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59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属于筛分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包括:由高至低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之间均间隔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体支撑各板体,第一板体上安装有投料箱,第一板体上开设有与投料箱出料口对应的落料口,第二板体上设有与落料口对应的第一筛网,第三板体上设有与第一筛网对应的第二筛网,第四板体上设有与第二筛网对应的接土盒,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之间安装有震动电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装置满足碎土、筛土的要求,单位时间内处理大量土块,装置制造要求低,使用方便且不易造成尘粒飞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
本技术属于筛分
,具体涉及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
技术介绍
在一般的实验室土壤筛选实验中,我们一般无法直接获得所需粒径大小的土,需要通过人工经过碎土、反复摇摆的筛子类简易装置,来筛分符合我们实验条件的土,并除去土中石块等杂质以及对土进行分级,筛选出粒径更小的细土等,但因为土样过多,过于浪费人力及时间;并且目前市面上已有筛土机产品大多结构复杂,体积庞大,搬运困难等问题,不适用于工作地点灵活的工作类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满足碎土、筛土的要求,单位时间内处理大量土块,装置制造要求低,使用方便且不易造成尘粒飞散的简易碎土筛土装置。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包括:由高至低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之间均间隔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体支撑各板体,第一板体上安装有投料箱,第一板体上开设有与投料箱出料口对应的落料口,第二板体上设有与落料口对应的第一筛网,第三板体上设有与第一筛网对应的第二筛网,第四板体上设有与第二筛网对应的接土盒,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之间安装有震动电机,震动电机侧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弹性支撑件,弹性支撑件上下端分别与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连接。本技术通过由高至低依次设置各板体的方式,设计了土壤破碎及筛选的工艺,使土壤经过投料箱进行破碎后向下落到第一筛网上,经过第一筛网将较大颗粒的土壤截留后小颗粒土粒下落至第二筛网进一步筛选土粒获得粒径更小的细土,这样有效避免使用人工筛选,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在土粒的筛选过程中为减轻装置两端的晃动幅度过大问题,通过在震动电机两侧设置弹性支撑件的方式来控制装置两端的晃动幅度,弹性支撑件为金属弹簧或橡胶弹簧或橡胶块,在装置制造过程中所选用的为金属弹簧,其较为耐用,金属弹簧支撑件上下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第四板体和第五板体连接,震动电机侧方优选设个弹性支撑件。可选的,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的支撑杆体上套接有弹簧套,第二板体与第三板体之间的支撑杆体上套接有弹簧套,第三板体与第四板体之间的支撑杆体上套接有弹簧套。弹簧套的设计用于起到弹性支撑。可选的,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分别开设有与支撑杆体装配的装配孔,用于支撑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的支撑杆体至少为三根。分别在第一板体、第二板体、第三板体、第四板体上开设的装配孔的开设位置均对应便于支撑杆体的安装,支撑杆体的数量优选为4根且各支撑杆体优选安装在各板体四个角落处。可选的,接土盒侧方的第四板体上插接有用于接土盒限位的限位插板,第四板体上开设有与限位插板插接的半通槽。限位插板的设计目的在于用于限制接土盒在第四板体上的位置,以避免在筛选土粒过程中接土盒在第四板体上随意滑移对接土造成影响。可选的,投料箱上下两端开口设置,投料箱内设有两转向相反且轴线平行的碎土转轴,投料箱侧壁设有两个驱动电机用于分别驱动碎土转轴,碎土转轴之间的间距为0.1mm-10mm。两碎土转轴的转向相对设置,投料上部设有投料口,土块通过投料口下落至两碎土转轴之间受其挤压破碎,实现土块的破碎。可选的,第一板体侧壁环绕设有防尘膜,防尘膜上端与第一板体侧壁粘接,防尘膜下端与第四板体侧壁粘接。在土块破碎及筛分过程中会有部分细小土粒漂浮在空气中不利于空气质量且漂浮的土粒会落在室内其他地方存在隐患,特别是实验室内,通过设有的防尘膜分别围绕各板体并与其采用粘接的方式,阻挡土粒向外漂浮有效保证室内空气质量。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技术通过由高至低依次设置各板体的方式,设计了土壤破碎及筛选的工艺,使土壤经过投料箱进行破碎后向下落到第一筛网上,经过第一筛网将较大颗粒的土壤截留后小颗粒土粒下落至第二筛网进一步筛选土粒获得粒径更小的细土,这样有效避免使用人工筛选,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在土粒的筛选过程中为减轻装置两端的晃动幅度过大问题,通过在震动电机两侧设置弹性支撑件的方式来控制装置两端的晃动幅度。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安装防尘膜的示意图;图3为接土盒安装在第四板体上的示意图;图4为投料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第三板体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10-第一板体;11-第二板体;12-第三板体;13-第四板体;14-第五板体;20支撑杆体;21-弹簧套;22-装配孔;30-投料箱;31-驱动电机;32-碎土转轴;40-第一筛网;41-第二筛网;50-弹性支撑件;60-震动电机;70-接土盒;71-限位插板;72-半通槽;80-防尘膜。