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983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的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具有X轴、Y轴、Z轴、A轴、C轴五轴联动,实现对刀具的自动磨砂抛光。本申请抛光机所用抛光反馈自动控制系统,相较于传统固定参数的控制系统而言,具有更高的抛光精度,同时在更换不同种类刀具抛光时不需调试更换过多参数,极大减少了操作复杂度,具有实用性。通过设置所述仿形板,可以快速地对刀具定位与紧固,提高抛光的质量;同时,所述仿形板可以根据刀具的形状和种类随时更换,提升了抛光机的使用灵活性;通过设置多组所述砂带导向轮与多组所述仿形夹具配合工作,能够实现多组工件同时加工,提高抛光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抛光机
,特别是涉及一种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
技术介绍
在金属制品和木材加工等行业,产品成型后通常会出现毛刺或者是表面不光滑,影响正常使用和产品的美观度,因此,产品出厂前需要进行抛光处理。关于刀具抛光而言,刀具主要包含刀柄和刀身,由于刀身较平整,目前的刀身抛光设备比价成熟;而刀具的刀柄一般生产出来含有披锋,而且不平滑,这时往往要对其刀柄进行打磨抛光处理且抛光较复杂,现有技术一般是通过人工用砂带对刀柄进行打磨。不足之处是人工打磨效率低,而且成本高。即使采用半自动的刀柄抛光设备,由于半自动的刀柄抛光设备的人工投入比较高,并且抛光的效果受操作工人的熟练程度影响比较大,影响了成品刀具质量的一致性。并且,目前的刀柄抛光机在抛光不同的刀具时,需要不同的抛光机,并且目前的刀柄抛光机多为单组抛光组件,极大的增加了刀具的抛光成本。基于上述现有抛光机的缺陷,亟待研发一种刀具多轴抛光机,实现刀具刀柄的自动化高效抛光加工。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旨在解决现有抛光机自动化程度低,抛光效率低,抛光成本高昂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包括机架、X轴组件、Y轴组件、Z轴组件、A轴组件、C轴组件和砂带组件;所述机架包括基座、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支座;所述Y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X轴组件设置在所述Y轴组件上;所述C轴组件设置在所述X轴组件上;所述A轴组件设置在所述C轴组件上;所述Z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砂带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组件上。本申请中的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具有X轴、Y轴、Z轴、A轴、C轴五轴联动,实现对刀具的自动磨砂抛光。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工作时,首先通将刀具固定在所述A轴组件上,然后通过所述C轴组件的旋转,将所述A轴组件旋转到工作区域;调节所述Z轴组件带动所述砂带组件从初始位置开始运动至与工件相抵;此时,启动所述砂带组件与A轴组件配合旋转,开始对工件抛光;抛光完成第一组工件后,所述Z轴组件回复到初始位置;通过所述C轴组件旋转取出第一组工件后,将第二组工件固定在所述A轴组件上进行抛光;如此往复,直到工件全部完成抛光;在整个抛光过程中,可以适当调整所述X轴组件和所述Y轴组件,以达到工件在最佳的抛光的位置,提高抛光的质量和效率。进一步地,所述Z轴组件包括Z轴电机、Z轴丝杆、Z轴螺母座和Z轴丝杆定位块;所述Z轴电机、所述Z轴丝杆定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Z轴丝杆的一端与所述Z轴电机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Z轴螺母座设置在所述Z轴丝杆定位块上;所述Z轴螺母座与所述砂带组件连接,带动所述砂带组件沿所述Z轴丝杆的轴线方向运动。进一步地,所述砂带组件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传动组件、抛光液组件、防护罩和砂带;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螺母座上;所述调节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抛光液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砂带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上;所述防护罩包围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有效地防止了抛光过程中工件碎屑的飞溅,保护人员安全。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Z轴螺母座连接。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的连接架设结构,即便于整个支撑组件的稳定性,也避免了Z轴螺母座的组装对于传动组件安装的结构上阻碍影响。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砂带导向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保护罩;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砂带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砂带导向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保护罩盖合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进一步地,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和所述砂带导向轮分别与所述砂带滑动连接,可以通过调节所述第二从动轮来调节所述砂带的松紧程度,以增强抛光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砂带导向轮共有六组,所述砂带导向轮轴连接于第一安装块上,所述第一安装块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六组砂带导向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六组砂带导向轮在抛光一侧的轮边处于同一平面上。通过在主动轮与第一从动轮之间同时设置多组砂带导向轮可以同时实现对多组刀具的同时抛光,极大的增加了抛光效率,同时通过第一安装块与砂带导向轮的轴连接实现砂带导向轮的便捷拆装,实现砂带导向轮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抛光需要便捷调整。进一步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调丝杆、可调丝杆限位支架、第一螺母座、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三支撑板、限位板、紧固螺丝、丝杆调节盘;所述可调丝杆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可调丝杆依次穿过所述可调丝杆限位支架、所述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可调丝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可调丝杆限位支架上;所述第三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从动轮连接孔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轴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所述紧固螺丝穿过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一槽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调节组件在装卸砂带以及调整砂带松紧度时适用。以安装砂带为例,首先旋松紧固螺丝,通过旋转丝杆调节盘带动可调丝杆旋转,可调丝杆转动带动第一螺母座向下移动,第一螺母座通过固定连接的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三支撑板,带动第二从动轮向下运动,此时将待安装的砂带放于第二从动轮上,再旋转丝杆调节盘,上调第二从动轮向上运动使砂带达到适宜的松紧度,旋紧紧固螺丝进一步固定第二从动轮的位置,实现砂带安装。