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凉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77255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凉感纤维,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物质:10份至15份竹纤维颗粒;5份至10份凉感功能粉体;80份至100份聚酰胺6切片;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凉感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加入至聚酰胺6切片中熔融共混后通过异形喷丝板微孔成型;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在经过微孔时竹纤维颗粒与凉感功能粉体在纤维中自排序,粒径较小的颗粒分布于粒径较大的颗粒周围;该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凉感功能粉体配合纤维中空结构,增加凉感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凉感纤维与皮肤的接触,有效提高Q‑ma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凉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功能纤维
,特别是涉及一种凉感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人体在穿着服装的过程中汗液的排出使得水分积聚在纤维上,这将导致皮肤粘黏和湿冷的感觉,如能将汗液及时排出导出织物,利于吸湿排汗,可以让人体皮肤感觉到持久的冰凉触感。织物的瞬间最大热流通过量(Q-max)达到0.259(J/cm2·sec),Q-max值越大表示瞬间凉感越明显。根据FTTS-FA-019《织物瞬间凉感验证规范》,当Q-max≥0.14J/cm2·sec时,产品可以取得瞬间凉感功能性纺织品标章,该纤维即为具有凉感的纤维。现有的凉感纤维多是通过将玉石粉、氮化铝粉或者是碳化硅粉作为凉感功能粉体加入至高分子切片中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得具有凉感的纤维,凉感的纤维是通过凉感功能粉与皮肤接触带来冰凉触感;如何通过提高Q-max改善凉感纤维的冰凉触感,需要进一步改善凉感纤维的内部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凉感纤维,该专利技术通过凉感功能粉体配合纤维中空结构,增加凉感纤维的比表面积,提高凉感纤维与皮肤的接触,有效提高Q-max。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凉感纤维,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物质:竹纤维颗粒10份至15份;凉感功能粉体5份至10份;聚酰胺6切片80份至100份。进一步优选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物质:竹纤维颗粒12份;凉感功能粉体7份;聚酰胺6切片87份。优选所述凉感功能粉体包括以下物质:二氧化钛,玉石粉,二者的质量比为1:1。本专利技术通过二氧化钛和玉石粉等量混合,一方面有效降低了玉石粉的用量,有效降低成本;同时二氧化钛配合玉石粉保证纤维的凉感;同时由于二氧化钛均匀分布在纤维内,提高纤维的抗菌性。优选竹纤维颗粒粒径为100μm至300μm;凉感功能粉体的颗粒粒径为100nm至300nm。本专利技术通过微米级的竹纤维颗粒与纳米级的凉感功能粉体相配合,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均匀分散在聚酰胺6中,通过挤压成型,纳米级的凉感功能粉体颗粒沿着竹纤维颗粒的表面分散,即由于竹纤维颗粒在纤维内空间占据,将小颗粒的凉感功能粉体挤压至纤维的表面处分散,提高凉感功能粉体与人体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Q-max。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凉感纤维制备方法,该专利技术通过原料竹纤维颗粒与凉感功能粉体经过熔融共混,制备工艺简单,有效降低成本,提高制得纤维的Q-max。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凉感纤维的制备方法,将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加入至聚酰胺6切片中熔融共混后通过异形喷丝板微孔成型;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在经过微孔时竹纤维颗粒与凉感功能粉体在纤维中自排序,粒径较小的颗粒分布于粒径较大的颗粒周围。进一步优选所述竹纤维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竹片粉碎后置于质量分数为3%至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8h至12h,温度为60℃至80℃;S2、过滤S1的固态物质,清洗至中性;S3、干燥,研磨粉碎得竹纤维颗粒。优选所述喷丝板微孔为十字型,微孔的长宽比为5至13。本专利技术通过制得横截面为十字型的纤维,有效提升纤维的表面积,同时将凉感功能粉体通过竹纤维颗粒的挤压限位在纤维的浅表处,即提高了纤维浅表层单位面积中凉感功能粉体分布的密度,有效提升了凉感;同时竹纤维颗粒自身的孔道在纤维的内部传导热量和水分,提高纤维制成纺织品后的舒适性和冰凉触感。