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除水分离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7256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2: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除水分离罐,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外周沿其轴向连接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板,所述外筒下部设有用于排液的排液单元,所述外筒的顶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外筒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内筒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内筒底部为敞口端,所述内筒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气孔,所述导气管的底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气管的顶端均与所述排气管相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提高气液分离效果,减少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液体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除水分离罐
本技术涉及气液分离器的
,具体涉及一种除水分离罐。
技术介绍
在压缩气体前或者在采用真空泵前,前端设备中传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或者粉尘等杂物,需要先清除真空系统的水汽和液体,干燥气体,避免大量水分和粉尘进入到真空泵后影响真空泵的使用寿命,从而保护真空泵的安全稳定运行。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公开号为CN204208383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旋风式除尘汽水分离器,包括分离筒、套筒、蒸汽进口、蒸汽出口、顶板、旋流换向管、进气换向挡板、出气换向挡板、螺旋式导流片、导液管、分液板、过滤网、集液过滤器、自动放水阀,上述专利中蒸汽进口和出口通过法兰连接在供汽管路上,也可以通过变径法兰调节以连接不同直径的供汽管路,螺旋式导流片与中间的旋流换向管相切连接,使蒸汽进入分离筒后螺旋式前进,产生较大的离心力,更有利于水相和固体颗粒顺着分离筒内壁下流,蒸汽出口处设有导液管,再次冷凝后将水导流至分液板,下面设有自动放水阀,当流下的水达到一定的量后,自动开启放水。上述专利虽然能够实现液和气的分离,但是上述专利在进行气液分离的过程中,分离过程非常单一,蒸汽进入分离筒并随着螺旋式导流片前进,且当蒸汽从螺旋式导流片流出后,会直接上升,并从旋流换向管向上排出,这种分离方式中,从螺旋式导流片流出的蒸汽中还含有水分,导致分离效果较差,没有实现完全气液完全分离的效果;另外上述专利中,分离产生的液滴经过过滤装置流至自动放水阀,然后排放,排放的时候,因液滴在真空环境下不能正常排放,因而在排放液体的时候需要保证分离筒内通大气,此时就需要分离筒内暂停分离气液,这样导致不能同时进行分离气液和排放气液操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除水分离罐,旨在能够提高气液分离效果,减少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液体量。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除水分离罐,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外周沿其轴向连接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板,所述外筒下部设有用于排液的排液单元,所述外筒的顶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外筒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内筒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内筒底部为敞口端,所述内筒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气孔,所述导气管的底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气管的顶端均与所述排气管相通。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①实际应用时,本技术方案中除水分离罐需要与真空泵前端连通,真空泵前端设备中传出的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水分或者粉尘等杂物,从而使得该气体为汽状,真空泵前端设备传出的气体将从进气管进入外筒内,且沿着螺旋板向下流动,气体沿着螺旋板向下流动的过程中将产生旋转运动,而产生离心力,使螺旋板对进入的气体产生集聚的效果,由于液体比重大于气体的比重,气体在螺旋板的作用下旋转而产生离心力,使气体中的液体向外散,而将气体中的液体向外筒的内壁抛出实现初步分离而产生水滴。由于螺旋板位于内筒外周,当气体沿着螺旋板流动时,其流通面积小,流速快,当气体流到内筒下方后,内筒下方的流通面积大,此时气体中的水滴将产生沉降而滴落,而气体向上升,并进入内筒,进入内筒后的气体将从导气管侧壁上的导气孔侧向进入导气管内,与导气管的侧壁产生碰撞,使气体中的液滴再次集聚并滴落,滴落的水滴从导气管底部的通孔排出,而此时气体再从导气管顶部向排气管方向流动并从排气管处排出,从而对气体进行多次的分离,提高了气液分离效果,有效减小最终从排气管排出的气体中的水分量,对气体的干燥效果更佳。②本技术方案中,排气管位于外筒的顶端,从而使得排气管设置为朝上,便于排气时冷凝水回流,以及停机后管路中的冷凝水回流,而本技术方案中进气管位于外筒的侧壁上,这样设置便于进气时冷凝水全部进入罐体以及停机后管路中的冷凝水回流。③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内筒内设置导气管,并在导气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导气孔,如此设置,能够使从螺旋板流出的气体上升而进入内筒后,从内筒侧壁上的导气孔进入导气管内,这样使的气体的气流旋向再次发生改变,使得气体由直接向上流动转变为侧向流动,使气体能够与导气管侧壁之间产生碰撞,这样能够再次对气液进行分离,使气体内的含水量更少,从而对气体干燥效果更佳。