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模结构及卡箍圆弧成型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84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40
下模结构及卡箍圆弧成型模具,涉及到航空专用卡箍的加工制造领域,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下芯体,与所述下模座固定;所述下芯体内设有平面承压部和位于所述平面承压部左右两侧的圆弧承压部;和定位顶件,与所述平面承压部在竖直方向弹性移动装配;所述定位顶件包括顶升板和设在所述顶升板上向上延伸的定位销;所述平面承压部上设有内凹的与所述顶升板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顶升件承压下移使得所述顶升板完全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顶升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平面承压部共面;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坯料的中心孔进行定位能够有效的降低对坯料尺寸精度的要求,并且采用本方案生产的双联卡箍的半圆弧差异较小,符合大批量生产的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下模结构及卡箍圆弧成型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到航空专用卡箍的加工制造领域,具体为卡箍圆弧成型模具即模具的下模结构。
技术介绍
航空发动机用双联卡箍是航空发动机上的一个重要零件,用于固定发动机内的管路,通过采用模具加工双联卡箍是目前高效的加工方式,专利号201821019625.2的授权专利公开了双联卡箍的成型模具,通过阶梯槽的定位来让该成型模具在保证双联卡箍在成型过程始终保持平整的同时又能提高生产效率。但是采用以上成型模具对双联卡箍的坯料尺寸要求较高,要保证坯料尺寸能够刚好与阶梯槽的尺寸配合,才能保证在凸模与凹模压合中坯料不会出现移位;然而在实际的生产加工中,参见图1-图2,坯料100的尺寸往往存在偏差,若是坯料100尺寸大于预定尺寸将会放不进阶梯槽,坯料尺寸小于预定尺寸将会使得在压合过程中坯料移位,导致最终成型的双联卡箍的两个圆弧段存在差异。同时,因为凸模压合的缘故,成型后双联卡箍存在卡在成型凹槽内的情况,使得操作人员不得不利用辅助工具将卡在成型凹槽的双联卡箍取出来,以便加工的正常进行,这样的情况不时就会出现严重的影响了双联卡箍产品的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坯料尺寸精度要求高和成型后的双联卡箍不易取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下模结构,所述下模结构是用于双联卡箍圆弧成型的下模结构;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下芯体,与所述下模座固定;所述下芯体内设有平面承压部和位于所述平面承压部左右两侧的圆弧承压部;和定位顶件,与所述平面承压部在竖直方向弹性移动装配;所述定位顶件包括顶升板和设在所述顶升板上向上延伸的定位销;所述平面承压部上设有内凹的与所述顶升板相适配的凹槽;所述顶升件承压下移使得所述顶升板完全位于所述凹槽内,且所述顶升板的上端面与所述平面承压部共面。进一步的,所述下芯体通过下芯套固定在所述下模座上;所述下芯套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下芯体固定在所述放置槽内且所述下芯体的上端面与所述下芯套的上端面持平共面。进一步的,所述下芯套下端的两侧壁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以形成“┻”型结构的下芯套;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下模盖,所述下模盖上设有第一挡位,所述第一挡位与所述凸缘挡止配合以进一步将所述芯套稳定在所述下模座上。采用本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在下芯体的平面承压部上设置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弹性移动的定位顶件,利用定位销在合模前实现与坯料的中心孔配合实现定位,在合模后利用顶升板实现对成型的双联卡箍的顶出,从而提高整个生产效率,相比于现有的利用阶梯槽进行定位的方案,本专利技术利用坯料的中心孔进行定位能够有效的降低对坯料尺寸精度的要求,并且采用本方案生产的双联卡箍的半圆弧差异较小,符合大批量生产的要求。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拥有上模结构和拥有上述下模结构的卡箍圆弧成型模具。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结构包括上模座;上芯体,与所述上模座固定;所述上芯体内设有与所述平面承压部对应的平面按压部和与所述圆弧承压部适配的圆弧按压部;所述平面按压部上设有内凹的避让孔,所述避让孔与所述定位销位置对应,使得所述上芯体与所述下芯体压合时所述定位销的部分位于所述避让孔内。进一步的,所述上芯体通过所述上芯套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所述上芯套的下端设有第一安装槽和与所述第一安装槽垂直相通的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延伸至上芯套的下端面;所述上芯体包括分别与所述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结构相适配的卡接部和本体部,所述卡接部卡接在所述第一安装槽内,所述本体部安装在第二安装槽内且所述本体部下端穿出所述第二安装槽,所述平面按压部和所述圆弧按压部位于所述本体部的下端面。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结构还包括设在所述上芯套外侧壁的上模盖,所述上模盖的下端设有第二挡位,所述第二挡位与所述上芯套挡止配合以进一步将所述上芯套稳定固定在所述上模座上。进一步的,所述下芯套的上端面高于设在所述下芯套两侧壁的下模盖的上端面;所述上芯套的下端面高于设在所述上芯套两侧壁的上模盖的下端面;两个所述第二挡位之间的间隔距离与所述下芯套的宽度相同,使得所述上模结构与所述下模结构压合时所述下芯套与所述第二挡位导向配合。进一步的,所述上模盖包括上半部和下半部,所述上半部与所述上模座固定,所述下半部与所述上半部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挡位固定在所述下半部的下端面。