切换结构处于第一状态,进风口与冷风出口连通,冷风从冷风出口排出;当需要出暖风时,使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进风口与暖风出口连通,暖风从暖风出口排出,由于冷风是从冷风出口排出,而发热体设于暖风出口处,所以冷风在排出时不会经过发热体,不会受到发热体的风阻影响,可以极大地提高风压,所以冷风在冷风出口的风速可以大幅提高,从而使冷风的送风距离更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风道结构及冷暖送风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家用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风道结构及冷暖送风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冷暖送风装置一般采用PTC电阻为发热体,通过对PTC发热体送风的形式实现暖风传递,一般来说,不论是轴流风机、离心风机、斜流风机还是贯流风机,其送风方式都是将PTC放置于出风口处,但受PTC风阻的影响,这类型的冷暖风装置吹冷风时风速、风量一般都很小,送风距离也很短,送风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冷暖送风装置在吹冷风时送风距离较短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能够增大吹冷风时的送风距离的风道结构及冷暖送风装置。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风道结构,包括: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冷风出口和暖风出口;发热体,设于所述暖风出口处;切换结构,设于所述风道上,并具有使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出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及使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暖风出口连通的第二状态。所述切换结构包括:转轴,设于所述壳体上;切换件,连接于所述转轴上,并可绕所述转轴转动,且所述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切换件处于隔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暖风出口连通的出冷风位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出口之间形成冷风通道;所述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切换件处于隔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出口连通的出暖风位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暖风出口之间形成暖风通道。所述风道上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分隔为冷风出口和暖风出口。所述壳体为蜗壳;所述蜗壳位于所述冷风出口一侧的侧壁为冷风侧壁,位于所述暖风出口一侧的侧壁为暖风侧壁;所述蜗壳的蜗舌位于所述冷风侧壁上,并为所述冷风通道上的冷风蜗舌。所述切换件处于所述出暖风位置时,形成所述暖风通道的一侧面与所述蜗壳的蜗舌共同形成所述暖风通道上的暖风蜗舌。所述蜗壳的内侧面的型线为螺旋线或半弧形线。所述切换件形成所述冷风通道的一侧面的型线,为所述螺旋线的一部分,或为与所述蜗壳的内侧面的型线相切的直线或弧线。所述冷风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暖风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为L2,则L1和L2之间满足,L2<L1≤1.2*L2。可选地,L1和L2之间满足,L1=1.1*L2。所述暖风侧壁的螺旋线的延长线过所述转轴的切线,与所述蜗壳的蜗舌喉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3,则L3与L1之间满足,0.8*L1≤L3≤1.2*L1。可选地,L3与L1之间满足,L3=L1。所述发热体为PTC发热体。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冷暖送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及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所述进风口处的风轮。所述风轮为贯流风轮。所述冷暖送风装置为冷暖风扇。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冷暖送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及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所述进风口处的风轮,所述蜗壳的蜗舌喉部与所述风轮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风轮的外径为D,则d与D之间满足,0.03*D≤d≤0.05D。可选地,d与D之间满足,d=0.037*D。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包括: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冷风出口和暖风出口;发热体,设于所述暖风出口处;切换结构,设于所述风道上,并具有使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出口连通的第一状态,及使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暖风出口连通的第二状态。当需要出冷风时,使切换结构处于第一状态,进风口与冷风出口连通,冷风从冷风出口排出;当需要出暖风时,使切换结构处于第二状态,进风口与暖风出口连通,暖风从暖风出口排出,由于冷风是从冷风出口排出,而发热体设于暖风出口处,所以冷风在排出时不会经过发热体,不会受到发热体的风阻影响,可以极大地降低风阻、提升风压,所以冷风在冷风出口的风速可以大幅提高,从而使冷风的送风距离更远。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切换结构包括:转轴,设于所述壳体上;切换件,连接于所述转轴上,并可绕所述转轴转动,且所述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切换件处于隔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暖风出口连通的出冷风位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出口之间形成冷风通道;所述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切换件处于隔断所述进风口与所述冷风出口连通的出暖风位置,所述进风口与所述暖风出口之间形成暖风通道。