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外筒的上部,且所述进气管位于螺旋板的上方。如此设置,能够延长从进气管进入外筒的气体的流道,流道越长,对气体和液体的分离效果更佳充分,分离效果更好。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与内筒和外筒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具有夹角。如此设置,挡板起到阻隔的作用,且具有引导气流的作用,使气流能够顺利进入螺旋板、外筒和内筒之间形成的螺旋通道内,使从进气管进入的气体能够沿着螺旋板流动。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螺旋板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筒内侧壁固定连接。如此设置,使得螺旋板与外筒之间相互封闭,从而使得气体只能沿着螺旋板向下流动,而避免气体从螺旋板与外筒之间的缝隙流出,这样能够对气体所产生的离心作用更佳,进而提高气液分离效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导气孔均位于导气管的下部。相比于将导气孔设置在导气管上部时,气体进入导气管后就会立刻从导气管的顶端被排出,导致气体与导气管之间的碰撞时间过短,而导致分离效果不佳,而本技术方案能够延长气流进入导气管后在导气管内流动的路径,从而使气体与导气管之间的碰撞效果更佳,分离效果更好。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排液单元包括排污接管和排污阀,所述排污接管与排污阀相互连通,所述排污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外筒底部连通。本技术方案中,通过打开排污阀就能够将外筒内收集的液体从排污接管排出,且本技术方案中排液单元结构简单,易操作。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外筒内部固定连接有气液隔板,所述气液隔板位于所述外筒下部,所述气液隔板将所述外筒分隔成上腔室和下腔室,所述内筒位于所述上腔室内,所述上腔室连通有第一连通管,所述下腔室连通有第二连通管,所述第一连通管和第二连通管之间设有联通阀,所述下腔室设有放空阀。如此设置,气液隔板将外筒分为了上腔室和下腔室,上腔室用于收集液体,而下腔室用于排放液体,当收集好液体后,需要保证下腔室通大气,若下腔室还是真空,液体就不能正常滴落,就会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排放,现有技术中,通常需要设置两个罐子,一个罐子用于收集液体,另一个罐子用于排放,这样方式无疑会增加整个装置的安装体积,且成本更高。虽然目前现有技术中也出现只需要在一个罐子内即完成收集液体的目的,又完成排放液体的目的,如公开号为CN204208383U的专利,但是该结构中,当需要进行排放液体时,需要停止进入气体,并通入大气,从而使液体能够顺利被排出,这种方式中大大降低整个工作的效率,而本技术方案中由于气液隔板将外筒分隔成了相互独立的上腔室和下腔室,当需要排放液体时,通过打开放空阀,能够实现下腔室的快速破真空,便于液体的排放,而使下腔室呈大气压状态,从而使液体能够顺利的被排放出,此时上腔室仍然可以进行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除水分离罐,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外周沿其轴向连接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板,所述外筒下部设有用于排液的排液单元,所述外筒的顶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外筒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内筒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内筒底部为敞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气孔,所述导气管的底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气管的顶端均与所述排气管相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除水分离罐,包括外筒和内筒,所述内筒外周沿其轴向连接有螺旋设置的螺旋板,所述外筒下部设有用于排液的排液单元,所述外筒的顶端连通有排气管,所述外筒的一侧连通有进气管,所述内筒与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内筒底部为敞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内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上设有多个导气管,所述导气管的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导气孔,所述导气管的底壁上均开设有通孔,所述导气管的顶端均与所述排气管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水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位于所述外筒的上部,且所述进气管位于螺旋板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除水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两侧分别与内筒和外筒固定连接,所述挡板与所述进气管之间具有夹角。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水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板的外侧壁与所述外筒内侧壁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除水分离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孔均位于导气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新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开山流体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