通过对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进行改进设计,以达到提高产出率的同时保证卡箍成型的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有尺寸误差的坯料放置在阶梯槽内的示意图。图2为经过压合后圆弧段有差异的双联卡箍结构图。图3为本方案中下模结构的示意图。图4为图3中的局部放大图,展示下芯体的结构。图5为将坯料放置在下模结构准备压合时的结构图。图6为压合完成后的结构图。图7为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的配合结构图。图8为上芯体与上芯套的分体结构示意图。图9为上模结构和下模结构合模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1上模座、12上芯体、12-1卡接部、12-2本体部、13上芯套、14上模盖、21下模座、22下芯体、23定位顶件、24下芯套、25下模盖、100坯料、121平面按压部、122圆弧按压部、123避让孔、131第一安装槽、132第二安装槽、141第二挡位、221平面承压部、222圆弧承压部、223凹槽、230延长杆、231顶升板、232定位销、233排气孔、241凸缘、251第一挡位。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下模结构,所述下模结构是用于双联卡箍圆弧成型的下模结构;参见图3-图4,其中所述下模结构包括下模座21,下模座21为整个下模结构提供足够的支撑力;在下模座21上固定连接有下芯体22,下芯体22上设置有平面承压部221和位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左右两侧的圆弧承压部222;平面承压部221对应双联卡箍中间的连接段,圆弧承压部222对应双联卡箍左右两侧的圆弧段,上模结构将平整的坯料下压至下芯体22,促使坯料在圆弧承压部222和平面承压部221的作用下成型为双联卡箍。为了改变传统的定位方式和避免成型后的双联卡箍被卡在下芯体22内不易取出,通过在下芯体22内设置定位顶件23的方式解决,具体的,该定位顶件23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在竖直方向弹性移动装配;可以理解为,定位顶件23是设置在平面承压部221的位置处,并且与平面承压部221是弹性连接的,而弹性移动的方向为竖直方向。本实施例提供的定位顶件23包括顶升板231和设在所述顶升板231上向上延伸的定位销232;这里的定位销232用于与坯料中的中心孔进行定位插接,将传统的由阶梯槽定位改由中心孔定位以保证最终的双联卡箍在成型时左右的圆弧段的一致性;顶升板231的作用在于将成型后的双联卡箍顶出,即在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下模结构,所述下模结构是用于双联卡箍圆弧成型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结构包括/n下模座(21);/n下芯体(22),与所述下模座(21)固定;所述下芯体(22)内设有平面承压部(221)和位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左右两侧的圆弧承压部(222);和/n定位顶件(23),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在竖直方向弹性移动装配;/n所述定位顶件(23)包括顶升板(231)和设在所述顶升板(231)上向上延伸的定位销(232);所述平面承压部(221)上设有内凹的与所述顶升板(231)相适配的凹槽(223);所述定位顶件(23)承压下移使得所述顶升板(231)完全位于所述凹槽(223)内,且所述顶升板(231)的上端面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共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下模结构,所述下模结构是用于双联卡箍圆弧成型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结构包括
下模座(21);
下芯体(22),与所述下模座(21)固定;所述下芯体(22)内设有平面承压部(221)和位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左右两侧的圆弧承压部(222);和
定位顶件(23),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在竖直方向弹性移动装配;
所述定位顶件(23)包括顶升板(231)和设在所述顶升板(231)上向上延伸的定位销(232);所述平面承压部(221)上设有内凹的与所述顶升板(231)相适配的凹槽(223);所述定位顶件(23)承压下移使得所述顶升板(231)完全位于所述凹槽(223)内,且所述顶升板(231)的上端面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共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芯体(22)通过下芯套(24)固定在所述下模座(21)上;所述下芯套(24)内设置有放置槽,所述下芯体(22)固定在所述放置槽内且所述下芯体(22)的上端面与所述下芯套(24)的上端面持平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芯套(24)下端的两侧壁设有向外延伸的凸缘(241)以形成“┻”型结构的下芯套(24);
所述下模结构还包括下模盖(25),所述下模盖(25)上设有第一挡位(251),所述第一挡位(251)与所述凸缘(241)挡止配合以进一步将所述下芯套(24)稳定在所述下模座(21)上。


4.卡箍圆弧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下模结构和与所述下模结构对接的上模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卡箍圆弧成型模具,其特征在于,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结构包括
上模座(11);
上芯体(12),与所述上模座(11)固定;所述上芯体(12)内设有与所述平面承压部(221)对应的平面按压部(121)和与所述圆弧承压部(222)适配的圆弧按压部(122);
所述平面按压部(121)上设有内凹的避让孔(12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羿含张清贵王亮李星彤高植强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超卓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