这样只需要转动切换件,便可以实现切换结构在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结构简单,易于实现。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风道上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分隔为冷风出口和暖风出口。一方面只需要通过设置隔板,便可以同时形成冷风出口和暖风出口,另一方面,由于暖风出口的尺寸比出风口的尺寸明显减小,所以,可以使暖风的出风风速增大、风压提升,从而使暖风的送风距离更远。4.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切换件形成所述冷风通道的一侧面的型线,为所述螺旋线的一部分,或为与所述蜗壳的内侧面的型线相切的直线或弧线。这样可以使冷风的排出更顺畅,出冷风效果更好。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冷风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为L1,所述暖风侧壁与所述隔板之间的距离为L2,则L1和L2之间满足,L2<L1≤1.2*L2。这样可以使冷风通道和暖风通道的风向风感较为均匀。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风道结构,所述暖风侧壁12的螺旋线的延长线过所述转轴的切线,与所述蜗壳的蜗舌喉部之间的垂直距离为L3,则L3与L1之间满足,0.8*L1≤L3≤1.2*L1。这样当设于风道上的风轮为贯流风轮时,可以使贯流变化的影响较小。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冷暖送风装置,包括上述的风道结构,及设于所述风道结构的所述进风口处的风轮,所述蜗壳的蜗舌喉部与所述风轮之间的距离为d,所述风轮的外径为D,则d与D之间满足,0.03*D≤d≤0.05D。这样可以增大冷风通道的出风量。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实施方式中提供的风道结构在安装有贯流风轮状态下、切换件处于出冷风位置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风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风道结构在切换件处于出暖风位置的局部剖视立体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风道结构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的风道结构去掉切换件后的俯视示意图;图6为图1所示的风道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蜗壳,11-冷风侧壁,12-暖风侧壁,2-PTC发热体,31-进风口,32-冷风出口,33-暖风出口,41-转轴,42-切换件,51-冷风通道,52-暖风通道,6-隔板,71-冷风蜗舌,72-暖风蜗舌,8-贯流风轮,9-出风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31)、冷风出口(32)和暖风出口(33);/n发热体,设于所述暖风出口(33)处;/n切换结构,设于所述风道上,并具有使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冷风出口(32)连通的第一状态,及使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暖风出口(33)连通的第二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设有风道,所述风道具有进风口(31)、冷风出口(32)和暖风出口(33);
发热体,设于所述暖风出口(33)处;
切换结构,设于所述风道上,并具有使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冷风出口(32)连通的第一状态,及使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暖风出口(33)连通的第二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结构包括:
转轴(41),设于所述壳体上;
切换件(42),连接于所述转轴(41)上,并可绕所述转轴(41)转动,且所述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切换件(42)处于隔断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暖风出口(33)连通的出冷风位置,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冷风出口(32)之间形成冷风通道(51);所述切换结构处于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切换件(42)处于隔断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冷风出口(32)连通的出暖风位置,所述进风口(31)与所述暖风出口(33)之间形成暖风通道(5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道上设有隔板(6),所述隔板(6)将所述风道的出风口分隔为冷风出口(32)和暖风出口(3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蜗壳(1);所述蜗壳(1)位于所述冷风出口(32)一侧的侧壁为冷风侧壁(11),位于所述暖风出口(33)一侧的侧壁为暖风侧壁(12);所述蜗壳(1)的蜗舌位于所述冷风侧壁(11)上,并为所述冷风通道(51)上的冷风蜗舌(7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换件(42)处于所述出暖风位置时,形成所述暖风通道(52)的一侧面与所述蜗壳(1)的蜗舌共同形成所述暖风通道(52)上的暖风蜗舌(7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道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蜗壳(1)的内侧面的型线为螺旋线或半弧形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长健柳洲梁浩张驰梁文龙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