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7789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应用于T梁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工艺,所述T梁包括底部盖梁,架设在相邻盖梁之间的梁板,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注浆管道,和填充在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的连续端浇筑件;所述梁板两端分别设有钢绞线布设孔道,注浆管道两端则与对应的钢绞线布设孔道连通、用于钢绞线布设和注浆;所述观察管底部与注浆管道中部最高点固定,观察管顶部向上延伸出连续端浇筑件。使用该观察管后,每跨桥梁负弯矩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时间小于380min,且管道压浆质量检测结果注浆密实度可达到95%以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桥梁施工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
技术介绍
预应力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的目的是防止预应力筋锈蚀,并通过凝结后的浆体将预应力传递至混凝土结构中,其一般包括盖梁及垫石施工、架设梁板、管道连接、连续端浇筑、钢绞线布设及张拉、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观察及封锚。传统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时,浆液由进口端注入至钢绞线布设孔道末端流出,在最高点容易出现不饱满、不密实等问题,通常管道压浆质量检测结果注浆密实度只能达到92.6%,如此,易造成钢绞线锈蚀等问题,一旦钢绞线断裂后果不堪设想。并且,传统压浆时,钢绞线布设孔道末端因密封不严等容易造成浆液泼洒,对结构和环境造成污染。此外,现有工艺中,一般每一跨T梁弯矩压浆工作时间需要418分钟才能完成,耗时较长。目前,对于管道压浆工艺的优化,大都是从改进钢绞线布设孔道形状、注浆材料和注浆方式入手,其改进成本高,实施步骤繁琐、难度大,实用性较差。而有些优化方案则是采用二次注浆,这种方式投入大。因此,亟需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且能够优化管道压浆工艺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新型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使用该观察管后,每跨桥梁负弯矩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时间小于380min,且管道压浆质量检测结果注浆密实度可达到95%以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应用于T梁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工艺,所述T梁包括底部盖梁,架设在相邻盖梁之间的梁板,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注浆管道,和填充在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的连续端浇筑件;所述梁板两端分别设有钢绞线布设孔道,注浆管道两端则与对应的钢绞线布设孔道连通、用于钢绞线布设和注浆;所述观察管底部与注浆管道中部最高点固定,观察管顶部向上延伸出连续端浇筑件。作为一种优选方案,安装时,先将注浆管道中部最高点切割开口作为连接口,再将观察管底部埋入注浆管道内5~10cm后固定。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观察管底部埋入注浆管道内的长度为5cm。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观察管内径50mm,长度大于40cm,工作恒定压力20Bar。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注浆管道上的连接口直径55mm。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管为高压软管。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管外设有SBR/NBR混合橡胶层,在该SBR/NBR混合橡胶外设有高张力纺织线层,在该纺织线层外设有SBR橡胶层。进一步的,所述注浆管道为波纹管。更进一步的,所述观察管与注浆管道之间用胶带绑扎固定。作为更优选的方案,还包括观察镜,所述观察管顶部设有外螺纹,所述观察镜包括余观察管顶部螺纹连接的外螺纹管,位于外螺纹管顶部中间的1.1~1.5倍放大镜,连接放大镜与外螺纹管顶部的环形板,及设置在环形板内侧并朝向注浆管道的环形射灯,所述环形射灯与外界电源相连。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工艺中后,改变了传统工艺,减少了高空作业,没有出现安全负面影响。(2)本专利技术结构虽然简单直观,但应用到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工艺中后,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经现场施工确认发现,注浆密实度明显提升,质量可控,且无负面影响。(3)本专利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工艺中后,施工进度明显加快,减少了工作耗时,提高了工作效率。(4)本专利技术应用到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工艺中后,注浆密实度大于95%(一般管道注浆密实度为92.6%),质量等级达到Ⅰ级;每跨累计时间为小于380min(一般每一跨T梁负弯矩压浆工作时间需要418分钟才能完成)。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对应的名称为:1-盖梁,2-梁板,3-注浆管道,4-连续端浇筑件,5-钢绞线布设孔道,6-观察管。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专利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专利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专利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分岔交汇段超大断面隧道的施工方法进行具体说明。本实施例以K84+760营盘2#大桥的施工项目为例,来对本专利技术的观察管进行详细介绍。本项目位于香格里拉至丽江高速公路,属高海拔山区,冬季极端最低温度低于0℃,为避免结冰影响压浆质量,必须在冬季最低气温来临前完成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该大桥为跨越改老路以及克服地形高差而设,大桥总共17跨,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混凝土(后张)T梁,先简支后连续。传统的施工方式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盖梁及垫石施工、架设梁板、管道连接、连续端浇筑、钢绞线布设及张拉、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观察及封锚,其中,很多施工单位仅仅会重视留设钢绞线布设孔道和张拉预应力等工序,而不重视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以提高施工效率。经工作人员详细调研及跟进多项施工项目发现,如此极易造成由于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不密实,进而造成钢绞线锈蚀的情况,若长此以往,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本项目从此处入手,增设注浆排气观察管,优化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工艺,以提高注浆密实度,缩短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时间,提高施工效率。目前市面上并未出现本项目这种通过增设观察管来优化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工艺的技术。具体来说,参见图1,本项目所述T梁包括底部盖梁1,架设在相邻盖梁之间的梁板2,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注浆管道3,和填充在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的连续端浇筑件4;所述梁板两端分别设有钢绞线布设孔道5,注浆管道两端则与对应的钢绞线布设孔道连通、用于钢绞线布设和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应用于T梁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工艺,所述T梁包括底部盖梁(1),架设在相邻盖梁之间的梁板(2),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注浆管道(3),和填充在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的连续端浇筑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两端分别设有钢绞线布设孔道(5),注浆管道两端则与对应的钢绞线布设孔道连通、用于钢绞线布设和注浆;所述观察管(6)底部与注浆管道(3)中部最高点固定,观察管顶部向上延伸出连续端浇筑件(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应用于T梁负弯矩预应力钢绞线布设孔道压浆工艺,所述T梁包括底部盖梁(1),架设在相邻盖梁之间的梁板(2),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注浆管道(3),和填充在同一盖梁上方的两梁板之间的连续端浇筑件(4);其特征在于,所述梁板两端分别设有钢绞线布设孔道(5),注浆管道两端则与对应的钢绞线布设孔道连通、用于钢绞线布设和注浆;所述观察管(6)底部与注浆管道(3)中部最高点固定,观察管顶部向上延伸出连续端浇筑件(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其特征在于,安装时,先将注浆管道(3)中部最高点切割开口作为连接口,再将观察管(6)底部埋入注浆管道内5~10cm后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管(6)底部埋入注浆管道(3)内的长度为5c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T梁负弯矩注浆排气观察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观察管(6)内径50mm,长度大于40cm,工作恒定压力20Bar。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高速公路T...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明杰魏家旭李明寿尹斌杨凯杨鹏飞姚尧漆海旺孙广林冯金钟马勋令段淑煜罗立宣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省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云南;5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