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7107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完整的口罩面料裁切成口罩片;(2)对口罩片的亲肤面加工出鼻贴;(3)同时对多个口罩片加工出耳带;(4)对口罩片的亲肤面进行覆膜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耳带焊接机构,同时对多个口罩片加工出耳带,大大提高了耳带的加工效率;通过鼻贴成型装置在口罩片的亲肤面上加工出柔性鼻贴,使口罩与脸部始终紧密贴合,降低佩戴口罩的不适感,提高佩戴口罩隔绝空气中的病菌和粉尘的效果;通过覆膜装置,避免口罩片的亲肤面暴露在空气中在未使用的状态下被粉尘和病菌污染,更好地保护口罩片的防护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口罩
,具体涉及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口罩上鼻梁绳的设计是为了使口罩与人脸贴合紧密,防止空气通过口罩与人体面部缝隙而不通过过滤被吸入体内,当口罩形状与人脸不贴合时,空气中的危险物一样会从不密合处泄露进去,进入人的呼吸道。鼻梁绳和脸部贴合,人们说话脸部发生变形时间久了鼻梁绳也会随之变形,导致口罩无法完全罩住面部,需要多次按压,较为麻烦,降低佩戴口罩的舒适度,且空气中的危险物一样会从不密合处泄露进去,进入人的呼吸道,口罩的价值因此大打折扣。焊接口罩的耳带的步骤复杂,不利于提高口罩的生产效率;现在的耳带焊接机的结构复杂,一次仅能对一个口罩片进行焊接耳带的工作,机器的故障率较高,维修不便,提高了生产的成本;对口罩的包装通常是将多个口罩包装在一个包装袋内,当需要取出口罩时,打开包装袋后,无法再封闭包装袋,使其他暂时不需要使用的口罩暴露在口气中,口罩片的亲肤面可能会粘附上细菌,给下次从包装袋内取出口罩戴的人带来一定的隐患。鉴于此,本案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鼻梁绳难以长时间与脸部贴合,耳带焊接机无法同时对多个口罩进行焊接耳带的问题。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完整的口罩面料裁切成口罩片;(2)对口罩片的亲肤面加工出鼻贴;(3)同时对多个口罩片加工出耳带;(4)对口罩片的亲肤面进行覆膜处理。进一步,在步骤(3)中,通过耳带焊接机构同时对多个口罩片进行焊接耳带处理。进一步,所述耳带焊接机构包括向口罩片连续供应耳带的耳带上料装置,和对口罩片上的耳带进行焊接的耳带焊接设备;所述耳带上料装置包括对耳带焊接设备输送连续直线耳带的供带装置;所述供带装置包括对多个口罩片的同一侧供应第一连续直线耳带的第一侧供料装置,和对多个口罩片的另一侧供应第二连续直线耳带的第二侧供料装置;所述第一侧供料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第一连续直线耳带位置的第一导线组,和带动第一连续直线耳带连续输送的第一输送部,多个所述第一导线组环绕第一输送部设置;所述第二侧供料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第二连续直线耳带位置的第二导线组,和带动第二连续直线耳带连续输送的第二输送部,多个所述第二导线组环绕第二输送部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所述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的轴线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之间具有第一连续直线耳带穿过的间隙。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组还包括驱动第一导线辊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和驱动第二导线辊转动的第二转动电机;所述第一导线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导线辊顺时针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一导线组还包括对第一连续直线耳带进行限位的第一限位辊;所述第一输送部具有第一连续直线耳带输入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连续直线耳带输出的第一输出端;所述第一限位辊设于第一输送部的第一输入端的上方。进一步,所述第一输送部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一主动辊、第一从动辊,和驱动第一主动辊转动的第三转动电机;所述第一输送带缠绕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设置,所述第三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一主动辊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设于第一输送带上。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线组包括第三导线辊和第四导线辊;所述第三导线辊和第四导线辊的轴线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三导线辊和第四导线辊之间具有第二连续直线耳带穿过的间隙。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线组还包括驱动第三导线辊转动的第四转动电机,和驱动第四导线辊转动的第五转动电机;所述第三导线辊逆时针转动,所述第四导线辊顺时针转动。进一步,所述第二导线组还包括对第二连续直线耳带进行限位的第二限位辊;所述第二输送部具有第二连续直线耳带输入的第二输入端,和第二连续直线耳带输出的第二输出端;所述第二限位辊设于第二输送部的第二输入端的上方。进一步,所述第二输送部包括第二输送带、第二主动辊、第二从动辊,和驱动第二主动辊转动的第六转动电机;所述第二输送带缠绕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设置,所述第六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和第二主动辊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导线辊和第四导线辊设于第二输送带上。