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轴器以及动力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945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联轴器以及动力输送装置,涉及机械传动领域,用以优化联轴器的结构和性能。该联轴器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绳。第一轴套具有第一安装孔以及多个内凹部,第一安装孔的中轴线沿着第一轴套的中轴线,多个内凹部围绕在第一安装孔的周围。第二轴套安装于第一安装孔内,且第二轴套的第一端设置有凹槽。绳的两端位于内凹部内,且绳的中间卡入凹槽中,以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传递扭矩。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联轴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不存在径向方向的限位结构,大大降低了对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同轴度的要求,使得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在有较大同轴度偏差,仍然可以有效传递扭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轴器以及动力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传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联轴器以及动力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联轴器用于在两个轴之间传递扭矩。联轴器的结构形式比较多,比较常用的有膜片式、蛇簧式联轴器。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下述问题:这些联轴器对所连接的两个轴的同轴度要求很高,在这两个轴出现同轴度偏差时,整个传动系统会出现比较大的振动现象,且传动系统无法稳定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联轴器以及动力输送装置,用以优化联轴器的性能。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联轴器,包括:第一轴套,具有第一安装孔以及多个内凹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中轴线沿着所述第一轴套的中轴线,多个所述内凹部围绕在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周围;第二轴套,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内,且所述第二轴套的第一端设置有凹槽;以及绳,所述绳的两端位于所述内凹部内,且所述绳的中间卡入所述凹槽中,以在所述第一轴套和所述第二轴套之间传递扭矩。在一些实施例中,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凹部中;以及限位件,所述绳位于所述内凹部外部的端部设置有所述限位件,所述弹性件被构造为以压缩的方式位于所述内凹部的底壁和所述限位件之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绳包括第一绳和第二绳,所述内凹部设置有两对,所述凹槽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绳的部分区域分别位于其中一对所述内凹部中,且所述第一绳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中;所述第二绳的部分区域分别位于另一对所述内凹部中,且所述第二绳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中。在一些实施例中,每对所述内凹部中的两个在所述第一轴套上呈180°布置。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垂直,且所述第一凹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二凹槽的深度。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内凹部被构造为从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孔壁内凹形成。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包括:第一段轴套,所述第一安装孔和所述内凹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段轴套;以及第二段轴套,设置有用于安装第一连接轴的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与所述第一安装孔连通。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套包括用于安装第二连接轴的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与所述第二安装孔同轴或者不同轴。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套设置有贯穿自身壁厚方向的第一锁紧孔;和/或,所述第二轴套设置有贯穿自身壁厚方向的第二锁紧孔。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动力输送装置,包括本专利技术任一技术方案所提供的联轴器。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联轴器,包括第一轴套、第二轴套和绳。采用绳在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传递扭矩。绳本身结构稳固可靠,承载能力很强。并且,第一轴套和第二轴套之间不存在径向方向的限位结构,这大大降低了对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同轴度的要求,使得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在有较大同轴度偏差,仍然可以有效传递扭矩,且传递系统不会因为同轴度偏差而出现振动,使得传动系统可以稳定运行。