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湿法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76736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用于烟气脱硫,包括吸收塔塔体和换热部。吸收塔塔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吸收塔塔体的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之间自下而上设有喷淋层和除雾器;吸收塔塔体的底部设有浆液池,浆液池位于烟气入口的下方。换热部设置于吸收塔塔体内,且位于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通过气‑液热交换降低了烟温,深度回收进入吸收塔湿烟气中的水分,脱除污染物,获得低温净烟气,降低了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大减少白色烟羽现象发生的可能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湿法脱硫装置
本技术属于湿法脱硫
,尤其涉及一种湿法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燃煤电厂脱硫的主要技术是湿法脱硫工艺,占91%左右。一般湿法烟气脱硫系统吸收塔出口的净烟气温度为50℃,处于含湿量很高的饱和状态。烟气通过烟囱排入大气的过程中因温度降低,烟气中部分汽态水和污染物会发生凝结,形成雾状水汽,即“白色烟羽”。“白色烟羽”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饱和湿烟气进入温度较低的空气环境,由于环境空气的饱和比湿较低,在烟气温度降低的过程中,烟气中的水蒸气会凝结形成“白色烟羽”。该现象不仅产生了视觉污染,还夹杂着排放了可熔盐、硫酸雾、有机物等可凝结颗粒物。目前常规的消除白色烟羽的方法为加热法——热风烟气混合加热法或MGGH。加热法仅能够消除白色烟羽的视觉感受,无法回收烟气中的水分,也不能减少污染物和水汽的排放,烟气中所携带的PM2.5、Hg、SO3等多种污染物也并不能在烟气加热后消失,对总体的大气环境而言,烟气中的污染物排放总量并未随着视觉的改善而有所减少,仍会对大气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湿法脱硫装置,吸收塔中设置换热部,能够有效地回收烟气中的水分,并协同去除烟气中携带的PM2.5、Hg、SO3等污染物,从而有效缓解白色烟羽现象的产生。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用于烟气脱硫,包括: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吸收塔塔体的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自下而上设有喷淋层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底部设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位于所述烟气入口的下方;换热部,设置于所述吸收塔塔体内,且位于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优选地,本技术还包括冷媒进水管和冷媒回水管,所述换热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媒进水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媒回水管连通;所述换热管、所述冷媒进水管和所述冷媒回水管内具有流动的冷媒介质,所述换热管内的冷媒介质的温度低于所述烟气的温度。优选地,所述换热部包括若干并排排列的所述换热管,若干所述换热管依次连通形成一换热单元,所述换热单元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媒进水管连通,所述换热单元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媒回水管连通。优选地,所述换热部包括至少两个所述换热单元,多个所述换热单元在所述吸收塔塔体内沿竖直方向上下设置,相邻的所述换热单元的所述换热管十字交叉分布。优选地,所述换热管为不锈钢管或纯钛管或氟塑料管。优选地,所述冷媒介质的温度位于10~30℃之间。优选地,所述除雾器包括一级除雾器和二级除雾器,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一级除雾器和所述二级除雾器之间。优选地,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喷淋层之间。优选地,所述吸收塔塔体具有水平烟道,所述水平烟道位于所述除雾器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所述换热部位于所述水平烟道内,水平烟道的底板上设有排水口。本技术由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烟气在经过换热部后温度降低,,减小了排出吸收塔的烟气温度和空气环境温度的差值,减少了白色烟羽现象发生的可能性。(2)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烟气在经过换热部降温后,烟气中的水分会大量析出,大大减少了白色烟羽现象发生的可能性。(3)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烟气中水分在析出的时候会协同去除烟气中的PM2.5、Hg、SO3等污染物,减小对大气的污染。(4)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换热部安装于吸收塔内时,烟气析出的水分能够收集进入浆液池中,回收利用。