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及用于静脉注射的加热袖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837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及用于静脉注射的加热袖体,包括设置有电热装置的袖体和袖体托板,所述袖体包括以能翻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袖体托板的且位于所述袖体托板两侧的第一袖体和第二袖体,其中,所述第一袖体和所述第二袖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袖体上设置有对应于待注射部位的注射窗口。该结构相比较与现有技术,具有易穿戴、易脱下的优势,既能保证患者能够在输液过程中的舒适感,也能够保证患者在输液前能够对注射部位进行加热,将血管扩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及用于静脉注射的加热袖体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及用于静脉注射的加热袖体。
技术介绍
静脉注射一般是经由手背将体外的液体输入人体,以达到治疗目的。但是,部分患者血管不清晰或者血管较窄,在静脉注射过程中会重复多次的针刺患者,从而造成患者的疼痛。因此,在静脉注射过程中,医生常常会采用热敷等方式对待需要注射的皮肤进行加热,以使得血管能够充盈膨胀以暴露出静脉血管,然后再进行静脉注射。例如,公开号为CN208591396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新型多功能静脉注射袖套,其包括袖套主体。袖套主体中部表面设有可视窗口,可视窗口上覆盖有一块软质塑料透明层,可视窗口内设有一个针头卡扣,袖套主体表面设有五条电加热条和两条物理药疗包,袖套主体内部夹层中设有磁石。不过,该注射袖套的可视窗口位于手臂部,而一般静脉都选择在手背。而且,该注射袖套不易穿戴,需要手掌从一端延伸至另一端。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该加热带,包括设置有电热装置的袖体和袖体托板,所述袖体包括以能翻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袖体托板的且位于所述袖体托板两侧的第一袖体和第二袖体,其中,所述第一袖体和所述第二袖体可拆卸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袖体上设置有对应于待注射部位的注射窗口。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的注射袖套穿戴难的特点,提出一种能够便于穿戴的注射加热带。该结构相比较与现有技术,具有易穿戴、易脱下的优势,既能保证患者能够在输液过程中的舒适感,也能够保证患者在输液前能够对注射部位进行加热,将血管扩张。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所述第一袖体连接至所述第二袖体的情况下,所述注射窗口以可见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袖体。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袖体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袖体的长度。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袖体托板包括小臂托板和大臂托板,所述小臂托板和所述大臂托板之间转动连接。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注射窗口能够连接热敷贴。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小臂托板的前端部设置有手指套。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袖体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中埋置有所述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电连接至供电装置,所述第一袖体和所述第二袖体均设置有与所述供电装置配套的电源接口。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电热装置为采用NTC作为发热元件的发热电路。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本技术公开一种用于静脉注射的加热袖体,其埋置有加热装置,所述袖体能够翻转连接至袖体托板,在所述袖体翻转至能够与所述袖体托板形成包裹注射躯干的情况下,所述袖体上的注射窗口能够以可见的方式对应于待注射部位。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袖体包括保温层,所述保温层中埋置有所述电热装置,所述电热装置电连接至供电装置,所述袖体设置有与所述供电装置配套的电源接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优选的加热带;和图2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优选的加热带。附图标记列表100:袖体托板100c:槽200:第一袖体100d:大臂托板300:第二袖体200a:魔术粘勾面100a:小臂托板200b:注射窗口100b:手指套300a:魔术粘毛面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1-2进行详细说明。