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饪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6666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7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锅底区和锅壁区;不粘层,不粘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不粘层包括覆盖于锅底区的锅底不粘层和覆盖于锅壁区的锅壁不粘层;锅底不粘层的厚度大于锅壁不粘层的厚度。本申请中,较厚的锅底不粘层有利于防止高温带来的损坏。锅底区是主要的翻炒区,容易被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划伤、磨损,较厚的锅底不粘层能够有效地减轻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带来的划伤、磨损,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烹饪器具
本申请涉及厨用工具
,尤其涉及一种烹饪器具。
技术介绍
现有的烹饪器具主要通过在器皿基体上喷涂不粘涂料(例如含氟涂料或陶瓷涂料),来达到不粘的目的,以避免在烹饪食物的过程中发生粘锅现象。然而,现有技术中使用的不粘涂料,不管是含氟涂料还是陶瓷涂料,都存在耐温性差和易划伤破损的缺点,导致烹饪器具在使用过程中容易被食材或锅铲磨损、划伤,从而导致不粘性降低直至失效,影响到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因此,为了减少磨损和划伤,现有的烹饪器具均需要配合使用特定的硅胶铲或木铲,非常不符合中国人喜欢使用铁铲的烹饪习惯,消费者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以避免使用不粘涂料,提高烹饪器具的耐用性,延长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烹饪器具,包括:锅体,包括锅底区和锅壁区;不粘层,所述不粘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所述不粘层包括覆盖于所述锅底区的锅底不粘层和覆盖于所述锅壁区的锅壁不粘层;所述锅底不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本申请提供的烹饪器具中,不粘层为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无机多孔材料层具有非晶结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呈现为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表面能较小;且还包括微米级别的孔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吸附大量的食用油,使表面始终保持一层油膜。自润滑材料具有层状晶体结构,且层间滑移性好,就像油脂一样;另外,自润滑材料层具有特殊的层状结构,片状结构间有许多的空隙,空隙尺寸为微米级别,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吸附大量的食用油,使表面始终保持一层油膜,避免了食物和锅体的直接接触,满足不粘层的不粘机理,从而降低食物粘锅的机率。无机多孔材料由于表面能较低和多孔吸油的特性而具有不粘性能,自润滑材料由于层状晶体形成自润滑和多孔吸油的特性而具有不粘性能,因此使不粘层具有一定的不粘性能。无机多孔材料和自润滑材料的晶体稳定、熔点高,因此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耐高温性,在烹饪过程中结构稳定、不易发生物质变化,因此不易老化。无机多孔材料和自润滑材料的硬度大、机械强度大,即使在使用铁铲进行食物烹饪时,也不易出现划伤,从而能够有效提高烹饪器具的耐用性,延长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由于不粘层采用不易脱落的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替代了现有技术中采用的不粘涂料,无机多孔材料和自润滑材料均是天然材料,健康无毒,可以保障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此外,锅底不粘层厚度大于锅壁不粘层的厚度,无论是使用电磁炉还是明火加热,锅底区均是主要的受热区域,该部分升温较快,但较厚的锅底不粘层能够使锅底区升温较慢;锅壁区远离热源,但较薄的锅壁不粘层使锅壁区升温较快;因此,锅底区和锅壁区的温度上升速度就接近,从而使锅内表面热量传递均匀,也避免了局部温度过高而导致的油烟问题;且也避免了长期局部高温导致的不粘层破坏的问题。而且,锅底区在翻炒食物时,锅底区容易被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划伤、磨损,较厚的锅底不粘层能够有效地减轻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带来的划伤、磨损,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锅体还包括连接所述锅底区和所述锅壁区的过渡区;所述不粘层还包括覆盖于所述过渡区的过渡不粘层;所述锅底不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渡不粘层的厚度;所述过渡不粘层的厚度大于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上述方案中,过渡区也接近热源,基于上述相同的理由,将过渡不粘层的厚度设置为大于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有利于整个锅体的受热均匀,避免了油烟及不粘层破坏的问题。