(5)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换热部安装在水平烟道内时,烟气中析出的水分可以单独从水平烟道底板上设置的排水口排出,经简单处理后即可再次利用。(6)本技术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换热部包括多个换热单元,换热单元由多根并列排列的换热管组成,相邻的换热单元内的换热管呈十字交叉分布。这种结构兼具调整烟气流场的作用,使得烟气流场变得稳定、均匀,从而有利于增加烟气与浆液之间的接触面积和接触时间,强化与烟气的气液传质效果,从而提高脱硫效率。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换热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另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三种湿法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吸收塔塔体;11:烟气入口;12:烟气出口;13:排水口;2:浆液池;3:喷淋层;4:一级除雾器;5:二级除雾器;6:换热部;61:换热单元;7:冷媒进水管;8:冷媒回水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湿法脱硫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率,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同时,“第一”、“第二”等表述仅用于区分多个构型的目的,而不是限制构型或其他特征之间的顺序。另外,“包括”元件的表述是“开放式”表述,该“开放式”表述仅仅是指存在对应的部件,不应当解释为排除附加的部件。实施例1参看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用于烟气脱硫,包括吸收塔塔体1和换热部6。吸收塔塔体1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吸收塔塔体1的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之间自下而上设有喷淋层3和除雾器;吸收塔塔体1的底部设有浆液池2,浆液池2位于烟气入口11的下方。换热部6设置于吸收塔塔体1内,且位于烟气入口11和烟气出口12之间。本实施例提供的湿法脱硫装置中,烟气在经过换热部6后会降温,减小了排出吸收塔的烟气温度和空气环境温度的差值,减少了白色烟羽现象发生的可能性。烟气在经过换热部6降温后,烟气中的水分会大量析出,能够大大减少白色烟羽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同时,烟气中水分在析出的时候会协同去除烟气中的PM2.5、Hg、SO3等污染物,减小对大气的污染。现对本实施例的结构进行说明。主要参看图1,浆液池2中的浆液通过循环泵(图中未示出)送至喷淋层3,经过雾化后进行喷淋,与烟气逆向接触进行反应,去除酸性气体。浆液池2中的浆液可以是石灰石溶液,也可以是其他碱液,此处不做限制。除雾器包括一级除雾器4和二级除雾器5,一级除雾器4位于二级除雾器5的下方。一级除雾器4去除较大粒径的雾滴和粉尘,二级除雾器5去除更小的雾滴和粉尘。换热部6设置在一级除雾器4和二级除雾器5之间,换热部6可以利用位于下方的一级除雾器4的支撑梁进行安装。本实施例通过在管道中流动的温度较低的冷媒介质和烟气进行气-液热交换来降低烟气的温度,并析出烟气中的水分,同时带走烟气中的污染物。且烟气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用于烟气脱硫,其特征在于,包括:/n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吸收塔塔体的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自下而上设有喷淋层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底部设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位于所述烟气入口的下方;/n换热部,所述吸收塔塔体具有水平烟道,所述水平烟道位于所述除雾器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所述换热部设于所述水平烟道内,水平烟道的底板上设有排水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湿法脱硫装置,用于烟气脱硫,其特征在于,包括:
吸收塔塔体,所述吸收塔塔体的下端和上端分别设有烟气入口和烟气出口;所述吸收塔塔体的所述烟气入口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自下而上设有喷淋层和除雾器;所述吸收塔塔体的底部设有浆液池,所述浆液池位于所述烟气入口的下方;
换热部,所述吸收塔塔体具有水平烟道,所述水平烟道位于所述除雾器和所述烟气出口之间;所述换热部设于所述水平烟道内,水平烟道的底板上设有排水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冷媒进水管和冷媒回水管,所述换热部包括换热管,所述换热管的输入端与所述冷媒进水管连通,所述换热管的输出端与所述冷媒回水管连通;所述换热管、所述冷媒进水管和所述冷媒回水管内具有流动的冷媒介质,所述换热管内的冷媒介质的温度低于所述烟气的温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湿法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部包括若干并排排列的所述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晓欣吴永杰戴永阳贺亚楠
申请(专利权)人:斯蒙赫尔上海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