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主视方向剖视示意图;图2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工作过程中绳的弯折示意图;图3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第一轴套主视方向剖视示意图;图3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第一轴套俯视示意图;图4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第二轴套主视示意图;图4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第二轴套主视方向剖视示意图;图4c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第二轴套俯视示意图;图4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联轴器第二轴套仰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图1~图4d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更为详细的阐述。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联轴器,用于连接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联轴器包括第一轴套1、第二轴套2以及绳3。第一轴套1用于与第一连接轴连接。第二轴套2用于与第二连接轴连接。绳3用于在第一轴套1和第二轴套2之间传递扭矩。第一轴套1具有第一安装孔11以及多个内凹部12,第一安装孔11的中轴线沿着第一轴套1的中轴线,多个内凹部12围绕在第一安装孔11的周围。第二轴套2安装于第一安装孔11内,且第二轴套2的第一端设置有凹槽21。在一些实施例中,绳3从一端到另一端,分为第一端部3a、第一段3b、中间段3c、第二段3d和第二端部3e五大部分。绳3的第一端部3a和第二端部3e位于内凹部12之外,第一段3b和第二段3d位于内凹部12内,且绳3的中间段3c卡入凹槽21中,以在第一轴套1和第二轴套2之间传递扭矩。绳3的第一段3b和第二段3d位于内凹部12内,且这两部分被第二轴套2的外壁阻挡,以防止绳3沿着第一轴套1的径向方向从内凹部12中脱落。在一些实施例中,内凹部12被构造为从第一安装孔11的孔壁内凹形成。这种设置方式使得绳3的安装非常便捷。绳3可以采用钢丝绳。钢丝绳的结构稳固可靠,承载能力很强。并且,第一轴套1和第二轴套2之间不存在径向方向的限位结构,这大大降低了对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同轴度的要求,使得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在有较大同轴度偏差,仍然可以有效传递扭矩,且传递系统不会因为同轴度偏差而出现振动,使得传动系统可以稳定运行。参见图1至图2b,在一些实施例中,联轴器还包括弹性件4,弹性件4至少部分位于内凹部12中。其中,绳3位于内凹部12外部的端部设置有限位件5,弹性件4被构造为以压缩的方式位于内凹部12的底壁和限位件5之间。限位件5包括多个,绳3的第一端部3a、第二端部3e各固定连接一个限位件5。限位件5防止绳3的第一端部3a、第二端部3e在受到外力的作用下回缩到内凹部12内部,防止扭矩传递失效,保证了第一轴套1和第二轴套2之间正常传递扭矩。弹性件4比如为弹簧等。初始状态下,弹性件4稍微被压缩。联轴器在工作过程中,第二轴套2受到第二连接轴施加的作用力,可能会沿着自身径向方向窜动,在窜动过程中,第二轴套2会带着绳3有一定的位移量,这种位移量就表现为对绳3的拉拽,拉拽之后,钢丝绳的一端伸出第二安装孔141的长度变多,该钢丝绳的另一端伸出第二安装孔141的长度自然就变少。那么位于钢丝绳一端的弹性件4压缩量变少,位于钢丝绳另一端的弹性件4压缩量变多。通过两个弹性件4的变形量的变化,起到缓冲振动的作用。参见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绳3包括第一绳31和第二绳32,第一绳31和第二绳32各自的端部均位于第二安装孔141的外部。内凹部12设置有两对,凹槽21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第一绳31的部分区域分别位于其中一对内凹部12中,且第一绳31的中部位于第一凹槽211中。第二绳32的部分区域分别位于其中一对内凹部12中,且第二绳32的中部位于第二凹槽212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第一轴套(1),具有第一安装孔(11)以及多个内凹部(12),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中轴线沿着所述第一轴套(1)的中轴线,多个所述内凹部(12)围绕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周围;/n第二轴套(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内,且所述第二轴套(2)的第一端设置有凹槽(21);以及/n绳(3),所述绳(3)的两端位于所述内凹部(12)内,且所述绳(3)的中间卡入所述凹槽(21)中,以在所述第一轴套(1)和所述第二轴套(2)之间传递扭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轴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轴套(1),具有第一安装孔(11)以及多个内凹部(12),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中轴线沿着所述第一轴套(1)的中轴线,多个所述内凹部(12)围绕在所述第一安装孔(11)的周围;
第二轴套(2),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孔(11)内,且所述第二轴套(2)的第一端设置有凹槽(21);以及
绳(3),所述绳(3)的两端位于所述内凹部(12)内,且所述绳(3)的中间卡入所述凹槽(21)中,以在所述第一轴套(1)和所述第二轴套(2)之间传递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弹性件(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内凹部(12)中;以及
限位件(5),所述绳(3)位于所述内凹部(12)外部的端部设置有所述限位件(5),所述弹性件(4)被构造为以压缩的方式位于所述内凹部(12)的底壁和所述限位件(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联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绳(3)包括第一绳(31)和第二绳(32),所述内凹部(12)设置有两对,所述凹槽(21)包括相互交叉的第一凹槽(211)和第二凹槽(212);
所述第一绳(31)的部分区域分别位于其中一对所述内凹部(12)中,且所述第一绳(31)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一凹槽(211)中;
所述第二绳(32)的部分区域分别位于另一对所述内凹部(12)中,且所述第二绳(32)的中部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1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乐辉范斌汤佳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