砂带的拆卸以及松紧度调整同理通过紧固螺丝和丝杆调节盘的配合调整实现。上述调整方式操作简单,调整效率高,并且能够极好的保证了调整后第二从动轮的稳固性,增加了整个砂带组件的实用价值。进一步地,所述紧固螺丝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紧固螺丝和第二紧固螺丝;使用所述可调丝杆将所述第三支撑板的位置移动到工作位置后,可以通过拧紧所述第一紧固螺丝和所述第二紧固螺丝来固定所述第三支撑板,保持稳定性。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液组件包括抛光液管、抛光液管固定板和竹节管;所述抛光液管的两端通过所述抛光液管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所述竹节管设置在所述抛光液管上,所述竹节管可自有弯曲。在抛光过程中,由于竹节管的自有弯曲可以调节适当位置,为抛光部位提供抛光液,以实现对抛光部位进行实时降温的目的。进一步地,所述抛光液管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出水口有六组,分布在所述抛光液管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竹节管由六组规格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X轴组件、Y轴组件、Z轴组件、A轴组件、C轴组件和砂带组件;所述机架包括基座、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支座;所述Y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X轴组件设置在所述Y轴组件上;所述C轴组件设置在所述X轴组件上;所述A轴组件设置在所述C轴组件上;所述Z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砂带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组件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X轴组件、Y轴组件、Z轴组件、A轴组件、C轴组件和砂带组件;所述机架包括基座、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基座上的支座;所述Y轴组件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X轴组件设置在所述Y轴组件上;所述C轴组件设置在所述X轴组件上;所述A轴组件设置在所述C轴组件上;所述Z轴组件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砂带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组件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Z轴组件包括Z轴电机、Z轴丝杆、Z轴螺母座和Z轴丝杆定位块;所述Z轴电机、所述Z轴丝杆定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支座上;所述Z轴丝杆的一端与所述Z轴电机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Z轴螺母座设置在所述Z轴丝杆定位块上;所述Z轴螺母座与所述砂带组件连接,带动所述砂带组件沿所述Z轴丝杆的轴线方向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带组件包括支撑组件、调节组件、传动组件、抛光液组件、防护罩和砂带;所述支撑组件设置在所述Z轴螺母座上;所述调节组件、所述传动组件、所述抛光液组件分别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所述砂带设置在所述传动组件上;所述防护罩包围所述传动组件设置在所述支撑组件上;
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所述第一支撑板和所述第二支撑板之间平行设置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支撑板远离所述第二支撑板的一侧与所述Z轴螺母座连接;
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主动轮、第一从动轮、第二从动轮、砂带导向轮、第一电机、第一电机保护罩;所述主动轮与所述第一电机连接;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分别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的两端;所述第二从动轮通过转轴设置在所述调节组件上;所述砂带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砂带导向轮设置在所述主动轮和所述第一从动轮之间;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靠近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机保护罩盖合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所述主动轮、所述第一从动轮、所述第二从动轮和所述砂带导向轮分别与所述砂带滑动连接;
所述砂带导向轮共有六组,所述砂带导向轮轴连接于第一安装块上,所述第一安装块可拆卸的设置于第一支撑板上;六组砂带导向轮水平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所述主动轮、第一从动轮和六组砂带导向轮在抛光一侧的轮边处于同一平面;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可调丝杆、可调丝杆限位支架、第一螺母座、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三支撑板、限位板、紧固螺丝、丝杆调节盘;所述可调丝杆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板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的一侧;所述可调丝杆依次穿过所述可调丝杆限位支架、所述第一螺母座、所述第三连接板;所述可调丝杆转动设置在所述可调丝杆限位支架上;所述第三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螺母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通过其上设置的第二从动轮连接孔;与所述第二从动轮轴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板靠近所述第二从动轮的一端与所述第四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限位板滑动连接;所述紧固螺丝穿过所述第三支撑板上的第一槽孔连接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
所述抛光液组件包括抛光液管、抛光液管固定板和竹节管;所述抛光液管的两端通过所述抛光液管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板上远离所述第一支撑板一侧;所述竹节管设置在所述抛光液管上,所述竹节管可自有弯曲。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Y轴组件包括Y轴电机、Y轴丝杆、Y轴螺母座、Y轴丝杆定位块、Y轴滑块和Y轴导轨;所述Y轴电机、Y轴丝杆定位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凹槽的两端;所述Y轴螺母座设置在所述X轴组件上;所述Y轴丝杆的一端与所述Y轴电机连接,另一端穿过所述Y轴螺母座设置在所述Y轴丝杆定位块上;所述Y轴导轨设置在所述基座的第一环形凸起上;所述Y轴滑块的一端与所述Y轴导轨滑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X轴组件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刀具五轴仿形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X轴组件包括X轴基体、X轴电机、X轴丝杆、X轴螺母座、第一X轴套筒、第二X轴套筒、X轴连接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超庞松泳刘迪王振达陈瑶丁昌韬
申请(专利权)人:阳江市生产力促进中心阳江市企业创新服务中心阳江市链点创新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