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7679014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3:00
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涉及发动机散热装置领域。该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机舱盖和中冷器、分别与中冷器连接的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及分别与发动机连接的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机舱盖的表面形成中冷器的散热面;机舱盖转动开闭机舱时使中冷器出气管总成与节气门进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并使中冷器进气管总成与增压器出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本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降低了中冷器的管路布设长度和管路阻力,提高了中冷器的换热面积和散热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
本申请涉及发动机散热装置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
技术介绍
对于搭载涡轮增压发动机的车辆,目前通常有两种类型的中冷系统对增压后的发动机高温进气进行冷却,一种是空空中冷系统,一种是水空中冷系统,前者因简单高效且相对后者有明显成本优势而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对于这种普遍应用的中冷系统,其风冷式中冷器(以下简称中冷器)一般布置在机舱前部,与空调冷凝器、发动机冷却系统散热器等换热器前后叠放布置,或单独布置在旁边一侧,中冷器进、出口则通过大直径的中冷管路分别与涡轮增压器出口和发动机节气门连接。由于中冷器的布置位置,主要导致以下问题:1)中冷管路需从发动机后部连接到前部的中冷器,长度很长,且中冷管路直径很大(通常大于60mm),严重占用机舱有限的布置空间,布置难度较大;2)中冷器布置在发动机散热器前部或旁侧,要么增加了散热器的进风温度,同时进风阻力增加使进风量降低,导致冷却性能不足,要么限制了发动机散热器和空调冷凝器在宽度(左右)方向上的布置空间,影响发动机散热能力和空调性能。对于油电混合动力车型等其它需要在机舱前部增加布置低温散热器、变速箱油冷器等更多换热器的车辆,机舱前部的布置空间更为紧张,对车辆迎面风的风量需求更高,导致换热器无法布置,能获得的车辆迎面风也难以满足散热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其降低了中冷器的管路布设长度和管路阻力,提高了中冷器的换热面积和散热效果。本申请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机舱盖和中冷器、分别与中冷器连接的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及分别与发动机连接的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机舱盖的表面形成中冷器的散热面;机舱盖转动开闭机舱时使中冷器出气管总成与节气门进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并使中冷器进气管总成与增压器出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分别具有中冷管公端接头,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分别具有中冷管母端接头,机舱盖转动开闭机舱时使每个中冷管公端接头分别插入或脱出一个对应的中冷管母端接头。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中冷管公端接头的外壁设有至少一个密封环。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中冷管母端接头的端部向外扩张形成中冷管母端接头导向扩口。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分别通过中冷器橡胶波纹管与冷管公端接头连接,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分别通过发动机橡胶波纹管与中冷管母端接头连接。在一些可选的实施方案中,每个中冷管母端接头均可转动地连接于一个固定支架,固定支架连接于机舱环境件,中冷管母端接头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机舱盖的转动轴线。机舱盖的表面形成中冷器的散热面。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本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机舱盖和中冷器、分别与中冷器连接的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及分别与发动机连接的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机舱盖转动开闭机舱时使中冷器出气管总成与节气门进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并使中冷器进气管总成与增压器出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本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降低了中冷器的管路布设长度和管路阻力,提高了中冷器的换热面积和散热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的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节气门进气管总成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剖视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的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的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结构示意图。图中:1、中冷器;2、机舱盖;3、中冷器出口;4、中冷器入口;5、节气门入口;6、增压器出口;7、中冷器出气管总成;8、节气门进气管总成;9、中冷器进气管总成;10、增压器出气管总成;11、固定支架;13、机舱环境件;15、发动机;16、中冷管母端接头导向扩口;17、转动销轴;18、中冷器橡胶波纹管;19、第一密封环;20、第二密封环;21、中冷管公端接头;22、中冷管母端接头;23、发动机橡胶波纹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申请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在本申请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机舱盖和中冷器、分别与所述中冷器连接的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及分别与发动机连接的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所述机舱盖的表面形成所述中冷器的散热面;所述机舱盖转动开闭机舱时使所述中冷器出气管总成与所述节气门进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并使所述中冷器进气管总成与所述增压器出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连接成一个整体的机舱盖和中冷器、分别与所述中冷器连接的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及分别与发动机连接的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增压器出气管总成;所述机舱盖的表面形成所述中冷器的散热面;所述机舱盖转动开闭机舱时使所述中冷器出气管总成与所述节气门进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并使所述中冷器进气管总成与所述增压器出气管总成连通或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利用车辆机舱盖散热的涡轮增压发动机中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冷器出气管总成和中冷器进气管总成分别具有中冷管公端接头,所述节气门进气管总成和所述增压器出气管总成分别具有中冷管母端接头,所述机舱盖转动开闭机舱时使每个所述中冷管公端接头分别插入或脱出一个对应的所述中冷管母端接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车辆机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鑫殷生岱王乐陈志勇杨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