进一步,多个所述第一导线组环绕第一输送部等间距设置,多个所述第二导线组环绕第二输送部等间距设置。进一步,所述耳带上料装置还包括对连续直线耳带进行弯折的折线装置。进一步,所述折线装置包括对第一连续直线耳带进行弯折的第一弯折机构,和对第二连续直线耳带进行弯折的第二弯折机构。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折机构包括多个将第一连续直线耳带弯折到对应的口罩片上的第一弯折装置;多个所述第一弯折装置沿第一连续直线耳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所述第二弯折机构包括多个将第二连续直线耳带弯折到对应的口罩片上的第二弯折装置;多个所述第二弯折装置沿第二连续直线耳带的输送方向依次设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折装置包括处于第一连续直线耳带一侧的第一弯折部。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折部包括将第一连续直线耳带弯折成第一弯折耳带的第一弯折块。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折块和第一连续直线耳带的接触面为弧形面。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折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一弯折块进行弯折的第一弯折驱动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弯折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一弯折块向口罩片转动的第一转动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一弯折块升降的第一升降驱动装置。进一步,相邻的所述第一导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一弯折块的转动直径。进一步,所述第二弯折装置包括处于第二连续直线耳带一侧的第二弯折部。进一步,所述第二弯折部包括将第二连续直线耳带弯折成第二弯折耳带的第二弯折块。进一步,所述第二弯折块和第二连续直线耳带的接触面为弧形面。进一步,所述第二弯折装置还包括驱动第二弯折块进行弯折的第二弯折驱动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二弯折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第二弯折块向口罩片转动的第二转动驱动装置,和驱动第二弯折块升降的第二升降驱动装置。进一步,相邻的所述第二导线组之间的距离大于第二弯折块的转动直径。进一步,所述耳带焊接设备包括对多个口罩片的同一侧进行焊接耳带的第一耳带焊接装置,和对多个口罩片的另一侧进行焊接耳带的第二耳带焊接装置。进一步,所述第一耳带焊接装置包括多个对各口罩片同一侧进行焊接耳带的第一焊接部件;所述第二耳带焊接装置包括多个对各口罩片另一侧进行焊接耳带的第二焊接部件。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部件包括两个对同一个口罩片同一侧的两个焊接点进行焊接的第一焊接头,所述第二焊接部件包括两个对同一个口罩片另一侧的两个焊接点进行焊接的第二焊接头。进一步,所述第一焊接头包括处于口罩片同一侧的第一弯折耳带上方的第一上焊接头,和处于口罩片同一侧的第一弯折耳带下方的第一下焊接头;所述第二焊接头包括处于口罩片另一侧的第二弯折耳带上方的第二上焊接头,和处于口罩片另一侧的第二弯折耳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1)将完整的口罩面料裁切成口罩片;/n(2)对口罩片的亲肤面加工出鼻贴;/n(3)同时对多个口罩片加工出耳带;/n(4)对口罩片的亲肤面进行覆膜处理。/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完整的口罩面料裁切成口罩片;
(2)对口罩片的亲肤面加工出鼻贴;
(3)同时对多个口罩片加工出耳带;
(4)对口罩片的亲肤面进行覆膜处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3)中,通过耳带焊接机构同时对多个口罩片进行焊接耳带处理。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耳带焊接机构包括向口罩片连续供应耳带的耳带上料装置,和对口罩片上的耳带进行焊接的耳带焊接设备;所述耳带上料装置包括对耳带焊接设备输送连续直线耳带的供带装置;所述供带装置包括对多个口罩片的同一侧供应第一连续直线耳带的第一侧供料装置,和对多个口罩片的另一侧供应第二连续直线耳带的第二侧供料装置;所述第一侧供料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第一连续直线耳带位置的第一导线组,和带动第一连续直线耳带连续输送的第一输送部,多个所述第一导线组环绕第一输送部设置;所述第二侧供料装置包括多个固定第二连续直线耳带位置的第二导线组,和带动第二连续直线耳带连续输送的第二输送部,多个所述第二导线组环绕第二输送部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组包括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所述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的轴线均竖向设置,所述第一导线辊和第二导线辊之间具有第一连续直线耳带穿过的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一次性医用口罩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线组还包括驱动第一导线辊转动的第一转动电机,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凤娟蔡鸿谦
申请(专利权)人:漳州怡鹭祥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