实施例1结合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该加热带,包括设置有电热装置的袖体和袖体托板100。袖体托板100可以是比较软的材料制成,比如是聚乙烯片材。如图1所示,在袖体托板100的两侧具有第一袖体200和第二袖体300。第一袖体200和第二袖体300均为棉质材料制成,其具有柔韧性,在将注射躯干置于袖体托板100上时,将第一袖体200和第二袖体300翻转覆盖在注射躯干上,并通过如魔术粘、系带、纽扣、拉链等方式将第一袖体200和第二袖体300连接,以此将患者的注射躯体固定在袖体托板上。第一袖体200和第二袖体300可以采用缝制的方式设置在袖体托板100的两侧。该结构相比较与现有技术,具有易穿戴、易脱下的优势,既能保证患者能够在输液过程中的舒适感,也能够保证患者在输液前能够对注射部位进行加热,将血管扩张。其次,如图1所示,第一袖体200上设置有对应于待注射部位的注射窗口200b。在第一袖体200连接至第二袖体300的情况下,注射窗口200b可见,便于医护人员进行注射。优选地,如图1所示,第一袖体200的长度大于第二袖体300的长度。注射窗口200b可以尽量大,以使得在第一袖体200连接至第二袖体300的情况下,注射窗口200b能够尽量暴露待注射部位。并且,说明书附图仅为示意,表示其位置关系,并非一定代表其具体的尺寸。具体的尺寸可以根据粗臂围、细臂围、中等臂围来设置。由于患者的臂围大小不一,为此,该加热带可以制作为多种型号,以适应更多的患者人群。注射窗口200b可以是圆形、方形、椭圆形中的一种。或者,袖体可以采用弹性棉,使其能够适应更多的臂围。优选地,如图1和2所示,袖体托板100包括小臂托板100a和大臂托板100d。小臂托板100a和大臂托板100d的之间具有槽100c。槽100c能够使得小臂托板100a和大臂托板100d能够转动,以适应人体大臂和小臂可弯曲的情形。该槽100c可以是如图1和2所示的缝隙。优选地,注射窗口200b能够连接热敷贴。优选地,热敷贴可以和注射窗口200b相互粘接。热敷贴用于与皮肤直接接触,其产生的热量能够促使血管充盈,而便于医生注射。热敷贴可以是公开号为CN209827804U涉及的无痛注射贴,也可以是公开号为CN106074849A的止痛消炎帖。优选地,小臂托板100a的前端部设置有手指套100b。当患者需要固定手指时,则可以将患者的手指插入到手指套上。优选地,手指套100b可以是粘接在小臂托板100a上的。优选地,袖体包括保温层。优选地,保温层为保温棉,并且保温棉采用一层无纺布遮盖。保温层中埋置有电热装置(未示出)。电热装置电连接至供电装置。第一袖体100和第二袖体200均设置有与供电装置配套的电源接口。供电装置可以采用充电电池(或干电池)。优选地,第一袖体100和第二袖体200均设置有电池盒(未示出)。供电装置和发热装置之间设置有开关(未示出)。将开关、电池盒、电热装置设置于袖体是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比如公开号为CN204521837U公开的静脉注射加热装置。优选地,电热装置为采用NTC(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作为发热元件的发热电路。以手背注射为例,本技术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包括设置有电热装置的袖体和袖体托板(100),/n其特征在于,所述袖体包括以能翻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袖体托板(100)的且位于所述袖体托板(100)两侧的第一袖体(200)和第二袖体(300),/n其中,所述第一袖体(200)和所述第二袖体(300)可拆卸连接;/n其中,所述第一袖体(200)上设置有对应于待注射部位的注射窗口(200b)。/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袖套式辅助静脉注射的加热带,包括设置有电热装置的袖体和袖体托板(100),
其特征在于,所述袖体包括以能翻转的方式连接至所述袖体托板(100)的且位于所述袖体托板(100)两侧的第一袖体(200)和第二袖体(300),
其中,所述第一袖体(200)和所述第二袖体(300)可拆卸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袖体(200)上设置有对应于待注射部位的注射窗口(200b)。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带,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袖体(200)连接至所述第二袖体(300)的情况下,所述注射窗口(200b)以可见的方式设置于所述第一袖体(200)。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袖体(20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袖体(300)的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加热带,其特征在于,所述袖体托板(100)包括小臂托板(100a)和大臂托板(100d),
所述小臂托板(100a)和所述大臂托板(100d)之间转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加热带,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战艳霍光研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