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涉及锻炼设备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有平行于底板的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滑轨且滑轨远离底板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可放置多个重力块的重力盒,所述底架的顶部固定有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开口向上的U型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座板的设置,患者坐在座板上,双脚踩在两个Z型脚踏板上向下用力使转轴转动带动卷线筒转动,再通过滑动组件可以带动重力盒沿着滑轨滑动,再通过重力盒可以放置多个重力块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对重力盒内放置合适数量的重力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
本技术涉及锻炼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在骨科的临床治疗中,经常会对先天或者意外事故中对下肢造成损伤的情况进行治疗。下肢的功能是支撑身体和走路,当本应具有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时,即称为功能障碍。很多出现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往往走路不便,抬腿不便,甚至无法独立行,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除了医学上的手术以及其他治疗还需要病人自己多进行针对性的训练,以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增强肌肉的记忆能力,达到康复的目的。现有的腿部康复设备一般采用立式,也就是患者只能在站立的状态下才能进行康复运动,但对于一些腿部受伤严重,前期不能站立的患者进行康复训练时较为不便,而且不能根据患者康复的程度对锻炼装置进行适当的调整,导致患者腿部的恢复受到影响,所以这里提出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所提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本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支杆,所述支杆的顶部固定有平行于底板的顶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滑轨且滑轨远离底板的一端与顶板固定连接,所述滑轨上滑动连接有可放置多个重力块的重力盒,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座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固定有开口向上的U型板,所述U型板的开口内通过轴承固定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两端固定有呈上下分布的Z型脚踏板,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卷线筒,所述卷线筒上设置有脚踩Z型脚踏板使重力盒沿着滑轨滑动的滑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滑动组件包括一端绕设在卷线筒的绳索,所述支杆靠近重力盒的一侧固定有垂直于支杆的连杆,所述顶板两端的下表面、支杆的顶端和连杆远离支杆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绳索分别与四个转筒接触连接且绳索的远离卷线筒的一端与重力盒的顶端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重力盒靠近支杆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所述支杆靠近重力盒的一侧固定有垂直于支杆的限位板,所述限位板靠近重力盒的上表面铰接有Z型限位块且Z型限位块水平状态下不与限位板的上表面接触,所述Z型限位块的一端放置在限位槽内,所述Z型限位块另一端的底部固定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Z型限位块的一端与限位板固定连接,所述限位板上固定有L型挡板且L型挡板位于Z型限位块的上方。进一步地,所述座板包括固定在底板顶部的纵板,所述支杆靠近纵板的一侧固定有靠板,所述纵板与靠板之间固定连接有横板。进一步地,所述纵板与靠板相对的一侧和横板的上表面均为软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通过座板的设置,患者坐在座板上,双脚踩在两个Z型脚踏板上向下用力使转轴转动带动卷线筒转动,再通过滑动组件可以带动重力盒沿着滑轨滑动,再通过重力盒可以放置多个重力块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对重力盒内放置合适数量的重力块,整个装置区别与传统康复锻炼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考不程度来适当的调整锻炼装置的难度,使患者尽快的恢复,再通过座板的设置方便不能站着的患者坐着锻炼。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立体结构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正视图;图3是本技术结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图;附图标记:1、底板;2、支杆;21、限位板;22、Z型限位块;23、弹簧;24、L型挡板;3、顶板;4、滑轨;5、重力盒;51、限位槽;6、座板;61、纵板;62、靠板;63、横板;7、U型板;8、Z型脚踏板;9、滑动组件;91、绳索;92、连杆;10、卷线筒。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内”、“外”、“上”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如图1-5所示,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支杆2,支杆2的顶部固定有平行于底板1的顶板3,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滑轨4且滑轨4远离底板1的一端与顶板3固定连接,滑轨4上滑动连接有可放置多个重力块的重力盒5,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座板6,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开口向上的U型板7,U型板7的开口内通过轴承固定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两端固定有呈上下分布的Z型脚踏板8,活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卷线筒10,卷线筒10上设置有脚踩Z型脚踏板8使重力盒5沿着滑轨4滑动的滑动组件9。本实施方案中,通过座板6的设置,患者坐在座板6上,双脚踩在两个Z型脚踏板8上向下用力使转轴转动带动卷线筒10转动,再通过滑动组件9可以带动重力盒5沿着滑轨4滑动,再通过重力盒5可以放置多个重力块的设置,可以根据患者的康复程度对重力盒5内放置合适数量的重力块,底板1和支杆2以及顶板3的设置用于支撑和固定整个装置,整个装置区别与传统康复锻炼装置,可以根据患者的考不程度来适当的调整锻炼装置的难度,使患者尽快的恢复,再通过座板6的设置方便不能站着的患者坐着锻炼。具体的,滑动组件9包括一端绕设在卷线筒10的绳索91,支杆2靠近重力盒5的一侧固定有垂直于支杆2的连杆92,顶板3两端的下表面、支杆2的顶端和连杆92远离支杆2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转筒,绳索91分别与四个转筒接触连接且绳索91的远离卷线筒10的一端与重力盒5的顶端固定连接。本实施例中,当卷线筒10转动时,卷线筒10会带动卷线筒10上的绳索91在卷线筒10上绕设,从而带动绳索91一端的重力盒5沿着滑轨4向上滑动,绳索91分别与顶板3两端转筒的上表面和支杆2顶部转筒的上表面以及连杆92顶端转筒的下表面接触连接,保证了绳索91可以顺利的移动。具体的,重力盒5靠近支杆2的一侧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51,支杆2靠近重力盒5的一侧固定有垂直于支杆2的限位板21,限位板21靠近重力盒5的上表面铰接有Z型限位块22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支杆(2),所述支杆(2)的顶部固定有平行于底板(1)的顶板(3),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滑轨(4)且滑轨(4)远离底板(1)的一端与顶板(3)固定连接,所述滑轨(4)上滑动连接有可放置多个重力块的重力盒(5),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座板(6),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开口向上的U型板(7),所述U型板(7)的开口内通过轴承固定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两端固定有呈上下分布的Z型脚踏板(8),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卷线筒(10),所述卷线筒(10)上设置有脚踩Z型脚踏板(8)使重力盒(5)沿着滑轨(4)滑动的滑动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包括底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支杆(2),所述支杆(2)的顶部固定有平行于底板(1)的顶板(3),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滑轨(4)且滑轨(4)远离底板(1)的一端与顶板(3)固定连接,所述滑轨(4)上滑动连接有可放置多个重力块的重力盒(5),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座板(6),所述底板(1)的顶部固定有开口向上的U型板(7),所述U型板(7)的开口内通过轴承固定有活动轴且活动轴的两端固定有呈上下分布的Z型脚踏板(8),所述活动轴的外表面固定有卷线筒(10),所述卷线筒(10)上设置有脚踩Z型脚踏板(8)使重力盒(5)沿着滑轨(4)滑动的滑动组件(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骨科临床下肢恢复锻炼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9)包括一端绕设在卷线筒(10)的绳索(91),所述支杆(2)靠近重力盒(5)的一侧固定有垂直于支杆(2)的连杆(92),所述顶板(3)两端的下表面、支杆(2)的顶端和连杆(92)远离支杆(2)的一端上均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绳索(91)分别与四个转筒接触连接且绳索(91)的远离卷线筒(10)的一端与重力盒(5)的顶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苟廷举,周炼,
申请(专利权)人:苟廷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