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参见附图1-5所示,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包括:由高至低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之间均间隔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体20支撑各板体,第一板体10上安装有投料箱30,第一板体10上开设有与投料箱30出料口对应的落料口,第二板体11上设有与落料口对应的第一筛网40,第三板体12上设有与第一筛网40对应的第二筛网41,第四板体13上设有与第二筛网41对应的接土盒70,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之间安装有震动电机60,震动电机60侧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弹性支撑件50,弹性支撑件50上下端分别与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连接。本技术通过由高至低依次设置各板体的方式,设计了土壤破碎及筛选的工艺,使土壤经过投料箱30进行破碎后向下落到第一筛网40上,经过第一筛网40将较大颗粒的土壤截留后小颗粒土粒下落至第二筛网41进一步筛选土粒获得粒径更小的细土,这样有效避免使用人工筛选,降低人工劳动强度,在土粒的筛选过程中为减轻装置两端的晃动幅度过大问题,通过在震动电机60两侧设置弹性支撑件50的方式来控制装置两端的晃动幅度,弹性支撑件50为金属弹簧或橡胶弹簧或橡胶块,在装置制造过程中所选用的为金属弹簧,其较为耐用,金属弹簧支撑件上下两端通过焊接方式与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连接,震动电机60侧方优选设置2个弹性支撑件50。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筛网40的网目大于第二筛网41的网目。参见附图1、2,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之间的支撑杆体20上套接有弹簧套21,第二板体11与第三板体12之间的支撑杆体20上套接有弹簧套21,第三板体12与第四板体13之间的支撑杆体20上套接有弹簧套21。弹簧套21的设计用于起到弹性支撑。参见附图3,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分别开设有与支撑杆体20装配的装配孔22,图3中显示了第四板体13上开设的装配孔22,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上开设有与第四板体13上对应的装配孔22,用于支撑第一板体10、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包括:由高至低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所述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之间均间隔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体(20)支撑各板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板体(10)上安装有投料箱(30),所述第一板体(10)上开设有与投料箱(30)出料口对应的落料口,所述第二板体(11)上设有与落料口对应的第一筛网(40),所述第三板体(12)上设有与第一筛网(40)对应的第二筛网(41),所述第四板体(13)上设有与第二筛网(41)对应的接土盒(70),所述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之间安装有震动电机(60),所述震动电机(60)侧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弹性支撑件(50),所述弹性支撑件(50)上下端分别与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包括:由高至低依次平行设置的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所述第一板体(10)、第二板体(11)、第三板体(12)、第四板体(13)之间均间隔设置且通过竖直设置的支撑杆体(20)支撑各板体,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板体(10)上安装有投料箱(30),所述第一板体(10)上开设有与投料箱(30)出料口对应的落料口,所述第二板体(11)上设有与落料口对应的第一筛网(40),所述第三板体(12)上设有与第一筛网(40)对应的第二筛网(41),所述第四板体(13)上设有与第二筛网(41)对应的接土盒(70),所述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之间安装有震动电机(60),所述震动电机(60)侧方设有竖直设置的弹性支撑件(50),所述弹性支撑件(50)上下端分别与第四板体(13)和第五板体(1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简易碎土筛土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板体(10)与第二板体(11)之间的支撑杆体(20)上套接有弹簧套(21),所述第二板体(11)与第三板体(12)之间的支撑杆体(20)上套接有弹簧套(21),所述第三板体(12)与第四板体(13)之间的支撑杆体(20)上套接有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丽娜杨金生潘玉英张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海洋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