此外,除了锅底区是主要的翻炒区,过渡区也是比较主要的翻炒区,设置锅底不粘层的厚度大于或等于过渡不粘层的厚度,同时过渡不粘层的厚度大于锅壁不粘层的厚度,能够保证使用较多的翻炒区对应的不粘层具有较厚的厚度,有效地减轻了铁铲或坚硬的食物带来的划伤、磨损,提高了烹饪器具的使用寿命。可选地,所述不粘层的厚度,自所述锅底区的中心向所述锅壁区的上端开口逐渐变小。上述方案能够实现主要翻炒区和非主要翻炒区的不粘层厚度的不同,并实现不粘层由厚到薄的均匀过渡。可选地,所述锅底不粘层为均匀的等厚层;所述过渡不粘层和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自靠近所述锅底区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锅壁区的上端开口一端逐渐变小。上述方案中,设置锅底不粘层为均匀的等厚层,仅将过渡不粘层和锅壁不粘层的厚度设置为由厚到薄的均匀过渡。可选地,所述锅底不粘层和所述过渡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80-300μm,和/或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30-180μm。在上述厚度范围内,能够兼顾不粘层不易脱落和避免不粘层的外表面结构疏松、孔隙增加、涂层硬度或附着力降低等问题。可选地,所述过渡区投影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与所述锅壁区投影在垂直方向上的高度相同。上述方案能够使烹饪器具适用于爆炒。可选地,所述锅体的厚度范围为0.5mm-2mm。上述方案能够使锅体具有足够的强度,且使烹饪器具适用于爆炒。可选地,所述锅底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80-300μm;和/或,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30-180μm。在上述厚度范围内,既能保证不粘层不会因为太薄而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为磨损而导致脱落、露底等情况,具有持久的不粘寿命;而且不粘层不会因为太厚而使不粘层的外表面结构疏松、孔隙增加、涂层硬度或附着力降低等问题。可选地,所述无机多孔材料层为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石墨层;所述自润滑材料层为氟化石墨层、二硫化钼层或沸石层。上述方案中,原材料获取方便,制造成本低。可选地,所述无机多孔材料层为硅藻土层、膨润土层或沸石层;所述锅底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80-200μm;和/或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30-100μm。在该厚度范围内,烹饪器具不易被划伤和磨损,使用寿命更长,锅内表面热量传递均匀。可选地,所述自润滑材料层为石墨层、氟化石墨层或二硫化钼层;所述锅底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150-300μm;和/或所述锅壁不粘层的厚度范围为50-180μm。在该厚度范围内,烹饪器具不易被划伤和磨损,使用寿命更长,锅内表面热量传递均匀。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烹饪器具的主剖视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锅体;11-锅底区;12-锅壁区;13-过渡区;2-不粘层;21-锅底不粘层;22-锅壁不粘层;23-过渡不粘层。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n锅体(1),包括锅底区(11)和锅壁区(12);/n不粘层(2),所述不粘层(2)为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所述不粘层(2)包括覆盖于所述锅底区(11)的锅底不粘层(21)和覆盖于所述锅壁区(12)的锅壁不粘层(22);/n所述锅底不粘层(21)的厚度大于所述锅壁不粘层(22)的厚度。/n

【技术特征摘要】
20190628 CN 2019105791740;20190628 CN 2019105804151.一种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锅体(1),包括锅底区(11)和锅壁区(12);
不粘层(2),所述不粘层(2)为无机多孔材料层或自润滑材料层;所述不粘层(2)包括覆盖于所述锅底区(11)的锅底不粘层(21)和覆盖于所述锅壁区(12)的锅壁不粘层(22);
所述锅底不粘层(21)的厚度大于所述锅壁不粘层(22)的厚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1)还包括连接所述锅底区(11)和所述锅壁区(12)的过渡区(13);
所述不粘层(2)还包括覆盖于所述过渡区(13)的过渡不粘层(23);
所述锅底不粘层(21)的厚度大于或等于所述过渡不粘层(23)的厚度;
所述过渡不粘层(23)的厚度大于所述锅壁不粘层(22)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不粘层(2)的厚度,自所述锅底区(11)的中心向所述锅壁区(12)的上端开口逐渐变小。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烹饪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锅底不粘层(21)为均匀的等厚层;
所述过渡不粘层(23)和所述锅壁不粘层(22)的厚度,自靠近所述锅底区(11)的一端向靠近所述锅壁区(12)的上端开口一端逐渐变小。


5.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华庭瞿义生张明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苏泊尔炊具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