优选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在熔融混纺前预处理方式如下: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再加入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用甲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到3至5之间;65℃水浴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同时将硅烷偶联剂KH550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将两者混合,65℃下搅拌保温1h,清洗干燥得到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将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通过前处理提高二者的分散性,利于二者在成型过程中均匀混合,减少颗粒之间的排斥,在成型挤压的过程中自动排序排列,提高凉感功能粉体在纤维表面的分布。优选熔融共混的工艺条件如下:螺杆温度:一区264℃;二区272℃;三区270℃;四区270℃;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螺杆温度和纺丝速度,保证纤维中高分子的连续连接,保证横截面为十字型的纤维具有良好的强度。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凉感纤维的应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一、本专利技术通过熔融混纺的方式利用挤压将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均匀分散在纤维中;竹纤维中自然的孔道作为传递热量和水汽的通道;同时竹纤维颗粒通过其自身的体积将凉感功能粉体挤压至纤维本体浅表处,有效提升纤维浅表凉感功能粉体的分布,提高凉感功能粉体与人体的接触面积,有效提高Q-max;纤维依然保持可靠的强度;二、本专利技术中使用与现有技术等量或者是少于现有技术的凉感功能粉体,通过竹纤维颗粒的空间占据将凉感功能粉体更加密集的分布于纤维表面处,同时竹纤维也能提高纤维的吸水性和抗菌性;三、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简便,方便现有技术升级,提高产量;四、本专利技术制得的纤维制成纺织品后,Q-max可以达到0.416,接触凉感明显,同时具有显著的抗菌效果。从而实现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阐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公开竹纤维颗粒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竹片粉碎后置于质量分数为3%至5%的醋酸溶液中浸泡8h至12h,温度为60℃至80℃;S2、过滤S1的固态物质,清洗至中性;S3、干燥,研磨粉碎得竹纤维颗粒。本实施例制得的竹纤维颗粒粒径为100μm至300μm,干燥待用。实施例2本实施例公开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在熔融混纺前预处理方式如下:向三口烧瓶中加入无水乙醇,再加入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用甲酸调节反应体系的pH值到3至5之间;65℃水浴条件下,加热搅拌1小时;同时将硅烷偶联剂KH550超声分散在无水乙醇中;将两者混合,65℃下搅拌保温1h,清洗干燥得到凉感功能粉体和竹纤维颗粒的混合物。实施例3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凉感纤维制备方法及制成的凉感纤维,包括以下步骤:熔融共混的工艺条件如下:将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加入至聚酰胺6切片按照表1的质量份数熔融共混后通过异形喷丝板微孔成型;螺杆温度:一区264℃;二区272℃;三区270℃;四区270℃;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在经过微孔时竹纤维颗粒与凉感功能粉体在纤维中自排序,粒径较小的颗粒分布于粒径较大的颗粒周围。所述喷丝板微孔为十字型,微孔的长宽比为5。实施例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主要区别在于原材料的用量,详见表1所示。所述喷丝板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凉感纤维,其特征在于:/n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物质:/n竹纤维颗粒 10份至15份;/n凉感功能粉体 5份至10份;/n聚酰胺6切片 80份至100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凉感纤维,其特征在于:
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物质:
竹纤维颗粒10份至15份;
凉感功能粉体5份至10份;
聚酰胺6切片80份至100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凉感纤维,其特征在于:
按照质量份数包括以下物质:
竹纤维颗粒12份;
凉感功能粉体7份;
聚酰胺6切片87份。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凉感纤维,其特征在于:所述凉感功能粉体包括以下物质:
二氧化钛,玉石粉,二者的质量比为1: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凉感纤维,其特征在于:
竹纤维颗粒粒径为100μm至300μm;
凉感功能粉体的颗粒粒径为100nm至300nm。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凉感纤维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将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加入至聚酰胺6切片中熔融共混后通过异形喷丝板微孔成型;
竹纤维颗粒和凉感功能粉体在经过微孔时竹纤维颗粒与凉感功能粉体在纤维中自排序,粒径较小的颗粒分布于粒径较大的颗粒周围。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莉戴美英
申请(专利权)人:金华越尔工艺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