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7665651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7 01: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及制备方法,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生黄芪6~10份、党参2~6份、当归2~4份、丹参2~6份、赤白芍2~4份、桂枝2~4份、鸡血藤2~6份、乌梢蛇2~4份、生乳香2~6份、甘草2~4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技术领域,具体是提供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及制备方法,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中药配方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痹,温经活络,结合现代高分子生物医学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水凝胶负载中药有效成分,在近红外光激发下通过穴位定向透药,以实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对性治疗,提高疗效,避免口服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减少病人的痛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糖尿病并发症治疗
,具体是指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最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之一,是因长期高血糖所致周围神经损害,主要表现为肢体远端对称性疼痛、麻木、灼热、发凉、感觉异常等,早期感觉过敏,后期感觉减退甚则消失,是糖尿病足溃疡或截肢的主要诱因,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现代西医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并无明确的特效药物,仅仅在控制血糖的基础上,使用B族维生素等营养神经药物,严重疼痛、感觉异常者给予非甾体类抗炎药及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药物,如度洛西汀、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然而这些药物的疗效并不确切,甚至常常出现头晕、恶心、失眠、多汗、食欲下降及水肿等严重不良反应,使这些药物的临床使用受到限制。传统中医学对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归于“消渴”“痹证”“萎证”“血痹”等范畴。从中医理论分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本虚标实之证,所谓本虚是指阴虚→气阴两虚→阴阳俱虚的病机发展过程;所谓标实是正气虚弱、气血运行阻滞而致的瘀血、痰浊等有形之邪。其主要病机是由于消渴日久,气血阴阳精微物质亏虚,气血无力推动血行,而致内生瘀血,阻滞脉络,气血不能通达四末,肌肉筋脉失于濡养所致。因此气阴两虚是本病基础,而血瘀贯穿本病始末。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中医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痹,温经活络,应有良效。然而传统口服中药剂需经胃肠道消化吸收及肝脏的首过效应,不能直达病灶,使药物生物利用度低、用药量大、持续时间长,常常导致胃肠道不良反应,患者长期不能坚持,影响最终疗效。中药内病外治由来已久,其通过某种方法将中药直接经皮肤进入体内,从而避免了中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和肝脏首过效应,提高了中药的生物利用度。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作为肢体远端的神经损害,尤其适用于中药外治,因为外用中药可以直达病灶,有利于药物在病变组织处迅速聚集和浸润,达到有效组织浓度,直接、迅速地发挥治疗作用。然而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本病的外用中药制剂种类匮乏,且多为简单的涂抹剂,药物不能充分经皮肤吸收而发挥治疗作用。基于上述现状,有必要运用中医内病外治基本原理,开发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药透药剂,使药物有效成分经相应穴位直达病灶部位,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通痹之功效,促进神经病变的恢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及制备方法,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中药配方治以益气养血,化瘀通痹,温经活络,结合现代高分子生物医学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水凝胶负载中药有效成分,在近红外光激发下通过穴位定向透药,以实现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针对性治疗,提高疗效,避免口服药物治疗的毒副作用,减少病人的痛苦。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生黄芪6~10份、党参2~6份、当归2~4份、丹参2~6份、赤白芍2~4份、桂枝2~4份、鸡血藤2~6份、乌梢蛇2~4份、生乳香2~6份、甘草2~4份。进一步地,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生黄芪8份、党参4份、当归3份、丹参4份、赤白芍3份、桂枝3份、鸡血藤4份、乌梢蛇3份、生乳香4份、甘草3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中药组分的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步骤二,向称取后的中药组分中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5~3小时,过滤;滤渣再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5~3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混合后的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相对比重达1:1.2~1.5时即得中药浓缩液,备用;步骤三,将聚乙烯醇加到去离子水中,冰浴下溶胀1小时,于90℃下搅拌3小时,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而形成清澈透明的聚乙烯醇溶液,备用;步骤四,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冰浴下超声处理1.5小时,使氧化石墨烯彻底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步骤五,将羧甲基壳聚糖按比例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充分搅拌1小时以混匀,得到基液;步骤六,将中药浓缩液加入到基液中,充分搅拌0.5小时以彻底混匀,得到混合液;步骤七,将预制的聚乙烯醇溶液加入到混合液中,充分搅拌混匀3小时,在真空条件下静置消泡1小时,然后于-20℃下冷冻16小时,取出后室温下解冻8小时,冷冻-解冻过程循环2~4次即成胶状透药剂。进一步地,所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的浓度为0.1~0.5mg/mL。进一步地,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0.5~1mg/mL。进一步地,所述羧甲基壳聚糖与氧化石墨烯的质量比为100:0.1~0.5。进一步地,所述羧甲基壳聚糖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为1:1~3。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选择穴位,上肢神经病变选曲池穴,下肢神经病变选血海穴;步骤二,将适量透药剂涂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对应穴位,随之给予近红外激光照射,照射强度为每平方厘米100~250mW,时间为10~15分钟。采用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取得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专利技术中药组方合理,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病因病机,各中药组分功效协同互作,效果显著。方中益气药与活血药相配,气行则血行,使血流畅通而不伤新血;再加上疏通经络,活血定痛诸药,佐使得法,共奏益气养血,化瘀通痹,温经活络之功。擅长于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所致肢体疼痛、麻木、灼热、感觉异常等症,疗效显著;2、本专利技术基于中药内病外治理论,结合现代高分子生物医学技术,采用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水凝胶负载中药有效成分,在近红外光激发下在局部产生热效应,以经为路,以穴位为点,通过穴位定向透药,使药物直达病灶部位,提高病变组织的药物浓度,达到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化瘀通痹之功效,促进神经病变的恢复;3、本专利技术通过创新的穴位透药技术,一方面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避免了肝脏首过效应以及口服中药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另一方面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有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制剂安全性高,且制备和使用简便易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生黄芪6份、党参2份、当归2份、丹参2份、赤白芍2份、桂枝2份、鸡血藤2份、乌梢蛇2份、生乳香2份、甘草2份。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按照中药组分的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步骤二,向称取后的中药组分中加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生黄芪6~10份、党参2~6份、当归2~4份、丹参2~6份、赤白芍2~4份、桂枝2~4份、鸡血藤2~6份、乌梢蛇2~4份、生乳香2~6份、甘草2~4份。/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生黄芪6~10份、党参2~6份、当归2~4份、丹参2~6份、赤白芍2~4份、桂枝2~4份、鸡血藤2~6份、乌梢蛇2~4份、生乳香2~6份、甘草2~4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分:生黄芪8份、党参4份、当归3份、丹参4份、赤白芍3份、桂枝3份、鸡血藤4份、乌梢蛇3份、生乳香4份、甘草3份。


3.一种治疗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光激发穴位透药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按照中药组分的重量份比称取各组分;
步骤二,向称取后的中药组分中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5~3小时,过滤;滤渣再加入6~10倍量水,煎煮1.5~3小时,过滤;合并两次滤液,将混合后的滤液进行减压浓缩至相对比重达1:1.2~1.5时即得中药浓缩液,备用;
步骤三,将聚乙烯醇加到去离子水中,冰浴下溶胀1小时,于90℃下搅拌3小时,使聚乙烯醇完全溶解而形成清澈透明的聚乙烯醇溶液,备用;
步骤四,将氧化石墨烯加入到去离子水中,冰浴下超声处理1.5小时,使氧化石墨烯彻底分散,得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
步骤五,将羧甲基壳聚糖按比例加入到氧化石墨烯悬浮液中,充分搅拌1小时以混匀,得到基液;
步骤六,将中药浓缩液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毋中明郑银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医科大学朱宪彝纪念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